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名称为“中信证券-小米小贷1号第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小米小贷2017-4”)的小额贷款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该产品的发起人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小贷”),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
该产品为小米小贷此前获批的30亿储架式ABS中的第二期,首期已发行6亿元,此次发行规模有所扩大,为8亿元,发行年限为1.35年。产品分为优A,优B及次级三层,具体分层及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国金ABS云平台,零壹财经整理
储架式ABS机制是指发行人一次注册备案,多次发行的机制。发行人通过备案注册获取一定的发行额度后,可简化审核注册程序,在额度范围内发行无需每次都重新审批,尤其能够满足小贷企业融资高时效性的要求,阿里和京东此前都获得了储架式ABS发行的额度。小米小贷于2016年10月28日首次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已发行5期,累计发行金额为27亿元。已发行的产品均以个人消费信贷为基础资产,多在上交所流通;5期产品都托管于中信银行,评级机构都为中诚信;5期产品中,2期由德邦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其他3期计划管理人为中信证券。
小米已发行的详细产品信息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资产证券分析网,国金ABS云平台,零壹财经整理在增信机制上,小米小贷目前主要采取分层优先/次级的方式,通过次级向优先级提供信贷支持来实现内部增级,尚未采用超额覆盖率、非次级覆盖率、保证金等其他内部增信方式,以及赎回、差额支付、第三方担保、流动支持等外部增信方式。
在交易结构上,小米小贷发行的5期产品都采用了“单一SPV”的结构,即通过券商(计划管理人)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小米小贷转让个人消费信贷基础资产,由券商发行并管理资产支持证券,在此过程中需要法律顾问、会计顾问、托管机构、监管银行、评级机构、评估机构等多方支持与共同协作。资料来源:资产证券分析网,零壹财经
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更好的进行破产隔离,实现真实出售,一些平台还会采用“双SPV”的交易结构,即设立两个SPV机构(信托机构),原始权益人将自有信贷资产信托予信托公司,成立一个原始信托,券商(计划管理人)发行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受让上述信托计划受益权,这使得基础资产更加远离原始权益人。但与“单SPV”相比,“双SPV”的交易环节更多,因此交易成本也相对更高。 资料来源:资产证券分析网,零壹财经从交易场所上来看,小米小贷有4期产品在上交所交易流通,仅有1期产品在场外发行流通。场外产品除期限上较场内的更短之外,在分层比例、发行利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小米小贷在2017年1月发行场外ABS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ABS市场的变化。
从2014年底ABS开始实行备案制以来,许多机构涌入ABS市场融资。消费信贷资产以小额分散、风险较低等特征得到市场热捧。大量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开始申请发行ABS产品。与此同时,许多公司和平台并未接入央行征信体系,且消费信贷业务监管制度尚不健全;加之行业恶意骗贷、多头借贷等问题频发,资产质量较难得到肯定,导致2016年下半年后消费信贷ABS场内市场有监管收紧之势,除阿里、京东等巨头申请的项目外,互联网相关的消费金融项目通过审核的难度加大。
在场内ABS发行门槛较高但市场又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一些平台开始转向场外市场发行ABS进行融资。尽管场外ABS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门槛较低、发行审核速度较快等特征,从而成为诸多平台的一大首选。
消费信贷领域ABS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以京东金融ABS云平台、厦门国金ABS云平台等ABS基础服务商,他们在提供交易系统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提供产品设计、投资劣后资产等服务。例如,京东便已与多家网络车贷机构合作发行了场外ABS产品。
整体来看,场内ABS已经成为一种平台能力、尤其是资产质量、运营水平等实力的证明,而寻求场外ABS市场融资也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各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重要融资途径。同时,在参与主体自身资质及ABS领域专业实力不够强的情况下,与ABS云平台合作也将是一个趋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