继建行、中行相继试水后,又一家国有大行推出了校园贷业务。
9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宣布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融e借",该业务目前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杭州10个城市的15家高校开展试点,后续还将陆续推广到更多高校。
此次工行推出的"大学生融e借"产品,凡年满18周岁且信用状况良好的在校大学生,均可在工行网点完成面签后,通过工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工银e生活App等渠道申请办理。
据工行牡丹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大学生的在读学历,贷款金额最高可达2万元,无需抵押担保。"目前申请还可享受原利率8.7折优惠。"他说,以借款1万元为例,分1年12期偿还,使用"大学生融e借"总利息为308.95元,平均每天利息不到0.9元。
此外,工行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其他校园金融产品。例如,试点高校学生可申请工银宇宙星座信用卡(校园版),与"大学生融e借"共享授信额度,并享受免年费、3天还款宽限期的容时服务、最低还款宽限差额10元的容差服务等权益。
目前,工商银行是第三家试水校园贷的国有银行。在2017年5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曾相继宣布推出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中行额度最高则为8000元。
事实上,商业银行在校园贷领域并不是第一次试水。早在2002年,就有银行曾推行大学生信用卡,这一风潮在2005年左右盛行一时,各大银行开始大规模针对大学生发行信用卡。但由于对个人持卡数量没有限制导致"多头授信"的情况出现,学生群体透支现象严重、家长群体代为还款频繁、银行坏账风险加大等问题愈来愈严重。
2009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2011年银监会又出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确定商业银行禁止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等规则,各发卡银行或取消发行大学生信用卡,或将大学生信用卡改为0额度信用卡,待毕业工作后再行提供额度。
至此,银行基本退出校园借贷市场。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消费贷款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各类消费贷产品席卷了年轻群体,网贷产品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网红产品,消费贷进驻到校园市场,并推出校园信贷、整容分期、购物分期等渐受年轻群体热捧的各类贷款。校园贷最早于2013年进入校园,2014至2015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校园贷平台达到顶峰的108家。
但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高校学生因之身陷"泥潭"的新闻屡见报端,高额利息、暴力催收、裸条借贷、跳楼自杀等词汇频频与其挂钩。由于之前缺少相应监管,校园贷领域问题不断。
乱象频发引来监管部门的注意。从去年4月开始,教育部、国务院、银监会、网信部就多次单独或联合发文治理校园贷问题,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管理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规定已经从事校园贷的网贷机构一律停止增发新标的,并对存量业务制定整改退出计划。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教育部还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贷被禁止,信贷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消费形式,在校学生作为既是成年人但又没有经济来源的特殊群体不可完全置身事外。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称,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并呈增长趋势。但目前为高校学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中,市场化机构占据主导。
为了满足学生正常的金融消费需要,银监会还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此前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银行推出校园信贷产品。几年一轮回。现在,校园金融服务市场,再次迎来银行角色的介入,市场化互金机构和持牌金融机构的银行开始相互博弈,也各自为对方提供了相互观察的参照物,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商业银行加入进来。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