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再减2.56万员工 改造网点全面发力线上化业务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大举压境,迅速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也倒逼越来越多银行由智能设备替代人工,线下业务走到线上。据刚刚悉数亮相的银行中报显示,上半年国有四大行网点进一步“瘦身”,员工数共减少2.56万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互联网企业拉进自己的“朋友圈”。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互联网化仍是大势所趋,开立账户、签约网银等非现金业务将由智能柜台办理,低效能网点也将缩减转型。

“大象”再瘦身

数以万计的物理网点曾经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被视为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护城河”,但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冲击下,这些规模庞大的基层物理网点反而成为大银行的包袱,低绩效网点近年来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命运。

据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四大国有行的网点还在进一步“瘦身”。其中,截至2017年6月末,工行物理网点16270家,比2016年末减少159家,与2015年同期减少的87家相比,也有加速“瘦身”之势;建行截至上半年末网点数14960个,比2016年末减少25个。

裁撤网点的同时,四大行的员工数也在缩减。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上半年四大国有行员工数共减少2.56万人,其中工行减少7676人、农行7243人、建行6434人、中行4241人。

相对应的,银行自助终端数量则在不断提高。截至6月末,建行在运行的自助柜员机97717台,较上年末增加183台,投入运营自助银行28568家,新增696家;中行智能柜台投放增势更为惊人,达到11245台,比年初激增4344.66%;农行同样大力推进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截至6月末,在网点共投放“超级柜台”3.6万台,覆盖了90%的物理网点。

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国有银行人士处了解到,智能柜台目前普遍能消化包括开立借记卡、签约网银、打印流水在内的10余项耗时长、挤占柜面资源严重的非现金业务,不仅能解决排队时间长这一饱受诟病的老问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也成倍提高。

对于银行转型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银行业务转型一方面是因为息差收入降低,传统靠规模增长、享受高额息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使得同业业务受限而经济环境变差,又使得企业贷款坏账率提高。所以零售银行和交易银行等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进一步分析称,银行互联网化发展、大型网点建设逐渐减慢或者网点逐渐减少,已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不管是手机类的移动终端,或是互联网类的网络终端发展,都使得大量的客户开始能够接触到比较便捷的零售业务操作,而对银行网点来说,它所服务的更多是零售客户。

全面发力线上化业务

除四大国有行外,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对网点进行着“改造”。例如招行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提出,要加快网点转型与配套流程优化,同时深化“移动优先”策略,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方式,实现轻运营和客户体验提升;平安银行将网点定位为线上化的“前哨”,力求打造智能化的“不排队网点”;中信银行上半年新建综合网点面积从2014年以前的1000-1500平方米下降至500-800平方米,叠加业务集中上收、网点服务配套调整等系列举措,节约网点运营人员1832人;另有多家银行推出网点智能机器人,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也超过九成。

事实上,翻阅近两年的银行财报不难发现,“网点转型”、“推进智能渠道应用”等早已被大多数银行写进综述当中,银行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并不像国有银行一样,线下网点已经铺设得较为密集,反而还有很多地区并未覆盖,因此,从财报披露的数字来看,不少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的网点数量仍在上升。

赵卿指出,营业网点的趋势不是简单的撤销削减,而是在升级转型和优化布局,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强用户体验。一方面,促进网点智能化和轻型化,另一方面,加强网点人员结构转型,促进操作类人员向营销类人员转型,减少柜员的数量,增加营销人员或建设营销团队。

在网点“瘦身”、“变轻”的同时,各银行业都加大了电子银行的推广力度。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贵阳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达33.45万户,同比增长165.48%;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上半年客户数量也均有所增加,截至年中,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分别为256.26万户、398.69万户,较年初分别增长17.53%、23.12%。

直销银行也是互联网冲击下银行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半年报数据显示,南京银行上半年直销银行用户净增34万户,销售额突破千亿元;江苏银行上半年直销银行资产规模超290亿元,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客户达38.1万户,自成立以来资金量累计销售额达65.2亿元。

在大力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近年来,新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也逐渐由竞争向合作伙伴关系过渡,传统银行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展线上业务、与互联网巨头跨界联姻成为市场热词。

今年3月,建行联手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了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巨头跨界“联姻”的帷幕;6月,工行、农行、中行分别与京东金融、百度、腾讯金融科技确定合作关系。

大量中小银行也在列。目前,华夏、兴业、中信银行等都与互联网公司开展了合作。

就在上周,光大银行再与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此前的产品层面上升到场景和用户层面,进一步加强在大数据风控、用户画像、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拓展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消费金融等业务场景。

去网点化的难题

“银行在这一轮新的经济体系下,确实有很大的压力,压力来源于我们所有银行都是成长于以网点为起点的机构,但是在新的经济体系下,生产力很多是从互联网上产生。”光大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说道,银行之前也是个科技公司,至少比很多机构在科技投入上要多,只是原来银行更多把科技当做一个生产工具,没有焕发其生产力的金融。目前银行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将科技力从生产工具转为生产力,在转变过程中,既要和优秀的科技公司合作,也要建设自己的科技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互联网公司在不少场景化服务方面仍略胜银行一筹。京东金融科技业务部总经理谢锦生表示,银行应该做电商,但是又不应该做电商。“应该”的理由是,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来讲,客户有对场景的需求以及后续对消费金融的需求,所以银行应拥有这样的能力;“不应”的理由是,电商业务的模式,建立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包括大量的日常运营、订单的处理、售后服务,不该是银行的核心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司的电商能力。

还需要注意的是,银行此前在手机银行、直销银行领域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产品,目前与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公司“牵手”后,也有不少银行推出了功能较为相近的银行卡或服务。对于如何避免再度陷入同质化的竞争,李虹含认为,重点在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像一些银行主攻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的互联网化,还有一些银行主攻保险业务的互联网化,再或是主攻对公业务支付结算的互联网化,这些都可以是银行努力或者是发展的方向。

而与互联网金融合作也并非银行的“制胜法宝”。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安全保障一直是银行发展业务的底线,例如即使在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当下,对于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进行风险评估的客户,银行依然坚持着“亲见亲签”的规定。杨兵兵表示,这一点不会改变,银行自营理财第一次的风险评估必须要在线下进行,之后的评估可以在线上,基金、保险类产品的首次风评可以在线上。李虹含进一步表示,类似银行开卡、保险箱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也都还需要在银行网点才能够完成。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9-04
四大行再减2.56万员工 改造网点全面发力线上化业务
未来银行互联网化仍是大势所趋,开立账户、签约网银等非现金业务将由智能柜台办理,低效能网点也将缩减转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