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间测春天,马云第一次在汉诺威电子展的大屏上向全世界演示“刷脸支付”技术起,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刷脸支付”的最新进展仍然时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终于,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正式将“刷脸支付”推向了商用。首家KPRO餐厅位于杭州万象城,支付宝选择其作为“刷脸支付”试点,也体现了二者在用户体验上的共同追求。伴随着首个刷脸商用支付试点正式落地,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标准的话语权之争,也逐渐拉开帷幕。眼下,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对于技术、安全、场景的需求都领先于全球,对技术要求也更多,同时与身份认证相关的监管机构有十几个,大家的关注点和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这给国内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金融行业有足够的身份认证需求,且具备最广阔的市场前景,被预估为“千亿级”市场。不过,目前金融行业暂无生物识别相关的标准,人民银行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定位也只是“作为核验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但习惯于“倒逼监管改革”的互联网行业早已开始筹备自己的标准,并形成了在国际市场获得普遍认可的FIDO、支付宝主导的IFAA,以及微信支付的SOTER三大认证体系。随着近期IFAA、SOTER先后宣布开放身份认证能力,三大认证体系开始正面博弈。人脸识别突破了哪些难点根据支付宝方面的介绍,与此前推出的“刷脸登录”相比,“刷脸支付”难度更大。一方面,“支付”比“登录”离资金更近,安全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刷脸支付是在线下公共设备和开放环境下进行,真实场景复杂多变:白天和晚上的光线不同、不同人群面对摄像头的角度和姿势各异,识别难度更高。因此此前行业里多是在特定场景下内测,未能商用。刷脸支付对安全性和便捷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1、智能算法优化支付宝之所以能率先推出刷脸支付,一是基于其多年来人脸识别技术的积累(支付宝是最早实现刷脸登录的金融级App);同时其技术团队也为刷脸支付商用做了很多独创的优化。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证金融级准确性和安全性。2、活体检测支付宝在肯德基KPro的点餐机上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3、手机号校验此外,在进行人脸识别后,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支付宝还会通过各种安全风控策略确保账户安全。比如刷脸支付功能需要用户进行开通操作,开通之后才能进行支付,用户也可以随时关闭。而即便出现账户被冒用的极小概率事件,支付宝也会通过保险公司全额赔付。“身份认证系统”的江湖事实上,指纹支付、刷脸支付都只是生物识别认证的简单应用。互联网公司普遍使用的生物识别认证,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金融领域的U盾验证体系。由于普遍使用密码存储形式的“对称加密体系”,互联网行业在愈发频繁的泄密事件中爆发了大量拖库、撞库等愈演愈烈的安全问题。而相比之下,采用非对称加密体系U盾验证的金融行业,却从根本上杜绝了拖库现象。“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就想把U盾思维引入到手机中,用非对称秘钥密体系打造在线身份认证系统”,FIDO联盟中国工作组主席柴海新向记者介绍,“在这一背景下,FIDO联盟成立。”2012年,PayPal、联想、新思科技等6家公司发起成立FIDO(即线上快速身份验证联盟)。其后,Google、微软、ARM、高通、华为、三星、阿里巴巴、NTT、Visa、万事达等公司陆续加入FIDO。柴海新介绍,“联盟如今已经有近300家成员,2/3是手机产业链公司,覆盖了从最底层操作系统、芯片到手机厂商的完整产业链,打通了整个指纹识别体系,另外1/3的是诸如Visa、NTT等应用公司。”在日本,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支持FIDO认证体系。在移动支付产业迅速崛起之后,生物识别规范也开始反哺金融行业。“从去年开始,全球支付规范标准组织EMVCo和FIDO讨论如何把手机提升为金融级安全设备。”目前,按照国际CC标准(信息技术安全评价通用准则),手机安全等级在EAL2级,而金融设备则要求在EAL4+级以上。也正是因此,目前基于手机的消费、支付均以小额支付为主,基本万元以上的支付、转账等行为仍然要求进行U盾认证,或者在银行营业厅操作。国内每年U盾需求接近1亿台,把手机变成U盾,是每一个手机厂商、移动支付企业的追求,尤其在中国市场,中国的手机产业、移动支付产业已经领先于全球。2016年,全球前十大手机厂商中,中国占据7席,且华为、OPPO、vivo位列前五。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发生交易257.10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在电子支付业务中占比已达18%。当然,中国的身份认证市场也远比全球复杂,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对于技术、安全、场景的需求都领先于全球,对技术要求也更多,同时与身份认证相关的监管机构有十几个,大家的关注点和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这给中国的身份认证领域带来了极大挑战。在各方割裂身份认证标准的情况下,身份认证在金融行业也并未取得太多进展。目前,SOTER仅用于微信,IFAA在金融行业的公开用户只有刚刚签约的浦发银行。在国内,FIDO的主席单位“国民认证”以及成员单位“飞天诚信”、CFCA已经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顶山银行多家银行开始打造FIDO认证体系,但与畅想中的“千亿级市场”仍相去甚远。其中,飞天诚信副总经理闫岩认为,“身份认证的‘千亿级’更多是指千亿级使用量,但真正为认证付费的市场并没有这么大。”需要指出,诸如FIDO之类的新型身份认证体系的应用场景远不止金融领域,还有更多存在市场需求的互联网应用场景,但目前行业推广者尚未把目光集中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国内指纹识别领域,标准碎片化严重”,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曾对媒体表示,“虽然大家都知道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不想妥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