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zora
4月19日讯,民生银行最新爆出的“萝卜章”和“飞单”事件令一直坚定站在传统银行这边的投资者再也无法理直气壮了。
民生银行的30亿“飞单案”再一次暴露了银行薄弱的内部管理系统和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此次事件中,连带30亿一起消失的,还有投资者的信任。
这周,民生银行再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一下“萝卜章”和“飞单”两个金融概念。
4月18日,财新网报道称,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在某企业客户的商业票据上盖上了私刻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公章,即“萝卜章”;而该支行负责人为了填平这一票据窟窿,违规销售虚假理财产品,骗取了投资者30亿元左右的资金。
银行的"飞单"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向客户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获得高额佣金提成。对于客户来说,没有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资金就很容易"打水漂"。在此次理财“飞单”事件中,被坑害的就是该行行长张颖的150位“高净值”私人银行理财客户。
这150位高净值客户是“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据称,该高尔夫俱乐部与该银行有着长达十年的关系,作为经常购买该分支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银行偶尔会赞助该高尔夫集团去出境旅游。而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长期的合作伙伴,也仍然避免不了被对方坑害的命运。
张颖的骗局本来天衣无缝,直到一个投资者在偶然的情况下得知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存在时,这起理财诈骗案才被拆穿开来。当震惊的投资者纷纷奔向银行时,承诺带领他们发财的张颖已经被警方带走了。
“创新型”理财产品
这次民生银行事件涉及到了一个所谓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即通过“变身”二手理财产品而收益率大的理财产品。过去三年间,银行连续的降息以及如洪水般涌入市场的各种理财产品已经令富有的投资者主动避开了收益率没有吸引力的普通理财产品。
根据投资者签订的理财购买合同,民生的私人银行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是由原始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转化而来。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购买者,原始投资者由于急需用钱而主动转让没有到期的理财产品并承诺放弃一部分收益。结果就是,一个原本收益率至少4.2%的理财产品摇身一变成为了收益率超过8%的新产品。
工作人员称,该产品专门针对至少持有1000万人民币的私人银行客户。但目前记者已经发现,许多普通银行客户也购买了相关产品。有普通客户自称以100万元的受让金额受让了名称为“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172期私银款”的理财产品。多位投资人据此表示,此次涉案的金额很可能达40亿元以上。
大银行都不可信?
目前,仍有许多“飞单”案的投资者聚集在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的大厅内讨说法。18日中午,约10位投资人代表与紧急上任的支行行长进行了座谈,但未能获得有效进展。直到现在,许多投资者都无法接受民生银行会出现这种骗局。
在大厅等待消息的投资人
“如果连一个大银行都无法信任,我们还能信任什么金融机构呢?”,一位姓刘的投资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52岁的刘某是购买民生银行理财产品的150位私人银行客户之一。该投资者从民生银行购买了1200万元的理财产品,其中有200万应于4月17日到期,但现在什么都拿不到。
“我们购买该银行的产品已经很多年了,以前从来没遇到过问题,”一位姓李的客户说道。“许多其他的机构像我兜售各种理财产品我都没有购买,因为我一直很信任民生银行。我们并不是只追着收益率跑的人。”
在这些高净值客户看来,进了银行的贵宾室就能获得银行更专业更贴心的金融服务,谁能料到自己竟成为了待宰的牛羊。
这件“飞单案”之所以令人震惊,不只是因为骗取了银行客户的巨额财富,还因为这种虚假理财事件竟然出现在了民生银行这样的大银行身上。
一般在股份制银行中,为了避免出现飞单的现象,银行都会需通过录音录像,即所谓的“双录”,来记录营销推介、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以保障客户权益;对于客户管理资产大几千万元的私人银行账户,一般都是由客户经理带着支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亲自登门拜访;300万元以上金额的账户转出,一线团队负责人以及分管零售的副行长都会非常警觉。
专业人士表示,私行‘飞单’事件近几年已经很少听说,从销售人员到支行行长全面失控的情况更是闻所未闻。因此,此次事件暴露出了民生银行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和脆弱的风控体系。
对中国人来说,除了房产以外,自己绝大多数的金融产品都在银行。与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相比,证券、期货和保险的可信度在投资者心目中要低得多。许多人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仍然将银行这种传统金融机构作为理财的首选。银行业如果再不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银行丧失信心,最终只会流失更多的忠实客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