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洪言近日,互金巨头与大银行之间先后绽放合作的花朵,在账户层面、数据层面、科技层面、业务层面等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对很多人而言,画风好像转变地有点快,几年前还是“银行若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几年后便握手言和、走向合作共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双方的诉求又是什么呢?落地时会面临什么问题?下面从一个行业研究者的角度,简单说下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或留言交流。科技(Fintech)与业务(Finance)的合流之势要理解互金巨头与传统金融巨头的合作逻辑,先要清楚一点,那便是无论一家企业定位于Fintech、Techfin还是纯粹的金融机构,都开始面临这样一种境地,那便是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开,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二者甚至出现合流、融合之势。一个简单的逻辑便在于,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都并非来源于纯粹的科研或尖端的技术,需要业务一线的数据才能趋于完善;无论是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还是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等,也都需要与业务端的融合才能落地并进化、完善。同样,任何一项金融产品和业务,也需要及时吸收前沿的技术和模式,以此确保在客户体验上的持续竞争力。科技与业务的合流之势,反映在机构层面,便是科技与业务的共荣发展、缺一不可。找不到足够多业务应用场景的技术,必然难以持续保持领先;不能持续吸收先进技术的业务和服务,也必然影响用户体验。互金巨头与金融巨头的合作逻辑站在互金巨头的角度,随着监管框架的落地,面临着技术实力、客户基础与业务发展空间的错配问题,即业务定位于小额普惠,但其技术实力、数据积累和客群基础等,均存在更大的应用场景与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与传统金融巨头的合作,实现内部“冗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此外,从金融科技本身的发展进化来看,业务场景本就是多多益善的。当企业明确了“金融科技”定位之时,也就埋下了“开放合作”的基因。非如此,其定位难以落地。站在银行等金融巨头的角度看,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确处于下风,通过与互金巨头合作补足短板,的确也是可行的选择。况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迫切的转型压力下,金融巨头对于通过合作实现增长与转型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一期待冲破了其“保守”的氛围,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合作的达成。分久必合,合久也会必分吧?互联网企业与大银行的合作,十年前就曾有过甜蜜的开局,后来也是分道扬镳。遍观其他领域的合作,也莫不如是。所以,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自然需要考虑,这种合作能持久吗?分久必合,合久也必分吗?在我看来,分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分别存在一些不同的阻碍因素。短期来看,大概存在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开放的心态是真还是假。若开放的心态为真,起码在短期内,大家有望看到在特定领域出现进展;否则,可能就没有下文了。二是开放的决心有多大。在合作过程中,客户、数据是最核心的,属于可转移的资产,你的可变他的,他的也可变成你的;场景、资金反而都是次要的,是谁的始终都是谁的。至于分润嘛,那就更次要的,按协议来就好了。所以,评估开放的决心有多大,不是看场景和资金,而是看客户与数据,是否共享?共享多少?三是落地难。再美好的合作协议,在大的开放决心,都有可能在落地执行中难产,里面既有细节问题、互补度问题,更有文化问题,还有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理解与认识差异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对合作双方也都如此。中长期看,大概是这样几个因素:一是科技与业务的融合。随着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的加深,客观上也会要求科技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二为一。此时,要么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捆绑在一起;要么,便只好分道扬镳,分别去找能够实现合二为一的合作伙伴。二是自营业务与合作方业务的竞争。现阶段,互金巨头的自营业务与银行业务以互补为主,竞争并非主要矛盾,为二者在科技方面的合作留下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自然发展演变,双方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会有多大?这种竞争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技术层面的合作?这是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前景展望从国际范围内看,接下来几年是金融科技的大发展时期。互金巨头与金融巨头的精诚合作,有望大幅提升中国金融科技在国际范围内保持领先的概率,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一桩。不难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类似的合作还会越来越多。其中固然有些不成功甚至是单纯的噱头,但肯定也会涌现一些经典案例,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 2022年加密货币“杀猪盘”涉案金额超20亿美元 英国银行业祭出限额措施
-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远离各类不良校园贷】风险提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