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从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到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金融科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未来互联网金融又将走向何方?金融科技将在哪些方面助推金融业的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互联网金融不等同于金融科技
对于在传统渠道发展多年的金融业来说,互联网产业的风生水起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很多互联网公司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变身为金融科技公司。那么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究竟有何关系?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最初表现形式某种程度上就是把金融搬到了互联网上,即“互联网+”。事实上,国外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种叫法,国外比较普遍的称谓就是金融科技。
“互联网并不是翻牌都可以叫金融科技。互联网解决的是金融的渠道和服务体验等问题,让金融更有条件关注碎片化和普惠的金融服务;而金融科技本质上是提高效率。”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表示,互联网金融在野蛮成长的过程中也给金融生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把互联网金融等同于金融科技,就会进入一个科技金融的野蛮生长时代,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从最初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走向金融科技,与之相随的是金融监管的逐步规范和升级,使互联网金融业务逐步回归到技术的本源,即互联网金融的最核心目标就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认为,从这个角度上讲,金融科技的叫法更符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本质,突出了科技的角色和作用,而互联网作为渠道只是金融服务的一种媒介。
因此,不能说把金融搬到了互联网上就是金融科技了,而是要看其科技创新成分有多少,技术驱动力有多高。过去屡见不鲜的P2P跑路事件多数就是将线下的小贷搬到了线上,并没有太多科技创新的因素,因此也决定了它走不远,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金融科技虽然起步较晩,但发展速度很快,不仅在发展模式上与国外企业进行对标,相比之下,国内金融科技的体验更好,覆盖更广,未来影响的空间也更在。吴雅楠认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较快的原因,一是国内传统金融的服务人群相对局限,存在很多金融服务的空白,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来说是一种改造和提升;二是国内的产品设计与消费者移动互联的使用习惯更加契合,消费者的体验性更好。
强强联手打造全新金融生态
日前,四大国有银行与互联网龙头企业牵手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中国银行与腾讯集团分别展开战略全作。
从合作内容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主要围绕金融科技领域,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资产管理风险监控等是合作的重点。双方从原来的相互对立走向战略合作,一起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共同创新产品和服务,也无疑将推动互联网金融在未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吴雅楠表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取长补短,科技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来服务金融机构,使得财富管理普惠化,高端服务下沉;同时双方的信息共享也会带来金融大数据的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用户信用画像,从而为个性化、普惠化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将成为金融科技主要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之间优势比较突出,各有各的差异化。互联网企业在场景应用、金融科技开发方面尤其是零售端具有很多的优势;而传统银行则在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和资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四大行的转变或吹响中国传统金融开始转型的号角,一方面,金融科技将推动传统金融拥抱互联网和新科技,改善了传统金融的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模式将成为提升全社会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尤其在落实普惠金融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好风控才是硬道理
在行业整治不断强化,监管之手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前的重要挑战。
“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能够有效防控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无疑将走得更远,而关键一点在于服务的碎片化、风险的分散化。”在吴雅楠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必须重视技术创新,要通过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来分散风险。
据悉,真融宝创新构建了“一站式”大类资产配置模式,将每一个投资需求对接到9大类300多万条资产中,从而形成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流动性需求的资产组合。“服务小微企业就需要将风险也分解为细碎的、微小的,即使出现个别的逾期和坏账,也不会导致风险的集中爆发,使得风险完全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吴雅楠透露,成立3年多来,真融宝的不良率远远低于警戒线,用户权益准备金更是从未动用过。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将逐渐走向正规、规范,金融科技引领互联网金融新发展场景金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移动支付的不可逆转,大数据、云计算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金融资产交易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没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将丧失生存能力,科技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