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额信用贷领域的创业企业浅橙科技宣布进行品牌升级,由单业务平台转向针对B端、C端的多业务组合。在此前,用钱宝、掌众金融等公司也宣布进行了品牌与业务升级。
而也是在最近,以大标模式为特色的老牌网贷平台红岭创投宣布三年内清盘网贷业务,未来将向投资银行转型。这意味着红岭创投将退出互金领域。
小额信用贷与网贷业务模式不同,不过小额信用贷企业业务的扩宽与红岭创投在互金领域的退出交织在一起,还是反映了一个现实: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借贷方面就是“小额+金融科技”,大额贷款加上传统银行模式在互金领域缺乏适应性。
正是因为金融科技的作用以及 “小额信用借款”这样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服务,小额信用贷在国内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项非常典型的互金业务。当然,小额信用贷当前也面临市场竞争、资金面、监管等诸多压力。
浅橙科技业务升级
上周的7月26日,浅橙科技在上海举办发布会,宣布业务与品牌升级。浅橙科技此前主要业务平台是“现金卡”,为23-35周岁的年轻人提供小额、短期的借贷信息撮合服务,额度从1000到5000不等。2016年12月,现金卡完成由51信用卡、和盟创投、泛城资产共同投资的1亿元A轮融资。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由天图资本、51信用卡投资的B轮融资。截止目前,浅橙科技注册用户超千万,借贷用户超过百万,单日最高撮合量超过8万单。
此次业务升级,从之前的单业务平台现金卡,升级到面向B端和C端的多业务平台。在C端,主要提供小额、短期,偏消费、偏周转性质的借贷信息服务,具体产品包括“现金卡”、“现金360”、“现金白条”,实现风险定价、梯度服务、借款管理服务;在B端,帮助提供风控审核及金融科技输出服务,主要包括“信贷云”、“前程数据”、“贷后管家”三款产品。
这样的业务升级可以理解为:此前浅橙科技在短期小额信贷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数量、数据与金融科技水平,下一步依据这些业务积累,做业务的横向拓展,除了小额信用贷业务,还通过“现金360”为客户提供借款信息管理服务,解决用户寻找更适合自身的借贷产品、管理信用的需求。
“现金白条”是基于场景的借款,目前计划在游戏、直播打赏等领域做场景拓展。浅橙科技积累了千万用户,目前为之提供借贷服务的用户比例大概在20%左右。其他未被满足的客户,可以为其推介其他产品。这是在C端拓展业务上的逻辑。
这种业务思路在整个互金行业如今比较常见。从最近接触到的案例看,宜人贷在打造开放平台,当客户的贷款需求超出平台的借款额度时,会向合作伙伴来推荐客户,获取一定的佣金。房抵贷业务平台房互网在获客上与京东金融、百度金融、金蝶等大流量平台合作,由这些平台来推荐有住房抵押贷款需求的客户。
在B端,业务横向拓展主要是基于已经形成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在贷前风控、贷后催收等方面做技术输出。
用钱宝、掌众金融等公司之前也进行了品牌升级
目前小额信用贷领域的主要企业包括用钱宝、掌众金融、2345贷款王、量化派、浅橙科技等。在浅橙科技品牌升级之前,用钱宝、掌众金融都有相关的动作。
今年3月28日,在宣布融资的同时,用钱宝宣布品牌升级为智融集团,未来将从三个方向提供服务:
第一,用钱宝手机APP接下来会提供“千人千面”的产品,提供不同的额度及分期;
第二,打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风控系统——I.C.E.,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对人进行风险定价,不仅用于自身产品,还可以实现对外输出的风控技术。
第三,通过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搭建信贷过程管理平台“慧诚帮帮”,独立提供信贷过程中的全流程服务。
4月初,掌众金融也宣布品牌战略升级,由“掌众金融”升级为“掌众金服”,从过去单一的网络借贷延伸到更多领域,输出风控能力,将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互联网小贷等达成合作,提供借款的品种选择更加多元化。
从几家公司的动作看,普遍在小额信用贷之外探索一些新业务,其中做技术输出是普遍的方向,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风控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此外就是信贷产品的撮合。当然,各项业务都还在探索阶段,距离形成一定业务量并贡献业绩还尚远。
为什么都青睐品牌与业务升级
位于头部的小额信用贷企业大都在做品牌升级,增加业务线,业务逻辑主要在于:
一方面这是用户、数据、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以使用户停留在平台上。用户在收入水平提高后,需要更高额度的金融服务,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则面临辛苦积累到的客户资源流失掉的问题。做业务上的多种探索就成了必然选择。另外,数据资源与技术有了一定积累,使用的边际成本很低,做技术的对外输出,在形成一定收入的同时,也使得合作伙伴具备服务于普惠人群的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是增强业务稳定性、提升估值以及加强品牌建设的需要。单一的小额信用贷业务虽然目前利润率高,但面临着利率、服务费等方面的监管压力,以及欺诈等市场风险,未来行业会回归到合理水平。在这项业务之外,基于已经形成的业务基础,探索出一些相关的业务,可以增加营收来源,增强业务的稳定性,对于估值也有好处。
另外,行业里的一些乱象如高利息、高坏账等,以及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得整个行业受到质疑,品牌升级后对于企业形象也是一种保护。
互联网金融的宿命就是小额加金融科技
小额信用贷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互金业务,到现在已经成为互金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特点就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小额贷款,服务于传统金融服务不了的人群。围绕该行业,市场存在一定的质疑,如利率是否过高、低收入群体增加负债率是否合理、暴力催收等,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行业还在经历繁荣期,而且几家主要的平台还都在横向拓展业务。
小额信用贷能够发展起来,主要还是遵循了互金的基本规律,即运用新兴技术去做传统金融做不了的业务,如缺乏信用记录的客户群体的信贷服务。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
不押注于金融技术,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传统模式去做类似银行的对公业务,很难走通。红岭创投就是明显的例子,创业多年来,以大标模式闻名业界,将企业借贷需求搬到网上来解决,交易规模确实很大,团队也以银行出来的高管为主。但能抢到的项目往往是银行不愿意放贷的项目,质量一般,红岭创投也因此踩了不少雷,积累了一定坏账,公司也处于亏损状态。
2016年底,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曾表示,随着网贷监管办法的出台,限额让网贷的生存空间受限制,今后将重点关注智能投顾、金融IT等金融科技,以及金融大数据解决方案等。不过转型肯定是困难的,而且红岭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积累。
从这个角度看,小额+金融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标配,在大额的企业信贷领域,互联网金融还没找到合适的技术来提升风控效率与能力,毕竟企业是个组织,不像个人一样有丰富的行为数据,现在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很难派上用场。这就使得互金跟银行相比完全没有优势。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针对个人用户的小额信贷,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宿命。
小额信用贷行业在资金、市场竞争、监管等因素作用下,未来或有调整
当然,小额信用贷行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行业秩序来看,目前行业鱼龙混杂,一些企业的不当行为让行业形象受损,也使得行业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整个行业需要建立起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资金来源看,小额信用贷的资金往往来自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ABS等,不向公众募资,这样不会扩大社会风险,但资金依赖持牌金融机构,在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放贷困难等情况,影响业务的开展。
此前有媒体报道现金贷产品“飞贷”出现借款失败的情况,提示原因是合作银行信贷政策收紧。资金端受制于人,在市场流动性好的时候不是问题,在流动性差的时候可能成为大问题。当然,能否从金融机构拿到资金,跟自身的风控实力也有关系,如果风控能力得到金融机构认可,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从监管情况看,未来监管层可能对利率与服务费水平与征收方式、催收方式、数据隐私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监管要求,对行业的影响会比较大,尤其是如果对利率与服务费水平作出限制,可能影响很多家平台的盈利模式。
从市场开发的角度看,理论上小额信用贷的潜在客群,即未被银行服务到的人群,规模可能达到几亿,但小额信用贷服务的人群集中在22-35岁左右,不能借贷给未成年人以及学生群体,年龄较高的群体需求又可能较小,这样能服务的人群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市面上有大量的小额信用贷,未来的获客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综合来看,在市场与监管压力之下,预计会有一部分劣质平台逐步退出市场。不过行业也不会过分集中,贷款市场从来就是在头部形成若干家服务商。预计小额信用贷服务也是如此,规模较大的服务商可能会有十几家甚至更多,位于行业的头部。毕竟能够做到行业前列的公司,往往在资金端、用户规模、技术能力等方面都差距不大,不同服务商之间的服务差异性不大,彼此之间难以取代,对于用户而言,在这些服务商之间进行切换,成本并不高。市场很难形成少数企业独大的局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