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市场饱和?苹果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继中国、巴西之后,印度成为第三个为苹果组装iPhone的国家。
5月17日,苹果公司向华尔街日报证实,公司已开始在印度组装iPhone,由台湾地区厂商纬创(Wistron)代工,纬创在印度有一个组装厂。据一名印度政府官员透露,首批产品是苹果最廉价机型——iPhone SE。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产品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出货,消息人士预计下周就会在印度零售店上架。
《印度时报》数据显示,“印度制造”手机市场预计在2016-17财年达到一万亿卢比(合一千多亿人民币)规模。此前,iPhone手机几乎全部在中国组装,界面消息称,印度开始组装iPhone,意味着苹果开始寻找中国市场之外的销售增长引擎。
当前,苹果在中国的业务正遇到瓶颈。苹果第二财季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减少14.1%,为连续第五个季度减少,iPhone销量也意外下滑,从去年同期的5119万部下降至5076万部。苹果认为,营收下滑原因在于中国低价智能手机的竞争以及人民币贬值。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猛
近年来,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两年前印度本土制造的手机产量仅为6000万台,2016年增长至超过8300万台,而印度科技部长 Ravi Shankar Prasad 表示,预计今年印度本土将生产近2亿台手机设备。
Counterpoint的调研报告还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速在3%的普遍情况下,印度市场去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长了18%。另据《印度时报》消息,“印度制造”手机市场预计将在2016-17财年发展到一万亿卢比(约一千多亿人民币)的规模,相比两年前市场规模已翻了5倍多。
由于尚未在印度设立零售店,当前苹果每年在印度市场的iPhone销量只有约200万部,市场份额约2%,而三星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5%。
在印度当地生产iPhone将确保苹果有资格在印度开设自己的零售店。根据印度政府规定,要在印度开设零售店必须在印度采购30%的产品零部件。印度政府官员称,苹果已经开始缴纳进口某些元器件所需要的税款。
与中国品牌大战将打响?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iPhone SE机型在印度的售价,但有印度经销商表示价格约为320美元,明显低于美国本土的399美元。印度官员则希望手机降到更低的水平。
实际上,iPhone SE已经是苹果最便宜的机型,其机身为传统的4英寸屏幕。分析师表示,将价格降低到250美元以下能够刺激销量。界面援引CRM研究分析师Faisal Kawoosa说法称:“如果苹果采用激进的定价策略,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这些在印度的苹果用户完全有能力负担一个标准价位的苹果手机。”
目前,在印度手机市场份额中,中国手机厂商占据主流。已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手机品牌包括OPPO、vivo、金立、小米、一加、联想、乐视等。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16年 Q4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达46%,在印度排名第一。2016年 Q4季度,印度市场手机份额前五名,中国手机品牌占了四个,小米、vivo、联想、OPPO上榜。
随着苹果手机全线进入印度,与中国手机品牌的大战或将在所难免。
手机巨头进军印度
近年来,印度手机市场的迅猛增长,吸引来全球多家手机巨头布局。
早在2015年8月,富士康集团便宣布,将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兴建已经规划好的工厂。富士康的客户包括苹果、黑莓、小米以及亚马逊等。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他有意在印度其他邦兴建制造工厂并寻求可能的合作机会。
随后,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宣布,小米将和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安得拉邦设厂,并将红米2增强版列为的生产计划上的第一款手机。
小米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裁Hugo Barra曾表示:
在当地市场生产智能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意义重大,小米将在未来进一步融入印度市场。莫迪总理计划将印度建成一个对外来投资极具吸引力的制造中心。我们借着这个大好时机在印度生产我们的产品,让我们更加贴近印度消费者,同时帮助印度在技术产业不断升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