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银监会召开的第127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以“招行做大做强消费金融驶向蓝海”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介绍了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及消费金融方面的发展及布局情况。
他表示,受益于刺激内需实现消费升级的政策、年轻化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的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纷纷进入消费金融这篇蓝海的同时,消费金融领域也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面对这种发展机遇,招商银行也有应对举措:一方面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将探索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满足客户普遍的消费升级需求,以获得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代际差异等;另一方面,消费金融也一直是招商银行的战略业务重点,主要原因在于,消费金融具有轻资本高回报特点,这与招行轻型银行战略相符;同时消费信贷机会大、风险低,能更好平衡银行业规模与效益。
针对目前金融科技的竞争态势,对于招商银行的应对策略,刘建军表示,FinTech的发展让中国的一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在金融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BAT等,但同时,传统商业银行在技术应用方面并没有完全落后,并且商业银行具有客户大量的交易数据,账户信息,交易行为等,所以,只要重视金融的投入就能够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出很好的路径。
他称,招行未来会大力发展FinTech技术以更好的承载消费金融业务,核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将会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成立金融科技的基金,对一些创新型的金融科技的项目用基金的方式支持和推动。借助金融科技将传统业务流程技术化,降低运营成本,节省费用及网点的投入;
2、利用金融科技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更加符合年轻人线上消费的习惯,提供线上金融服务,围绕客户体验进行创新;
3、将金融科技运用于风险管理,通过数据化分析、建模以及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也将通过金融科技延展金融交易场景、生活服务场景,并在延展出的自建场景中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务。
针对目前允许银行开展的校园贷业务,关于招行的举措,零售信贷部总经理汪涛在会上称,大学生是招行未来的潜力客户,因此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引导学生用户正确使用消费贷款产品,重启信用卡进入大学校园的大门。
目前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考虑校园贷产品安全、便捷、高效要求,已展开服务,已经改造了闪电贷产品;同时会谨慎发展校园贷业务,不对校园贷的规模、收益制定任何指标,重中之重是防范风险。
招商银行被称为“零售之王”,其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已有三年多。在零售信贷方面,目前零售信贷部为9700万存量客群提供包括大金额房贷、抵押消费贷款、线上小额信用消费贷款等产品和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末,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其中信用贷款增加约100亿元,占比约达50%。
在信用卡方面,招行目前有4000万用户,截至2017年7月底,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
在消费金融公司方面,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是独立于招商银行的非银机构,主要填补了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目的是覆盖长尾客户。截至2017年7月末,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户,累计放款超过1400亿元,户均贷款不到6000元。
以下是刘建军主题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欢迎记者朋友们参加本次招商银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招商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也欢迎大家一会儿积极提问。
一方面,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行业在其中将发挥自己所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成为金融生长的一种新常态、新生态。为什么说它是蓝海,除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外,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机遇。
移动互联时代国内消费的主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年轻人消费的占比不断提升。且相比于以往国内居民保守消费观念,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族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也从生活必需品逐步升级到更高端的品类,享受型、娱乐型、健康型等非必需消费需求受到消费者青睐。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月收入为6726元,月均支出达4386元,月收入在8500元以上的占比达到53%,年轻人群已成消费转型的中坚力量。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持续,消费主体向80、90甚至95后迁徙,消费信贷将越来越能被大众所接受,未来消费金融需求不断扩张的趋势势不可挡。相关机构预到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超过20%。
招商银行的战略转型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下半场,我们把招商银行定位为一家金融科技银行,金融科技将成为下半场转型的核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实现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满足客户普遍的消费升级需求,以获得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代际差异,是当前招行这一金融科技银行畅行消费金融蓝海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是招商银行战略业务重点,我们在考虑"二次转型"和"一体两翼"定位时即提出要重点发展消费金融,并把它上升至战略制高点,原因就在于消费金融兼具轻资本和高回报的特点,这与招行轻型银行战略高度契合。其次,相比传统公司信贷,消费信贷的机会大、风险低,能更好平衡银行业规模与效益。不可否认,在越来越多银行将战略重心向零售迁徙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招行零售业务只有把消费金融做出品牌,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
下面,我就开门见山,先介绍招行通过金融科技+场景应用如何助推消费金融发展。招行一直秉承"科技为先"的理念,发展消费金融也必须依赖于金融科技,这跟全行的发展理念是相通的。比如闪电贷就是一款基于FinTech技术、依托移动平台,聚焦线上消费贷款的产品。它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客户精准画像,利用移动互联平台的发展,结合智能营销手段有效挖掘海量行内客户,同时利用批量化模式进行新客拓展,形成了技术新、模式轻、规模扩展迅速的业务优势。
信用卡中心的消费信贷产品则注重结合场景,打造场景细分产品序列,力求串联形成覆盖客户人生重要场景的完整消费链,以场景的渗透力充分挖掘消费金融需求潜能。招行信用卡已完成新旧户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双向打通的整体产品矩阵部署,并将金融服务融入用户生活场景中。而掌上生活App已成为招行信用卡线上经营的最重要入口和平台,半月前,掌上生活绑定用户数跨过4000万大关,已具备独立营销和经营外部客户的能力;8月28日,掌上生活App刚刚迭代升级至6.0版本,首次全面开放智能消费金融服务,将以金融科技为主轴,以"e系列消费金融产品"为核心,全面升级能力体系,倾力打造"第一消费金融App"。而招联消费已自建数十个自主研发系统,率先在消费金融公司中实现了去IOE、金融上云,自主研发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化的业务体系、风控体系和支撑体系。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招联是全新的线上模式,完全用互联网模式来获客、经营,没有直销人员,没有客户经理概念,风险管理依托大数据,基于小额分散原则,风控、运营效率都很高。未来,招行还会大力发展FinTech技术,通过FinTech驱动轻型平台不断升级,更好地承载消费金融业务。
消费金融的做大做强的根基在于招行零售金融这个传统优势。新闻界的朋友喜欢称招行为"零售之王",对我们来说,这既是动力,也是压力。零售业务是招行的传统优势业务,银行业面对经济下行、融资脱媒、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四因叠加"的挑战,零售业务成了招行稳健发展的护城河和压舱石。从刚刚发布的半年报可以看出,招行的零售业务继续在大步领跑。零售客户数逼近1亿,AUM(管理客户总资产)逼近6万亿,零售客户存款余额接近1.3万亿,均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为进一步强化招行零售的竞争优势,我们三年前进一步在零售业务中划出了三个发展重点,包括财富管理、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也就是说,消费金融在三年前就已被明确为全行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布局,通过建平台、引流量、接场景,目前招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已形成了零售信贷、信用卡及招联消费金融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另外直销银行也已在积极筹备中。组织架构上已形成"市场细分、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联盟体系,并已在市场形成一定优势。我们的零售板块营业收入、非利息收入、利润贡献度也已全面占据全行半壁江山,可以说零售业务作为招行"一体两翼"战略定位中的"一体"名副其实。既然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零售业务是一个蓝海,就会出现同业、互联网业的百舸争流,因此我们时刻都保有危机感和紧迫感,需要去认真思考强者如何恒强或者更强的问题。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则是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机构,是招行积极布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举措,它填补了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覆盖长尾客户。招联的"好期贷"、"信用付"、"零零花"三大产品体系面向活跃于互联网上的中低收入的年轻客群,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的互联网普惠金融产品。截至2017年7月末,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户,累计放款超过1400亿元,户均贷款不到6000元。
零售信贷部主要聚焦9700万存量客群,提供包括大金额房贷、抵押消费贷款、线上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在内的产品及服务。截至2017年7月末,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增加约100亿元,占比约达50%。闪电贷累计投放也突破300亿元,且盈利能力较强、资产质量表现良好。信用卡中心聚焦为持卡的年轻客群提供多样化的消费分期产品及服务,推出"备用金"和"e招贷"等新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e招贷产品交易规模381亿元,余额超过300亿元。另外,今年2月招行公告拟出资20亿成立的直销银行,也是我们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和未来银行形态的重要举措,可有效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对现有业务模式和客群进行差异化补充。
在风险管理能力上,我们已经利用FinTech技术来制造管理风险的武器。例如,在申请流程中,闪电贷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防止伪冒欺诈。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大数据应用来强化欺诈风险模型的准确性。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往往也会带来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如何利用RegTech来强化监管,防范新科技带来负面影响也是我行发展消费金融需要同步思考的问题。下一步,我行就人工智能在监管流程的运营做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保证业务既要创新发展也要在监管下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