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晓
4月12日讯,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在金融科技提高行业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金融科技也带来一些新的风险,给监管带来挑战。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出席CFA协会主办的“FINTECH与金融服务的未来”主题峰会时分享了他对金融科技应用与监管的观察和思考。
李伟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密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金融业务精细化运作,集约化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但同时,金融科技加速了业务风险外溢,带来数据资源被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网络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如何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李伟表示,在理念上,要处理好金融科技安全和效率的关系,运用“监管沙箱”机制防范创新风险;对业务穿透式监管防止风险交叉传染。他还表示,监管科技也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很好地感知金融风险态势,提升监管数据的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有效地发现违规的操作,高风险的交易等潜在问题,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下附李伟发言节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核心是利用新兴技术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近年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应用蓬勃发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无论是市场的规模还是投融资的总额,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跑者。借此机会,我想就金融科技与监管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这种巨大的变化和带来的便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金融科技加速了业务风险外溢。金融科技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服务的能力,推动传统金融业快速转型。然而,由于金融科技背景下服务方式更加虚拟,业务边界逐渐模糊,经营的环境也不断开放,使得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呈现外溢的效应。
1、跨行业、跨市场的跨界金融服务日益丰富,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渗透,金融风险更加错综复杂,风险的传染性更强。
2、金融科技利用信息技术将业务流变成了信息流,在提升资金融通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风险传导的时空限制,使得风险传播的速度更快。
3、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过度包装,其风险被其表面所掩盖,难以识别和度量,风险的隐蔽性更大,传统的风控措施难以奏效。
第二,金融大数据的风险不断加剧。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大数据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了产品形态、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商业机构对数据的追求近乎狂热,采数、存数更加常态化,金融大数据潜在风险不断加剧。1、部分的机构通过抢占入口和渠道,大量地汇集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成为数据寡头,使得信息泄露风险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问题,不再是单一的数据丢失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数据安全问题,将对个人隐私、客户权益,甚至是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2、部分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往往把自身和掌握的客户的信息作为资本,甚至是筹码,将数据资源随意共享,导致信息被滥用。
3、大数据主要应用于精准营销、风控管理、金融决策,如果数据中混杂了虚假的信息,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措施、决策判断,进而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三,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金融IT基础设施逐步庞大、通信网络也更加开放,生产操作自动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导致IT风险也随之高度的集中,金融网络安全隐患尤为突出,而机构的规模和发展的阶段不一样,他们的安全防控水平也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风险的洼地效应非常明显。另外一些机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控机制不完善,服务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业务连续性的水平也亟待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近期发生的几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事件,或者是信息系统故障事件都表明,金融科技时代,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如何积极地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上述挑战,如何正确地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我也想就金融科技监管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处理好金融科技安全与效率的关系。金融科技应用正在以高效便利吸引客户,以安全可靠留住用户,安全和效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托举金融科技发展活力的两个翅膀。正确应用金融科技,要求我们把安全和效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地考虑,一方面没有绝对的安全,过度地注重安全措施而忽视金融科技发展的效率,可能会限制科技创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也不能无底线的来追求效率,枉顾安全,而导致金融科技无序发展,引发消费者人身、财产的一些损失,个人隐私的泄露这样一些风险。因此,我们要从观念上强化安全意识,在确保金融科技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地追求创新效率,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的体系。
第二,运用“监管沙箱”来防范创新风险。作为新兴的业态,金融科技给金融业引入了新的风险,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有的国家采取了限制性的监管方式,根据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进行监管,而有的国家是适度地监管,审慎治理的原则,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的检验机制来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关系。中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领跑者,我个人是这么人为的,对监管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实也是更加急迫,因为你跑得更快,可能会更早地遇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问题,所以监管的工作和挑战也更加巨大。
我个人认为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出的监管沙箱模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监管的探索,是值得借鉴的。监管沙箱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的市场,允许企业对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及时地发现并且规避产品的缺陷和风险的隐患,监管者也可以通过测试来掌握创新的本质,有效地评估风险,决策开放的范围,并判断对现有监管规则的影响。从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引导金融科技向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方向来发展。
第三,运用穿透式的监管方式来防范业务风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混业经营的特征,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之间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相互牵耗,使得业务形态多样、易变,不易准确辨识业务的本质。有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创新服务或者是产品,分段来看是符合监管要求的,但是综合起来看,其业务的本质,则可能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侵占挪用资金、违规交易操作、虚假误导宣传等等,因此要强化综合监管,积极运用穿透式的监管手段来追根溯源,强化监管渗透的深度、广度和频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业务链条的关键环节嵌入监控探针,实时采集风险信息,抓取业务特征数据,对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透过创新表象来分析金融业务的本质,把资金的来源、中间的环节,以及最近的流向串联起来,来全流程的识别业务风险。在业务交叉领域构筑金融风险的防火墙,严格准入条件,业务资质和业务规则,有效促进突出的风险点,切断风险传导的路径,防止风险的交叉传染。
第四,运用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监管的能力。近年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给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技术和流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监管科技应运而生。作为金融科技重要的分支,监管科技的本质是采取新技术,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也就是被监管机构之间,建立起可信赖、可持续、可执行的监管协议与合规性的评估机制,旨在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来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从监管角度看,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很好地感知金融风险态势,提升监管数据的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有效地发现违规的操作,高风险的交易等潜在问题,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从合规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采取对接和系统嵌套等方式,将规章制度、监管政策和合规要求翻译成数字协议,以自动化的方式来减少人工的干预,以标准化的方式来减少理解的歧义,更加高效、便捷、准确地操作和执行,有效地降低合规成本,提升合规的效率。这是对监管的一些认识。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金融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确地处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深入挖掘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发展潜力的同时,合理地采用监管沙箱,穿透式监管等手段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地运用监管科技来提升监管和合规的效率,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