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公司并购后的第1个月,你很迷茫)
对于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一桩兼并或收购不只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事,更会给他们个人带来巨大变化甚至伤害。
C级高管和咨询公司所谓的“并购后整合”只是委婉说法,这段时期实际上充满压力、不确定性,甚至混乱。工作量增加,压力也在增大。你可能将不得不快速适应新政策、新做法和新的公司政治,与来自不同公司、甚至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共事,或者被分配给对你的履历和目标一无所知的新上司。而且,并购完成后你能不能留下还是未知数,更别说长期职业发展。平均来看,同行业并购后,原公司30%左右的员工会被认为多余。
在这种局面下,大多数人总想着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谁被辞退、谁升职、谁被调到其他部门或地点等等。但在研究和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面对组织巨变,人们比自己认为的更有能力掌握命运。
全球每年发生数万起并购,如果你的公司恰好卷入其中之一,你有几种对策:
保持低调,做好手头工作,祈祷一切正常;
润饰简历,重新联系外部人脉,开始找下家;
主动接受充满变数、紧张的整合过程,把它当作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我们推荐第三种,可能也是最具建设性的策略。
我们曾与几百位采用这种策略的职场人士交流合作,对他们来说,经历并购令人振奋,甚至是“前所未见的好事”。在这些人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让所有决策结果都偏向自己,或得到理想工作。为了在新组织获得成功,有些人不得不改变自己,也有些人最终被迫换工作。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整件事情结束后,自己是“赢家”:他们更了解自己、更为人所知,也获得了新技能。
分析形势
了解到所在公司将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你可能会感到焦虑。要想克服焦虑,第一步是观察形势。有些并购对员工基本没有实际影响。例如,如果收购方主要目的是财务投资,标的公司仍将保持独立运营。但更多时候,变化在所难免,所以在考虑往哪走之前,你必须弄清所处位置。
我们推荐经实践检验有效的SWOT分析方法,它包含四个方面:
优势(Strengths)。在新环境下,你的哪些个人特质和职业背景对自己有利?这包括技术专长、人际技能,或关于某一条业务线的独门知识。你在本公司和行业内、与供应商或客户,以及在并购交易对方内部的人脉情况如何?哪些条件能让你留下?
劣势(Weaknesses)。在你的具体情况中,哪些方面可能不利于你在整合后的组织中继续发展?你能淡定面对不确定性吗?你担心与新同事相处,或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吗?你的上司是否过于担心个人前途,而对你和其他团队成员支持不足?
机会(Opportunities)。并购完成后,你在新公司中能从事哪方面工作?产品、营销和销售、业务拓展,或是运营?你对哪些领域感兴趣?你能否看到上升通道?并购是否影响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声誉和财务状况?并购是否会让公司变得更强、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威胁(Threats)。哪些领域可能裁员?你所在部门是否可能重叠(如法务、企业传播或人力资源)?你所在的业务领域中,交易对方是否占主导地位?你是否愿意留在新组织中工作?
汤姆·霍尔(Tom Hall)是制药公司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的高级财务总监,当得知公司将被竞争对手默沙东(Merck)收购后,他就进行了SWOT分析。霍尔的一项优势是,曾作为管理者经历过一次并购:他在Warner-Lambert的税务部门工作时,公司被辉瑞(Pfizer)收购。另外,霍尔的业务能力出色,在公司地位不断提高。9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公司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但财务作为后台职能部门,肯定会并入默沙东,所以他有可能多余。而且,由于他的上司和大多数先灵葆雅高管打算离职,他在合并后的公司中将鲜有支持者。他也看不到新机会。
玛丽·霍尔特是一家标签印刷和产品包装公司的物流经理,当公司被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收购时,她也进行了SWOT分析。起初,霍尔特只看到了新局面下自己的劣势和面临的威胁。收购方的管理者中,很多人有跨国工作经验,霍尔特认为他们在并购后将会占优势。但她很快发现,她对物流管理的具体细节远比新同事懂得多,所以她将有能力改善并购后公司的运营。因此,霍尔特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杰森·理查兹,一家大型专业服务公司的年轻高管。他的目标是负责南美业务,但公司高层宣布收购本行业另一家大公司。突然之间,其他优秀人才和资深管理者要来竞争这个他本来锁定的职位。公司唯一提供的“升职”机会是整合经理,但他没有完全弄懂这个职位。理查兹必须快速分析,这究竟是一个让他发挥长处的机会,还是对他发展前景的威胁。
抓住成长机会
要想从所在企业的并购中获益,第二个关键行动是,通过参与整合工作凸显你的个人优势,或培养新技能。并购完成后,大多数公司都会建立过渡系统。这个系统虽然有临时性,但同样是正式的组织,由几十个委员会、任务组和团队组成,目标是实现预期中的协同效应。如果能参与这项工作,你将有机会展示并培养项目执行、创新和协作方面的技能。
执行
参与整合工作的人应具备合理计划并有效执行的能力。你必须区分关键事项还是锦上添花,克服意料之外的障碍、评估结果,并拥有一系列其他执行方面的能力。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专长,或很愿意培养这类能力,你应该申请参与过渡工作。
这正是汤姆·霍尔的做法。他担任了先灵葆雅整合团队领导者的副手。由于霍尔对公司的成本、人员配置模式、预测体系、资产负债情况的深入了解,也因为他在公司上下的人脉,默沙东高管制定合并方案需要帮助时,首先会找他。霍尔本以为整合完成后他会丢掉工作,但在一位新同事的支持下,他成功申请到了战略执行部门负责人的职位。虽然霍尔的职业前景不再清晰,但他得以深入了解默沙东及其管理者。一年后,他被任命为新任CEO的顾问之一,同时保留战略部门的职位。最终,霍尔被提拔为分管战略的助理副总裁,之后是分管财务计划和分析的助理副总裁。
创新
并购带来的变化开启了各类创新的可能性。平时没有机会向高层提出创意的团队和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的想法能被听进去了,勇敢表达观点的人将被留意。
玛丽·霍尔特还记得,她召集并购双方的人,共同研究深度方案,为新组织打造世界级的物流体系。霍尔特直言两家公司的流程“很差劲”,并坚持以这次并购为契机寻求改进,这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整合结束后,物流部门分为两地,霍尔特的回报是成为大西洋地区业务负责人。这意味着她将与欧洲的供应商和分销商打交道,同时参加最高层战略会议。
协作
并购可能使你不得不迅速学着与陌生人有效协作,这些人可能有不同视角和做事方法、来自不同公司和地域文化,甚至可能说不同的语言——还可能不想和你共事。这是一个难得的试验场,让你有机会展示并提高协作能力。
以杰森·理查兹为例,这位公司中的新星希望得到区域管理者的职位。公司收购一家竞争对手后,要求他担任全职整合经理(共设两名)。一开始,理查兹心急如焚:因为这个变动,他无法竞争理想的职位,发展势头被破坏,年终奖金可能泡汤,与平级同事相比地位下降,而且还得离开家人去总部好几个月。他勉强接受了任命,但像霍尔和霍尔特一样,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可以拓展知识、拓宽人脉,并证明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或许更重要的是,由于另一位整合经理在很多方面和他截然相反(对方公司的拉丁裔女性HR总监),理查兹学到了新的人际技能。双方关系一开始很僵。理查兹的公司文化比较男性化、注重层级,而对方是女性,来自不贡献收入的“软性”部门,而且资历比他浅,这让理查兹不情愿和她共事。但随着两人逐渐熟悉,并很快帮助过渡团队完成了一些困难任务,他们开始认为,彼此的不同正好可以互补。他们逐渐形成红脸白脸的搭档方式,学会在必要时调整风格,建立了高质量的合作关系。理查兹慢慢学会了引导,而不只是控制,和公司各部门各类人都能打交道。他在领导力方面的进步,让CEO对他有信心,并最终任命他为合并后公司北美区总裁——这比他一开始想要的职位分量重多了。
找到你的位置
如果你没有被邀请参加过渡团队,如何表达参与整合工作的愿望?根据所处情况不同,和上司沟通不一定是最佳策略。当并购正在进行中,很多管理者一心想着自我保全,可能无暇帮助下属。再者,正当部门的工作业绩受到严格考核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重要员工离开。
但如果你和上司关系不错,而且感觉他可能更支持而非反对你参与整合工作,一定要尝试沟通。或者也可以在HR或其他接近总部的部门中,找一名信得过的同事,帮你和过渡团队成员沟通,或咨询整合经理。
如果CEO或其他高管到你所在的区域介绍整合计划,你要在高管讲完后主动询问如何参与。更好的办法是,在会议间歇时走到对方面前。无论你是在跟谁说话,要告诉他你能做什么。不要羞于推销自己的工作能力,参与并购的管理者要面对很多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提高声音才能被听到。即便你在并购完成后的组织中看不到未来,对整合工作做出贡献,也比干坐着对公司有价值。
毫无疑问,并购会产生很多受害者,但你不必成为其中之一。通过积极分析局面、抓住并购带来的提升领导力的机会,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像玛丽·霍尔特和杰森·理查兹这样的管理者,应该主动在并购后向更高层迈进。而像汤姆·霍尔这样的管理者,则应修炼内功、保持稳定,提升能力和声誉,为下一次升职机会做准备。即便在整合完成后丢掉工作的人也认为,主动迎接并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他们更有能力在另一个组织获得成功,或者以更高的姿态回归。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