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发挥保单对贷款的增信作用。不过,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防止相关担保机构通过银行进行“套贷”的行为,也应警惕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信用违约事件可能被放大的风险。
据了解,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本身并不赚钱,但担保公司有一套自己的盈利法则。担保业务“风险高而收益低”,但放贷业务“风险低而利润高”。因此,它们可以从银行“套取贷款”,然后购置资产,或者直接向企业放贷以赚取息差。由于担保公司放贷所获息差较高,很大程度可以覆盖坏账风险。
正常来讲,担保公司放贷成本是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30%~40%。按照11月22日起降息后1年期5.6%的贷款利率计算,上浮之后差不多在7.28%%~7.84%,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几个点的“公关费用”,担保公司获取资金的最高成本约为年息12%。
一般而言,民间借贷利息,通常可达月息5%,折合年息到了惊人的60%(但多数民间借贷的期限都很短,1年期以上的较少),而且还要提供抵押物。比较起来,担保公司放贷利率与此接近,无疑具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其它则来自借贷资金。日常业务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贷款担保”,比如说2000万元的贷款保证金,便可以担保1亿元的贷款,杠杆高达5倍。担保公司向银行销售各种担保合同,银行成了担保公司的客户,担保公司可以借此迅速放大自己的资金规模。担保公司为了应付监管,具体操作时通常会用自己的关联企业来签贷款担保合同,而这些企业多数是非金融类的“壳公司”。
在很多地方,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就是与担保公司合作。由于不具备国有银行那样高的信誉,小型银行要做大业务,都必须转而寻找它们的大客户即担保公司进行合作。银行要求入围的担保公司先缴纳2000万元~5000万元的保证金,借此获得大量保证金存款,随后也易于吸收居民存款。
对此现象,独立财经观察员彭瑞馨表示,担保公司通过5倍的杠杆从银行套取贷款,银行则相当于把贷款权转让给了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套取贷款之后,可以继续在银行追加保证金,套取更多贷款。银行放贷过程中产生了派生存款,所以担保公司这种行为实际上放大了货币供应量。
在目前推进金融市场化的背景下,需防范担保机构通过非正规担保合同向银行套贷的行为。在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同时,更需防范新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当下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