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菜鸟顺丰和好!关闭数据接口波及淘宝数百万用户)
双方表示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财经君1分钟前
菜鸟顺丰休战。两巨头冲突的症结并未解决。
如昨天财经君分析那样,对国家邮政局的意见,菜鸟与顺丰不可等闲视之。
6月2日晚,国家邮政局召集菜鸟网络和顺丰速运高层来京,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口问题进行协调。
双方表示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在主管部门的强力干预下,两巨头同意休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顺丰与菜鸟从开始的合作发展到因利益之争产生了巨大冲突。原因是深远的,再加上市场中相关利益方,如腾讯、京东、美团的掺和,出于对主管部门尊重的休战,并不能解决根本症结。顺丰与菜鸟的冲突,值得长期关注。
为此,财经新媒体独家采访相关人士,梳理了这次菜鸟之争。
《财经》新媒体 高素英 杨国辉/文
顺丰与菜鸟之争持续升级,波及淘宝数百万用户。6月1日,顺丰宣布关闭其在菜鸟平台上的物流信息数据接口,随后淘宝买家通过顺丰快递发送的物流信息不再显示在淘宝平台上。6月2日,菜鸟相关人士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波及使用顺丰快递发货的商家及数百万用户。由于物流信息不再显示在淘宝平台,用户需要到第三方平台才能查到物品的物流信息,这不仅给用户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给商家发货带来困扰和风险,双方极大可能会在是否收到货上产生纠纷。
随着事件的升级,腾讯和京东纷纷加入这场大战。腾讯云昨晚官方微博表态助力顺丰布局云端,而京东更是宣布全面接入丰巢。菜鸟总裁万霖也于6月2日下午发出了最新声明称,事件的核心起因是丰巢快递柜和菜鸟数据对接后,一直大量调取淘宝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尽管各方角力仍在持续,争执背后的真正原因尚未清晰,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的是,顺丰一直布局电商平台,但试水的结果并不理想,布局生态链仍面临困局。
波及淘宝数百万用户 国家邮政局发声明
6月1日下午,菜鸟网络发表《菜鸟关于顺丰暂停物流数据接口的声明》称,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来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
在声明中,菜鸟交代了顺丰此举发生的前提条件:“此事发生前,为保护消费者隐私、电话信息安全,菜鸟根据安全团队的建议正在对全网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我们将加强对海淘、快递柜等物流数据的多重交叉验证,但顺丰及丰巢等出于各种原因并不配合。”
顺丰随后对该事件做出过回应,称事实并非是顺丰关闭数据接口,而是菜鸟在6月1日下线丰巢接口信息,菜鸟此次的行为其实根本是一场有针对性封杀行动,除丰巢外,其他平台均未关闭数据接口。
《财经》新媒体记者从菜鸟内部获悉,事情发生后菜鸟于6月1日下午三点多通知淘宝商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发货。此举波使用顺快递发货的商家及数百万用户。由于物流信息不再显示在淘宝平台,用户需要到第三方平台去查询才能查到物品的物流信息,这不仅给用户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给商家发货带来困扰和风险,双方极大可能会在是否收到货上产生纠纷。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即使收到货也可以否认收货,而买家也无法得知用户是否收取了货品,双方可能会产生购买纠纷。
此外,时值生鲜运输高峰,很多用户由于查询不到信息,可能会影响运输。对此国家邮政局表示,受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导致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时下樱桃、荔枝、杨梅、芒果等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国家邮政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与当事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
国家邮政局已要求各地邮政管理部门保持高度警觉,强化调度,积极协调邮政企业和其他快递企业组织运能,努力保持生鲜农产品外运渠道畅通。
菜鸟方面对《财经》新媒体回应称,顺丰一直在刻意回避最重要的事实:原本只是很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被顺丰恶意放大,单方面于6月1日10:00突然停止了全部淘宝物流数据的回传。
关于快递柜问题的事实是,顺丰与菜鸟关于快递柜的合同已经于2017年3月到期。经过近两个月的沟通谈判,双方无法就信息安全所需要的数据连接达成共识,遂中止了合同协议。这是完全正常的商业行为。但顺丰把正常的快递柜数据合作中止,放大到淘宝消费者商家,演变成了影响公众的社会事件,并有意裁剪事实,扮演弱者,绑架公众。
《财经》新媒体记者就该事件联系上顺丰物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但对方表示不方便回答,并告知关于该事件的对外出口,顺丰已交给相应部门统一处理。记者向其索要相应部门联系方式,但并未得到回复。
该事件目前仍在发酵,6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股价低开低走,跌幅一度达到3%以上。下午开盘后,股价有所回升,最终收于53.29元,跌幅1.28%。
战火升级 腾讯、京东加入顺丰和菜鸟之争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顺丰之所以关闭菜鸟数据接口,根本原因是不想被菜鸟控制。菜鸟希望让顺丰变成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像四通一达一样,以此来控制整个物流市场。顺丰当然不可能接受,所以才选择长痛不如短痛。
至于顺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来撇清与菜鸟的关系,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他得到的消息是菜鸟希望打通顺丰的所有物流数据,而不仅仅是淘宝系内的数据。顺丰是被逼急了,才选择关闭菜鸟数据接口。该消息在业内早就不是新鲜事,顺丰与菜鸟闹掰是迟早的事。
但菜鸟方面对《财经》新媒体记者回应称,菜鸟从未要求顺丰提供非淘系数据。反而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顺丰大量查询和使用丰巢当中非顺丰的数据,远远超出了正常使用范围。
双方争执不下之时,腾讯和京东忽然半路杀出,使争战升级。刘强东今日在微博上发布公开声明力挺顺丰。与此同时京东宣布全面接入丰巢,双方计划在年底之前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全国26个城市,接入一万台的丰巢智能快递自提柜。
然而就在昨晚腾讯云也通过这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腾讯云助力顺丰布局云端,无论多么重视顺丰的数据与业务安全都不为过。
顺丰公开表示,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6月2日下午,菜鸟总裁万霖发出最新声明,他表示,丰巢快递柜和菜鸟数据对接后,一直大量调取淘宝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起因。保护消费者数据安全是菜鸟职责所在,更是菜鸟的底线,不能有任何退缩。但只要能够保证商家和消费者数据信息安全,菜鸟随时愿意跟顺丰坐下来谈。
万霖还表示,商业合作有竞争、有冲突很正常。冲突本身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此次商业冲突,被人利用在媒体上挑拨中伤,暗中策划,推波助澜,为了自己的私利,唯恐天下不乱,试图形成社会事件。这绝非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们对此表示鄙视。
顺丰增速乏力 布局生态链面临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与菜鸟的抗衡只是顺丰现状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顺丰在其核心业务(快递)之外的动作颇多,为了应对物流业务的增长乏力和竞争对手崛起带来的威胁,顺丰屡次试水电商业务,但并不成功。
据公开资料显示,顺丰2016年的国内快递业务收入增速只有15%左右,而其整体收入增速为19.5%,远远落后于行业同期的44.6%。低于申通、圆通一半,而不足中通的1/3。
有媒体报道,造成如此落差的原因是这几年电商行业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快递业务增长,快递行业连续6年保持了50%以上增速,其中电商物流的增速贡献了80-90%。因此,对于重度依赖电商业务的三通一达来说,是借势起飞。而顺丰快递更依赖于自己的电商务件,电商件占自身件的比只有不到10%,其尴尬的定价在电商物流中也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顺丰快递在电商市场早就被边缘化、小众化。
而这多元化业务模式,就包括屡试屡败的电商业务。
据了解,顺丰早在2009年7月就开始试水电商,其第一个电商产品就是当年在香港上线的“顺丰e商圈”,从早期卖月饼、礼品卡,到后来转售有机蔬菜食品。2012年3月,顺丰被传出在做高端电商平台“尊礼会”,主要业务是为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2012年6月1日,顺丰优选上线,从上线开始就一直亏损,在2015年亏损8.66亿后被迫剥离。
然而到2014年5月,顺丰O2O社区便利店嘿客上线,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5年1月,顺丰又推出海淘电商“顺丰海淘”,之后更名为丰趣海淘。2016年年初,顺丰的香港实体店正品直购平台“丰生活”上线。2016年6月,主营生鲜品类的的电商平台“顺丰大当家“低调上线,至今仍在运营。
而电商专家李成东认为,顺丰电商与顺丰快递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业务体系,不能混为一谈。顺丰电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物流与电商根本不是一回事,电商有电商的玩法,物流上的优势并不能帮助顺丰成就电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