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闭87家门店、连亏61亿人民币,谁来接盘乐天在华业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作者:张思遥。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透露,“韩国乐天正与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多家零售商接触,意欲出售其中国区业务。此次出售或将乐天玛特部分门店作为突破口,逐渐延伸至江苏、浙江一带。”
退出信号出自四月底,乐天(中国)将其中国总部除财务部门以外的韩籍员工全部撤回。据了解,这项调整原本是乐天为推行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战略,初定六月底完成,但受到“萨德事件”影响,不得不提前启动。
我们多方了解后发现,乐天出售中国区业务实际上有迹可循。早在2013年,就有消息称中粮集团计划以9000万美元收购乐天玛特中国区门店,随后又与物美有过谈判,但这两起收购计划并无下文。
时至今日,乐天被卖如同箭在弦上。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市场对于乐天来说像一块鸡肋。总量巨大的顾客群体以及日渐升级的消费结构使得乐天瞄准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市场增量。但其进入中国市场后盈利希望渺茫,据韩联社此前报道,乐天集团自2011年起在中国累计亏损达61亿元人民币,占其海外营业亏损总额的90%之多。
受其影响,乐天董事会在战略层面上产生严重分歧。现任会长辛东彬曾为挽救因中国区巨额亏损而岌岌可危的地位,联合股东解除了前会长辛格浩及其大哥辛东主在韩国乐天的职务。此次“宫变”之后,韩国乐天元气大伤,其主攻海外市场也转变为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地。
而“萨德事件”导致乐天陆续关闭87家门店,占其门店总数的80%。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期已有多家供应商暂停向乐天玛特供货,并有部分供应商到其北京总部办公室催讨货款,这些因素直接催化了乐天被卖。
因此我们认为,乐天退出中国几乎不可逆转,而“新买家”将会影响华东零售格局。要知道,乐天在中国拥有120多家门店,接盘者必然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又能够接手乐天(中国)成熟的门店网络,供应商体系。就拿开出60多家乐天门店的江苏地区来说,华润苏果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许就是乐天(中国)的新买家。
针对这一消息,我们已向乐天(中国)官方求证。截止发稿前,暂未获得明确回复。
乐天入华水土不服,业绩亏损成撤退主因
乐天集团是排在三星、现代、LG和SK之后的韩国第五大集团,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在24个省市拥有食品、零售、旅游、石化、建设、制造、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其中乐天玛特、乐天超市以及乐天百货三种零售业态,共计开出120多家门店。被乐天吸引的中国消费者,曾经创造出乐天免税店70%的整体营业额。
但受到“萨德事件”影响,乐天(中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目前已有87家乐天门店被迫关闭。据韩媒报道,乐天集团为此每月需承担1160亿韩元的损失,在停止营业期间也必须继续支付雇员工资,可以说压力极大。
实际上,与乐天近年来在中国亏损的业绩相比,“萨德事件”对乐天退出的影响只能算作催化剂。据乐天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乐天百货店和乐天玛特的海外营业额损失分别达到830亿韩元和240亿韩元之多,其中80%至90%的损失发生在中国市场。也就是说,连年亏损的业绩早已让乐天不堪重负,韩国媒体《亚细亚经济》于3月6日报道称,“乐天从中国退出,不失为一个转危为安的契机。”
乐天危机与其进入中国后水土不服紧密相关。商超业态本地化特点明显,但乐天入华初期全部采用韩国高管,甚至连门店店长都由总部派驻。由于不熟悉区域市场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其定位、选品等等多个环节,最终造成业绩亏损。举例来说,乐天百货初期即引进大量韩国品牌,虽然在韩国与乐天百货的中高端定位相符,但中国消费者对其并无准确认知,因此销售不佳。
要知道,即使是在“萨德事件”之前,日韩品牌的兴起也就在近两年之间,多限于85后到90后人群中,相对来说偏向中端消费。为此,乐天百货引进其本土中高端品牌过早,且对消费者缺乏充分的品牌认知培育,导致百货定位与受众需求产生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乐天后来将门店店长等中基层员工改为聘用中国人,但又产生了组织架构臃肿、沟通流程过长的问题。据乐天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乐天超市推行一次活动,也需要向总部申请通过,长此以往,对门店运营的效果影响极大。
值得注意的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乐天在华开展业务掣肘极多。就拿沈阳乐天世界项目来说,该项目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包括Shopping Mall、百货、超市、酒店、主题公园等多种业态,投资金额近3万亿韩元。但项目在2016年12月底就因为消防安全问题被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停止建设工程,可以说损失不小。
受“萨德”影响,从推行中国化改为逐渐退出
业绩持续亏损的现状让韩国乐天急于改变,与以往的显著区别在于,此前一直由韩国人担任的中国区总裁,首次引进中国籍职业经理人。我们了解到,在“萨德事件”发生之前,乐天就已经制定将韩国籍员工撤回国内的想法,定于今年6月底完成,并且给于现任中国区总裁充分授权,通过实现本土化来挽救乐天(中国)业绩。
“乐天已经将重点拓展的海外市场由中国转变为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一方面是由于,相比较中国市场,上述两地的零售业市场竞争尚未到达白热化,有利于乐天渗透布局。其次,中国市场的物业房租、人力等成本迅速上涨,可供乐天等外资零售商赚取的利润空间日益稀薄,而越南等地的劳动成本相对更低。最后,与此前相比,众多国际品牌将制造工厂由中国转移至越南等地,乐天选择当地为海外商超百货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省去了部分商品进口转出口的流程及成本。”某零售高管对我们表示。
上述改变发生在辛东彬“宫变”成功,成为乐天会长之后。据知情人士透露,辛东彬曾经为坚持拓展中国区业务与前会长辛格浩及其大哥辛东主产生严重分歧,但当其正式入主乐天,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似乎不如此前坚定。如今受到“萨德事件”影响,相当于为辛东彬创造了一个既能全面退出中国,又不用因为自己此前坚持对董事会无法交代的正当理由。
为此,乐天近期和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多家零售商有过接触,意图出售其中国区业务。首批出售对象或将集中于乐天玛特在江苏、浙江等地的门店。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是乐天(中国)的核心市场,同时也是受“萨德事件”影响,关店危机最严重的区域。另一方面则在于江苏、浙江等地实体零售业竞争激烈,乐天一旦意图出售,对于谋划当地市场的实体零售企业来说吸引力巨大。
通常来说,有能力收购类似于乐天(中国)的买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资本实力雄厚的基金组织,其次是类似于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最后则是国内体量较大的实体零售商。
对于基金组织来说,缺乏实体零售企业实操经验,贸然接手乐天(中国)或许将出现买得起,吃不下的状况。而外资零售巨头,近年来日子并不好过,因此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更为审慎,这从奥乐齐(ALDI)以电商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就能看出。我们认为,乐天(中国)的买家极有可能在本土实体零售商中产生。
谁能收购乐天,或将影响华东零售格局
“华润万家当年先后耗资8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苏果超市,被看做是零售史上最划算的一笔收购,常有业内人士调侃称华润万家赚到了。现在谁买了乐天(中国)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业务,或许将会接近华润收购苏果的市场效果。”一位资深零售专家分析称。
首先,乐天玛特在江苏共有60多家门店,属于全国开店最密集的区域。由于进入时间较早,因此大多在成熟商圈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客流量相对稳定。对于任何一家实体零售商来说,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数十家门店的合适物业,几乎不太可能。
之前我们曾梳理多家上市零售公司的财报后发现,这些零售企业每年制定的新年开店计划,超过半数以上即因为物业问题未能按时开出。为此,乐天在当地的门店网络可谓其核心资产。
其次,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多从区域起家,为此进入外地市场时难度极大,供应链、门店选址以及对当地消费者的熟悉程度都是重要因素。而乐天(中国)在江苏、浙江等地深耕多年,虽然企业整体亏损,但如果将其硬件条件嫁接给国内实体零售商,未来产生的增量必然不可小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