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宜家中国又试着卖家电)
宜家家居在中国正悄然涉足家电领域。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宜家卖场样板间的厨电产品已明码标价出售,同时官网也增加了家电频道和产品。实际上,此前宜家家居也曾悄悄试水家电领域但遭折戟,此次涉足家电将能走多远,究竟会因欠缺家装模块而无法分羹家居下游红利,还是会搭乘场景式消费春风和良好的购物氛围实现赢者通吃?业内专家看法不一。
样板间内售厨电
宜家开卖家电。北京商报记者在宜家北京四元桥商场看到,三层厨房样板间中,作为厨房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冰箱、吸油烟机、燃气灶均挂有明码价签,而非仅摆放样品供消费者参考。卖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件家电不提供现场提取,可次日到商场自提,或选择2-7日内送货上门。
虽然像宜家家居产品一样冠有“拉根”、“达迪”、“凯尔德”等家具系列的名字,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厨电产品并非宜家“嫡系”,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宜家样板间内展出的冰箱商品均是美的品牌产品;吸油烟机商品的一侧贴着“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的LOGO;宜家家居官网上家电频道内出售的烤箱,也标着“百得厨房”的字样。
从有限的产品款式来看,宜家家电产品目前还是家居场景中的一个配角。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宜家中国官网发现,宜家厨房用品已有2款烤箱、15款灶具、6款吸油烟机和5款冰箱和冰柜,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符合宜家在家居用品方面的年轻消费群体定位。从定价来看,宜家家电与市面上同类商品相比并不惊喜,以宜家四元桥店的一款美的多门钛金银冰箱为例,冷冻室和冷藏室总容量为330升,能效等级为一级,具有触控界面和自动除霜功能,宜家销售价格为3999元,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猫、京东、苏宁三大平台上的类似商品,发现同等价位的美的冰箱,绝大多数是智能变频款。
“电器不是我们的特长,也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厨房里的家居用品才是。”宜家中国区公关总监许丽德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宜家涉足家电只是作为家居用品的一个补充和延伸。
跨界尝试曾折戟
宜家并非首次涉足家电领域。有消息称,宜家集团2002年就开始销售与美国惠而浦公司联合研发的家电产品;过去30年间,宜家集团还销售与伊莱克斯公司合作研发的家电产品。早在2012年,宜家还曾传出消息,将与TCL合作开发专为宜家设计的产品,计划2012年6月开始,在欧洲五座城市推出融合电视机、无线音响系统和内置CD/DVD/蓝光播放器的家具系列。
不过,宜家此前进行的家电布局似乎并不顺利。许丽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宜家与TCL合作推出电视机等产品,是考虑到消费者在家庭电线收纳整体解决方案方面的困扰,进行的自然延伸,“柜子、沙发这些客厅家具,是宜家的强项,已经涵盖了电视机的空间”。不过,许丽德也表示,宜家中国已经不再出售电视机。此外,宜家与惠而浦合作开发的洗碗机,也已经退出了中国内地市场,目前在宜家官网上仅剩一款洗碗机,且未标价,宜家家居客服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这款洗碗机只在官网做展示,不再出售,“如果需要同款洗碗机,需要咨询卖场里服务人员,获得洗碗机的尺寸,自行配置”。
宜家为何在家电布局上屡遭折戟,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晨认为,原因在于宜家家居的渠道中缺少了家装板块的融入,难以伸向下游攫取家电红利。十余年前的“泛家居”概念认为,房地产是上游,家居产业在中游,家电产业则是这条链条的下游。并且已有不少家居卖场出售家电,企图在中游把控住下游的家电消费需求,推动消费者实现一站式购物。刘晨认为,从家居延伸向家电的趋势大潮中,宜家动作最晚,而且即便如今涉足家电,也仅做小家电。因为做大家电需要预留孔、空位、做支架、嵌套,很多动作都要在前期的装修设计环节开始,宜家现有渠道缺少家装板块融入,并不具备跨界大家电的基础。
搭场景消费春风?
由于高关联度和消费的上下游关系,在智能家居和大家居等概念推动下,家电品牌频频跨界家居领域。3月13日,传统家电零售品牌五星电器在浙江宁波宣布将跨界进入家居软装业,推出家居子品牌“星格玛”;3月24日,苏宁易购、实创装饰、我爱我家与海尔、美的、方太、老板等十余国内外一线家电厂商,联手打造的买房、家装、家电定制化服务一站式家居解决方案——Fn计划正式启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