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半场, 互联网对经济影响更加深化)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将深入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经济和企业深远影响。为此,《互联网经济》杂志记者就互联网企业应该如何投入到新经济的建设中以及制造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互联网+智能制造”,采访了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博士。
《互联网经济》:黄所长您好,当前,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已成为行业共识,您对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看?
黄群慧:我认为,下半场意味着过去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红利已经基本结束,未来的趋势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需要更加深入结合。互联网的下半场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是关键。同时,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也意味着互联网作为重要元素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入。
《互联网经济》:当前国家鼓励互联网和制造业相融合,您认为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黄群慧:互联网和制造业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逐步深度融合,信息化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正在加剧,实体经济本身内涵叠加了更多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的内涵。制造业自身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个性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高点。在智能制造驱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推动了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革。
德国发布的《工业4.0:未来的智能制造》报告提出,虚拟网络--实体物理融合系统是一种使能技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创建一个真实的网络世界。它通过确定和识别工厂中每个工作单元的活动,配置合理的选项和生产条件,为工厂提供最优化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系统中部署网络–实体物理融合系统,将实现单机智能设备的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可以自由动态地组合,这一灵活的生产系统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生产流程的实时自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
《互联网经济》: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希望制造业和互联网进一步融合。您认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和《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有什么关系?
黄群慧:得益于规模超大、需求多样的国内市场,近年来电子商务率先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不是电子商务,而是智能制造。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意味着互联网需要更多地融入到实体经济当中。什么是实体经济?我认为能够直接促进消费者生活质量提升的就是实体经济。智能制造可以理解为依靠数据和软件等核心要素投入,以物联网为支撑,实现从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高效化、绿色化、社会化、个性化的制造过程,可以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回收等几方面内容。智能制造之所以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至少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伴随着芯片技术的突破发展、互联网设施的发展完善、传感器价廉量大的供给、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创新,智能制造产业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先导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另一方面,制造业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通用技术手段,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需求方,也是技术创新的供给方,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支持和带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对于我国而言,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未来的制造强国一定是一个智能制造强国。所以,未来我国发展新经济,也应该以智能制造为先导,大力推进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互联网经济》:很多欧美国家对于互联网没有这么的热衷,比如互联网思维这些词在欧美国家没有流行过,您认为欧美国家在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方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黄群慧:欧美很多国家都在扎实地推动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美国和欧洲的思路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是从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他们提出的概念是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概念是“工业4.0”,主要是基于制造业。他们对于中国的行业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坚持创新驱动、重视标准建设和重视工业基础的完善,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互联网经济》:当前,很多传统行业企业家认为互联网造成了自己企业业绩的下滑,认为国家不应该过度鼓励互联网经济,您认为很多传统企业业绩的下滑,是否是互联网企业冲击造成的,是否造成了国家总体经济的效率下降?
黄群慧: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很多传统企业必须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有些传统企业家认为互联网和自身关系不大,根据行业属性的不同,互联网对于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但是所有企业都需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比如说,互联网带来信息传播的扁平化,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方式都要发生变化,那么企业的营销和品牌都需要基于互联网进行重新建构,一些传统的快速消费品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思考自身的原因,而将业绩下滑归因于互联网,这是不合理的。
《互联网经济》:您认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对于中国经济会有怎样的深入影响?
黄群慧:互联网对于经济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一方面是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影响,将促进企业管理的变革;另一方面是对于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化,如果说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主要在销售渠道层面,还存在于虚拟经济的层面。而在未来,互联网将更多地作为一种工具叠加在传统企业上,对于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未来,任何企业都需要成为建立在互联网载体上的企业,其中,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而对于第三产业而言,也需要有效地利用好互联网。
《互联网经济》:您认为,互联网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中国的“新经济”形态,为新经济做出贡献?
黄群慧: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一直孕育和发展着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当今世界正在步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拓展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新动力和新模式不断壮大,“新经济”浮出水面。所谓“新经济”,其本质是由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动新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为人类生产方式进步和经济结构变迁、新经济模式对旧经济模式的替代,其中,互联网对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分化、经济增长动能亟待转换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经济既是积极应对新产业革命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要求。2016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新经济”,体现出国家层面上对“新经济”的高度重视。
《互联网经济》:互联网会使得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结构形成一定变化,这种变化目前还在深入过程当中。您认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对于企业内部的内部管理会有什么影响?
黄群慧:为了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以及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需要从规模经济主导的生产者驱动向范围经济主导的消费者驱动转变,具体需要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变革。
第一,生产管理从大规模流水生产范式向个性化智能制造范式转变。一个优秀的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生产出来高品质、低成本、多品种并且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这是所谓的生产管理四个要素。新经济要求突破福特模式下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也区别于高成本的个性化定制,生产企业利用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可以在差异化产品和生产成本之间寻求着有效平衡。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以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灵活性以及突出的生产能力。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要从针对“传统简单劳动者”的科学管理向针对“现代知识型员工”的人本管理转变。宏观上来看,由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数相对将减少,劳动力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也将随之下降。这将弱化我国的要素成本优势,并可能恶化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从微观层面看,工不再是原有的传统的简单劳动者,而是现代知识型员工,要更加强调弹性、灵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第三,营销管理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专业分工模式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模式。传统的营销管理遵循基于专业分工的产品、定价、分销、促销“4Ps”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主要从提高销售工作效率出发的。而“新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服务和制造从分离到整合是趋势,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慢慢融合,最终成为一个联合体,直接面对顾客,给顾客是完全的、一体化的服务契约。从设计、开发、制造到使用的“线性过程”将发展成“一体化并行”过程,企业要通过提供基于产品的一体化的服务来实现营销。
第四,战略管理从核心能力战略主导向平台战略主导转变。新兴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也可以改变产业组织形态,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可被无限细分从而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产业组织形态从产业链条向网络化、生态化发展。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个性化制造和网络开放社区的发展将大大促进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微制造”和“个人创业”等极端分散组织方式的发展。在这种产业组织形态下,平台战略更为重要。平台战略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巨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
第五,组织管理从针对金字塔层级结构的机械管理模式向针对网络组织结构的有机管理模式转变。在“新经济”下,高度集权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将逐步向具有扁平化、合作、共享、互动特征的网络结构转变。在层级组织中,确定性是常态,无法适应“新经济”下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而“新经济”下,网络组织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平台加上无数个自组织构成,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是常态。具有这种网络结构的企业往往是社会化的企业,组织成员有共享的基本理念,共享与合作是网络组织员工关系最核心的内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