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终于在时隔两年多后降息了。货币政策出手当然是奔着经济面的不景气去的,问题是,到底是经济的哪一根神经真正触痛了央行?PMI、股市、楼市,还是地方债?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这样一篇文章:《11·21降息:写给地方政府最后的情书》。这显然不能用阴谋论来简单否定。要知道,临近年末,地方债正面临偿债高峰期和债务清理“解剖期”的双重重压。这个时候的“不对称降息”确实让地方政府大松了一口气。
“好比雪中送炭……又好像千斤重担减轻了。”11月25日,西南某省一位要求匿名的政府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各地方政府身上背负的巨额债务,在降息后旧债成本略有降低,更重要的则是,未来自主发债利率下行。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地方债总额为17.9万亿元。今明两年进入还债高峰值,总计有6.3万亿元地方债务急需偿还,各地政府面临大考。
11月21日晚间突然降息,央行方面称“为了稳增长以及缓解企业融资成本”。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资金流向自有其规律,“这次降息主要受益于地方债和房地产,对个体企业贷款成本下降关系不大。”即便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巨额地方债未来解构及偿还仍将是一场惊险、漫长之旅。
年终临危一救
又到年终还债时,“心情哪里能好起来?”上述西南某省政府官员称,年末地方债清理提上日程,同时到期债务要还,这令各地政府压力增加。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今明两年到期债务共计4.2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部分,地方政府今明两年则有6.3万亿元债务到期。另一方面,由于每年各地投资的现实需求,地方债务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旧账部分需要展期,新的到期债务需要偿还,如何腾挪资金成为各地政府的大难题。
央行11月21日宣布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地方债部分利率降低了!”江苏某地级市审计局人士听闻降息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地方债成本将有所下降。
根据审计署报告,17.9万亿元地方债规模中,银行贷款约为10.12万亿元,占比为56.56%。此次一年期贷款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粗略计算地方政府在一年期贷款利息方面至少节省404.8亿元。
央行降息究竟为谁而降?林采宜认为,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 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受益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基准利率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利率高时银行按大数原则还愿意借,比如20%的利率我就拼了,但现在5%根本就不借给你了。降息改变不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利率取决于融资者的承受能力和贷款者对风险的定价”。
一家股份制银行江苏常州分行人士称,降息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政融平台在银行的利息支出和财务成本,“但非银行融资包括私募债、信托等利率是固定的,这部分没法降”。
各地政府受惠此次降息,更大的好处似乎还在后头。林采宜称,对接下来各地政府自行发债有好处,“因为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基准利率挂钩,降息直接拉低了地方债发行成本。”
目前,多地政府正在试行地方债,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逐渐替代之前通过银行、信托等方式的高利率融资渠道,发地方债不仅可以用于地方政府项目,也可以用于借新还旧,以低利率资金来偿还之前的高利债务。2014年以来,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规模达到4000亿元,试点省份也由此前的4个增至10个。
债务自担困局
地方债务正面临清理和整顿,此前市场一直认为中央政府会兜底,但现在情形正在改变。
10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43号文,即《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财政部配套下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地方债务的甄别和清理提上日程,按规定,2015年1月5日省级财政部门需上报结果。地方政府必须对存量债务分类,哪部分划入政府性债务,哪些划入城投公司列入非政府性债务。
“纳入政府性债务肯定要还,没有纳入其中的,与之前相比风险肯定增加了。”上述西南某省政府官员称,未来非政府性地方债违约的可能性理论上增加了。
“国家希望打破地方债此前的刚性兑付,但是地方政府肯定是不想破,体现到具体个案上,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一家资信评估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未来地方债违约中央兜底的可能性降低,但违约还为时过早。2011年云南城投债风波引发了债市强震,所以无论哪个地方政府,都不希望曝出地方债危机。
而从各个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来看,北京、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上海、吉林的债务压力组成“第一梯队”,总债务率均超过80%,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超过70%。
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只是一方面,债务结构性风险和债务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更大。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称,部分市县级地区财政资金可能难以还本付息,有可能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引爆点,原因是地方债务结构集中于低级别政府,从直接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和或有债务合计来看,市县级占比约70%,省级仅占比约30%。此外,地方债务集中于中长期资产,面临流动性风险。从地方债务的资金投向看,主要用于市政和交通运输等长期项目。
“两者相加可能导致偿债高峰期地方政府资金链面临流动性风险。”管清友称。
政府强调地方债总体可控,但是个别风险难防。东方证券根据上述审计署报告统计,地方政府举债的主体,主要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部门、机构以及国有企业,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占比高达近39%;其次是政府部门机构超过22%,国有企业超过17%。过去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既包括低利率的银行借贷、BT模式和发行债券,还包括了信托和私募等高利率的融资模式。
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大力举债的同时,债务不透明导致债务成本高企,更使得地方债面临巨额兑付压力。“近几年银行利率和影子银行利率高企,政府的偿债压力越来越大。”一资信评估公司负责人认为,解决政府债务困境,未来继续降息能够进一步舒缓压力。
长期压力待解
巨额地方债仿如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何化解成为当务之急。
11月26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表示,地方债在经济增速上行的条件下,可以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化解、隐蔽起来;但在房地产价格变动、去产能化等市场风险中,再与地方经济交织在一起,化解起来就太难了。
旧债压身,但新债还要继续下去,市场预计今年获批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度将破万亿。11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7条铁路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998.6亿元。自今年7月份起,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及码头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金额已超过7100亿元。
为了告别过去地方融资平台过度举债以及不透明的旧模式,近年开始尝试省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2011年,上海、深圳等四地被批准尝试自发政府债券三年后,2014年终于启动了“自发自还”发债模式,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试点地区可自行发行当地政府债券、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在林采宜看来,政府适度举债是合理的,“对于经济增长和调整有帮助,关键不是不让地方负债,而是规范管理资产负债表。限制地方政府债务不是主要目的,规范管理才是主要目的。地方债务的可怕在于债务不透明,同时债务成本非常高。”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地方债务压力仍将持续。虽然走过今明两年偿债高峰期,2016年和2017年的地方债务到期余额仅分别为1.9亿元和1.4亿元,但再加上这几年新债务的滚动以及原有债务的展期,届时实际需偿还的应该还要更多。
那么地方债务在融资成本上是否还可以期待更低?上述江苏省审计局人士认为,银行降息只能部分缓解压力,毕竟地方债的总量太大了,但或许在融资价格方面,更大的下降空间会打开。
“将来上海自贸区通道打开,各地政府如果被允许到这里向海外投资者发债融资,那成本又会低更多。”林采宜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信用级别较高,海外投资人会青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