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和平安越来越意识到,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它们的最大对手,并非四大行或者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而是腾讯和阿里。作者:董云峰来源: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最近,招行和平安发布了中期报告。除了靓丽的成绩单。新金融琅琊榜更关注的是,在中报里,这两家发端于深圳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转型金融科技的最强音。招行中报称,该行明确定位“金融科技银行”,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2016年年报里,招行行长田惠宇表示,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这一次,招行直接明确了“金融科技银行”的最新定位,再次走在了中国银行业前沿。今年3月初,继加入R3之后,招行与英国央行、波士顿联储等11个组织加入“超级账本”,意味着该行区块链技术应用进入加速度模式。招行还在国内银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智能投顾系统。作为深圳特区的另一颗金融明星,多年来,平安一直力推综合经营与金融科技。在刚刚公布的中报里,董事长马明哲表示,“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据介绍,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领先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在上周五举行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首席财务官兼总精算师姚波说,“平安科技的运用,不单单运用于内部子公司,同时也在逐渐向外输出。我们希望通过交流,看是不是能更进一步改变或提升平安原有的传统估值模式,不仅仅把平安当成一个金融公司或保险公司进行估值。”或许,在马明哲看来,哪怕即将迈过万亿市值,也并不值得骄傲。马明珠心心念念的是两大科技巨头——腾讯和阿里,它们的最新市值都达到了4000亿美元左右,不仅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亦名列前茅。一些券商分析师更是喊出了“PAT”替代“BAT”。短短几年间,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浪潮,并推动金融科技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它们不断斩获金融牌照,拓展金融版图,并且在支付、理财乃至借贷领域逐渐建立重大优势。招行和平安越来越意识到,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它们的最大对手,并非四大行或者人寿、人保,而是腾讯和阿里。未来已来。一个新金融时代,悄然间降临了。招行: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金融科技战略据中报披露,招行按照上一年度税前利润 1%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全行利用新兴技术进行金融创新。在零售金融领域,招行坚持“手机优先”策略。截至今年6月底,招商银行 APP 累计下载客户数 4,805万户,年度活跃客户数 2,855 万户;掌上生活 APP 累计绑定用户数 3,753 万户,年度活跃用户数 3,195万户;e 招贷产品交易规模 381 亿元,余额逾 300 亿元。在财富管理领域,招行在业内率先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上半年其申购规模累计达到 45 亿元,平均回报位于非货币基金的前 1/3。在支付结算领域,招行已上线国内及亚太地区首个区块链跨境领域项目——跨境直联支付区块链平台,同时以移动支票打造企业移动支付结算业务新生态,截至报告期末,移动支票有效交易笔数 674.59 万笔,同比增长 443.94%,交易金额 3,324.64 亿元,同比增长 373.49%。此外,招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长迅速。截至报告期末,注册用户 3,131 万户,核批客户 1,189 万户,累计发放贷款 1,262 亿元,贷款余额323 亿元,不良率 1.15%。早在此前的2016年年报中,招行行长田惠宇就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最大因子,金融科技将会重新定义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我们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田惠宇说,要不设上限地寻求数据、科技人才,加快敏捷开发和云技术的创新应用,设立专门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科技项目。平安:拥有规模领先的大数据平台马明哲在此次中报中表示,平安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个核心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医疗健康科技领域构建起完整的服务模式,在患者、提供商、支付方之间形成闭环。据介绍,作为国内最早拥抱Fintech理念的公司,近10年来,平安每年拿出数十亿元的科研资金,投入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科技,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变革传统金融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在金融科技领域,平安孵化了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壹钱包等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在医疗健康科技领域,孵化出平安好医生、城市一账通、万家诊所等医疗健康科技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的专利申请数高达1,458项。平安自主研发建成金融行业最大规模的专有云平台,集团超过70%的核心业务系统已接入平安金融云。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9.8%,世界领先,且已成功应用于200多个集团内外部场景。在人员上,平安集团拥有20000多名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19%。此外,集团还与国内外顶尖大学、知名研究所等合作,如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研发金融及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在数据上,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领先的大数据平台,数据规模高达8.5PB,单个用户数据标签达20,000个。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已稳定应用于集团内外医、食、住、行、玩及金融等多个场景中。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专利申请数高达1,458项,覆盖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技术及风险监测等多个技术领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