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日报
4月12日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这就是眼下的共享单车行业。
一方面,超过20家共享单车品牌混战不休。如此前的电商、团购、网约车等细分行业一样,在资本撑腰下,“烧钱”补贴愈演愈烈,“免费骑十次”“免费一周”“骑行得现金红包”等优惠活动层出不穷,仅摩拜和ofo两家行业巨头,融资总额就达9.4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硝烟”之下泡沫已现,共享单车天量投入带来供应链盲目扩张,“僵尸车”成为新的“城市垃圾”,盈利模式尚未明晰……一系列风险信号不断出现。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预计,到今年底全国共享单车用户数将达5000万,5000万用户能否支撑这个被称为互联网“上半场”最后的“风口”?从“跑马圈地”到“行业洗牌“又有多远?
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投放量超200万辆,但2017年一年投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业内人士表示,来自共享单车厂商的产能需求甚至有可能突破3000万辆,而以往中国自行车年产量中投向国内市场的仅有2500万辆。
自行车厂商们用“洪水暴发”来形容共享单车带来的巨变,从烤漆厂、车架厂到组装厂,自行车制造厂商开始了新一轮扩建。但东南大学交通发展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坦言:“随着井喷扩张期的结束,订单必然会下降,供给侧不能盲目扩大生产经营。”的确,共享单车领域已初现饱和端倪。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表示,上海约可容纳60万辆共享单车,如今投放数量已接近45万辆大关。
已经投放的单车同样显示出“野蛮生长”的后遗症,车座丢失、轮胎被扎、车链损坏、二维码被破坏……诸多无法骑行的“僵尸车”在城市街头无人问津。尽管有人为破坏的因素,但“僵尸车”的出现,不少是因为共享单车平台追求规模,对品控并不严格,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说,这些“僵尸车”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共享垃圾”。
问题如何解决?从共享单车企业的动向来看,它们也在进行产品的新一轮升级,无论是ofo与中国电信、华为合作“试水”植入窄带物联网芯片的新单车,还是诸多共享单车品牌新推出的碳纤维变速智能共享单车,都在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来减少运营成本。同时,共享单车企业也在试图以手中的大量数据资源指导投放数量。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告诉记者,他们按照供需热力把北京划为732个区块、5124个“潮汐”点,通过实时监测“潮汐”点的需求流出速度和流入速度,实现准确调度。
在共享单车行业里,“车”是天平的一端,另一端则是“人”。从网约车到短租再到如今的共享单车,提升用户体验,是分享经济诸多细分领域应对“混战”的共同选择。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被诟病的押金问题。摩拜、小蓝、ofo单车企业负责人此前均表示,将用户缴纳的押金统一存放在银行,进行第三方资金监管。而诸多共享单车企业也相继接入芝麻信用探索“免押金信用解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向《经济日报》记者透露:“随着多家骑行平台的接入,正在计划联合奖惩的机制,也就是用户在一个平台失信,其他平台也会拒绝为他提供服务。”在专家们看来,信用免押金正是提升服务效率、提高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
此外,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则是共享单车企业尚无暇顾及的风险。尽管ofo宣布在合肥、厦门、昆明等少数城市实现了盈利,但在“烧钱大战”之下,仅靠骑行收费依然杯水车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共享单车的盈利不能只看C端用户,未来还可以依靠其延伸服务获取利润,比如利用沉淀下来的用户数据,通过与本地生活服务结合,丰富服务场景,来创造新的盈利点。然而,从网约车的经历来看,如今的共享单车还在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资本“输血”和自身“造血”之间的力量对比仍然相当悬殊。
作为分享经济的又一热点领域,目前,共享单车还走着网约车的老路,以野蛮生长寻求份额,以资本支撑“清场”,最终由巨头“控场”,真正形成“游戏规则”。共享单车,乃至共享单车之后的分享经济各领域,能否突破这套“固定打法”对资本的无谓消耗和盲目扩张对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依然是未知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