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日贷款(Payday lending)相关最终规定即将出炉,然而《华尔街日报》周日的报道却认为该规定并不如预计般重创借贷业。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后文简称CFPB)似乎正在酝酿可削减规定范围的提案。
新规定并未包括所有短期借贷,而是侧重为期两周左右的小额贷款。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发薪日贷,此类贷款与为期45提案左右的分期贷款似而不同。
发薪日贷与分期贷款成本均十分高昂,此两种贷款年利率可迅速升至三位数,但在CFPB看来,发薪日贷更为恼人。CFPB意欲在新局长上任前立案并敲定规定,发薪日贷因此成为其焦点。
新规定
某位发言人证实审查与发布公开评论工作几近完成,然而CFPB却仍未就规定内容发布官方评论。此迹象似表明规定制定程序接近尾声。
未具名消息源亦表明该新规定其他掌控银行的平级联邦监管机构的评审,如通货审计官办公室(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OCC与FDIC均未发表官方评论。
美国社区金融服务协会(Community Financial Service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发薪日贷款行业主要的产业组织,其首席执行官Dennis Shaul表示:“我们随时都在等待新规定的出台,规定制定程序已取得相当进展。”
发薪日借贷业就新规定表达了忧惧,并极力游说反对这一规定。借贷结构抱怨称,CFPB的提案将使发薪日贷领域85%的企业突然之间被挤出市场。虽然出台新规定可能本就有此意,业界代表指出,创制近乎无企业可跨越的监管障碍,导致发薪日贷款事实上非法,将使申请发薪日贷款的越1000万到2000万人无法享受信用服务。
数据显示,使用发薪日贷的人群是为满足支付账单、修理汽车等需要。就算短期现金贷业每年所发放约400亿美元的贷款被突然抽离,这一资金需求自然不会随之消失。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很有可能转向非法或黑市借贷,此类机构的收账手段通常可笔一般发薪日接待机构要强硬得多。
支持对发薪日贷进行监管的人士驳斥称,借贷机构故意以“债务陷阱”的方式将贷款加诸于消费者之身,迫使其频繁续借、延期,不断升级收费。
据新规定相关最新消息,发薪日贷需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还需面临贷款转期延期频率的限制。
目前各方推测CFPB将推短期借贷规定,监管发薪日贷款结构,推行极短还款时间。有消息方认为,CFPB将另行发布规定,管理长期借贷市场。长期借贷呢市场相关规定影响银行与信用机构等较大范围借贷机构,可能需更为复杂。
目前反馈
World Acceptance Corp与OneMain Financial是小额私人借贷机构,但其贷款分期偿还,周期较长。这类企业就拟出台的新规定更为雀跃。
分期贷款机构American Financial Services Association的首席执行官 Chris Stinebert表示:“CFPB的规定是对我们多年来所做之事的认证,即传统分期贷款对消费者有益。”
反对短期借贷的消费者监管机构亦支持对个人借贷实行两段法。
U.S. PIRG的联邦消费者主管Ed Mierzwinski说道:“我认为这是一项重大进步。如果我们能牵行业一发而不累及行业整体,何乐而不为?”
有人称针对短期借贷的规定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即便解决这些问题,也需协同一致,就如推翻CFPB新近的仲裁规则所作的那样。《国会评审法案》(The Congressional Review Act)给予了国会推翻CFPB规定的权利(在一定期限内),该权利不仅可使规定无法生效,还可让其在未来数年不制定相关规定。
若规定成型生效,拟于明夏上任的CFPB下任领导人可决定是否实施该法案。
发薪日贷与CFPB交手的10个月漫长艰难,远未结束。
我们将持续对此进行报导。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