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见,百度医生!还原一个百度大部门的764天生死时速 | 钛度特写)
摘要:令陈浩耿耿于怀的是,进入百度医疗后的员工培训内容,关于业务的培训非常少,有一种培训却很多,教你怎么写晋升报告,怎么处理人事关系,怎么从对方KPI和自己的KPI中找共同点找重合度。
图片授权自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2017年4月1日这一天,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将正式离开百度。这是继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糯米总经理曾良后,又一位离开百度的高管。
也是在同一天,“百度医生”正式关停。此前一个月,钛媒体一直在关注百度医疗事业部裁撤后一系列遗留问题,却发现,因近几个月高层出走、战略调整等频繁动态,百度医疗事业部的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百度医疗事业部裁撤后,一向没有裁员传统的百度也开启了裁员模式,这是百度少有的决绝。
2015年1月8日,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到最终裁撤关停,共计764天。
钛媒体记者在过去的一个月遍访百度医疗事业部各类员工,希望一窥他们的命运,也就此还原了整个百度医疗事业部从生到死,共计764天的生死故事:
“这其实是件好事儿”,陈浩舒了一口气。3月初,陈浩和他的数十位同事一样被百度裁员了,此时距离百度宣布裁撤医疗事业部,整整过去一个月。
在陆奇加入百度两个月前,已经有了医疗事业部被裁撤的征兆。“百度医生”的官方微博在2016年10月停更,这段时间部门人员密集离职,“大家不想跟着沉船就走了”。12月,百度医疗事业部第二年规划被否决,裁撤的消息在同事间传开了。
春节刚过,还在职的人等到了裁撤医疗事业部的通知。陈浩向钛媒体记者回忆,当晚他收到了百度其他部门同事的邀请,“医疗事业部裁撤了,我这儿有位置,你来吗?”
陈浩人际关系不错,按照内部邮件的说明,业务关停后,公司会结合实际情况给相关人员提供内部转岗的机会,陈浩直觉认为,这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影响不会太大”,他很快谈妥了转岗一事。
万万没想到,刚进入3月,陈浩又被告知原来的转岗统统不算数了,只能选择协商辞退。“除了少数技术人员,其余的人一律辞退,即便转岗到新部门的也被撤回了”,陈浩对钛媒体说。
在此之前,除了触犯公司底线的情况,百度这家公司基本没有裁员的传统。
“还没开始打仗,就已经输了”
从2015年1月8日成立,到2017年2月9日裁撤,百度医疗事业部一共存在了764天。该事业部旗下的产品——“百度医生”在4月1日正式关停,平台上所有数据至此全部清空。
百度医生App首页上,“关停公告”这几个字有些突兀。据钛媒体统计,截至3月27日,这则公告共收到206条评论,“可惜”一词出现了45次,评论中掺杂着的“可惜”、“遗憾”、“不靠谱”和“为什么”,百度医生的谢幕仅仅在这里残存一点仪式感。
如今的百度,一旦和“医疗”这个关键词放在一起,舆论便会几何倍增加。“错”,成了医疗事业部被裁撤的“唯一政治正确”的理由。
但陈浩不觉得百度做医疗是错的,只是“应该有更好的做法”。
为了整合百度原有的各项移动健康和医疗业务,2015年1月,百度成立了医疗事业部——或者可以这么说,此前一年挂号市场的成熟,给百度做挂号业务提供了可参考的样式。2015年1月28日上线的百度医生App,就是专注挂号业务的平台,是医疗事业部的拳头产品。
起初资源不足,百度通过合作或投资的方式,把挂号网等平台的挂号资源拉到百度医生平台上。
百度对外表示,2015年前四个月相继与北京301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达成战略合作,百度帮医院搭建患者数据采集和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而医院的优质资源也可以接入百度医生。不过,百度医疗事业部前员工向钛媒体证实,这些合作最终落地的只有中日友好医院;与青岛妇幼保健院只在挂号层面有直接合作。
挂号量,一个最容易被量化的业务指标,成了2015年百度医疗事业部全体人员的冲刺目标。
实现KPI的方式也很简单:一种方式是直接进医院内“地推”,通过现金补贴吸引用户下载百度医生APP,靠这种办法,一天大约能实现9000单;另外一种方式是鼓励医生给患者加号,平均每增添一个号源,补贴给医生30多块钱,每天能实现5000单。
东一手拿钱去买挂号量,西一手拿百度的流量去导,导来导去挂号量就涨了。
然而,2015年冲完挂号量后,2016年百度的挂号业务便不做更多投入。取消补贴后,百度医生App和PC端加起来一天一共有约10000多挂号量,这才是平台真实的业务量。“那一年,靠烧钱冲挂号量拿到高绩效的,反而都离开医疗事业部了”,医疗事业部一位前员工向钛媒体透露。
2016年春节后,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换了人。同年3月,医疗事业部的战略定位调整,改成了“打通与优化领域资源与服务”。
根据新的战略定位,新任总经理主导了几次架构调整,却在大多数员工看来“适得其反”。
原本医疗事业部按职能部门分为产品、技术、运营、市场,一款产品由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共同串起来。调整之后,按照业务线需要划分了“战区”,比如,挂号业务是诸多“战区”之一,就从产品、运营、技术、市场等职能部门抽几个人组成团队,战区的负责人由一位职能部门主管负责。
也就是说,该负责人除了管理自己的职能部门,还要管战区里包括市场、技术、产品、运营这些职能的队员。
陈浩经历了这一混乱时期。一个员工同属两个部门,业务自然会交叉,“由于大家的KPI和晋升都掌握在各自原职能部门老大的手里,因此,(新设的)战区负责人在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的同事时,十分费力。”
要命的是,每个战区还配备了一名“政委”,司令员管业务,政委又对司令员进行制约......结果是,医疗事业部里分了很多战区,每个战区由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领导组成。
“还没开始打仗呢,就已经输了。”一位医疗事业部的员工向钛媒体如此感慨。
地位尴尬,业绩最差
和很多局外人猜测的不一样,医疗事业部的裁撤和“魏则西事件”并没有直接关系。“魏则西事件”直指百度的搜索业务,这个医疗事业部,却和搜索业务无关。
医疗事业部原本要打的仗,是“扛起百度的新兴盾牌”,这个部门诞生的时间,恰是百度需要“进攻”的时刻。
“进攻时刻已经到来。业务需要聚焦,组织需要整合,这样效率才能更高。”李彦宏在2015年调整事业群组的内部邮件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就在2015年1月,百度发生了重大结构调整(同时也是确立了张亚勤、李明远、向海龙三大副总裁地位的一次重大调整),将当时的业务群组和事业部整合为三大事业群:搜索业务群组(SSG)、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和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
搜索业务是百度的根本,是正在赚钱的业务;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是必须把握的核心,承担着百度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使命;新兴业务则由张亚勤负责,承担的是“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使命”,主要包括百度教育、医疗、安全、国际化等多个领域的业务。
医疗在这个时候提上日程,并不是偶然。
从百度2015年初发布的上一年年报来看,百度的搜索业务进入了瓶颈。2014财年,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摊到超过80万个客户头上)平均收入同比增长约40%;但客户的数量仅同比增长了8%,显然,竞价模式下的客户数量增速明显放缓,百度急需新客户。
百度将业务聚焦、组织整合,背后是有很强的意愿来扶持新业务的——比如,医疗业务。可事实是,百度医疗布局中囊括的医患服务、医生服务等产品并不属于百度医疗事业部。
“拇指医生”于2015年3月上线,是百度知道打造的医患交流问答社区;2015年4月发布的“百度健康”,则隶属于百度营销中心;药品O2O产品“药直达”,是百度直达号旗下的一款细分产品。此外,百度医疗大脑和百度智能健康设备平台是独立的单元。
五年前,百度曾通过邀请医生专家编撰词条的方式,围绕搜索业务衍生出了医疗信息服务,但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布局,百度也并未将这些词条作为盈利方式。
医疗词条的优化是对搜索业务的补充,“医疗健康占百度收入的35%,所以这个行业是百度输不起的行业”,2015年,时任百度新兴业务对外合作总负责人李政曾如是说。
但这一数据被医疗事业部的一位前员工指出“有较大误差”。摩根大通曾做出估计,医疗相关广告主在百度2014年的总营收中约占15%~25%;对比搜狗来看,王小川曾在脉脉留言中透露,“搜狗的医疗广告占比仅为12%”。
在“魏则西事件”后,医疗广告的收入下降,直接导致2016年第二季度总营收比预期大幅下滑。
在医疗事业部前员工的口中,搜索业务和医疗事业部仅有的关系是“为百度医生提供了流量入口”。百度医生做的是医患匹配业务,即挂号服务,当用户搜索信息时,搜索引擎会直接推荐挂号服务。
百度医疗事业部前员工、医互保创始人李俊明在2月裁撤发生后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提到,
我负责的“一搜即达”项目,原本计划充分发挥百度的流量优势,通过捕获网民挂号类流量,直接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培养用户网上挂号的认知,形成“入口”。但因我们没有采取一些“手段”,挂号量比较小,最终,项目因没能满足“第三季度全年KPI”这样的任务目标而被降级。
单点的医疗业务难以形成协同,效率自然无法提升。
至于这些和医疗相关的业务为何没有并入医疗事业部,一位医疗事业部的前员工认为,根本原因是“医疗事业部做的不够好”;但另一位医疗事业部的前同事告诉钛媒体,同一时期,百度有七个事业部涉及到医疗相关的业务,即使成立了医疗事业部,也不可能很快把这些业务整合。
和一直被诟病的百度医疗搜索相比,医疗事业部能承担的使命也极其有限。
挂号业务并不能真正触及到医疗核心,无法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百度医生的产品虽然存在价值,可并不能对行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挂号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很难探索,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公司纷纷转向线下探寻服务闭环,而重资产的方式并不是百度所青睐的。
意料之内,医疗事业部成了“业绩最差”的部门。
价值观和KPI,要哪个?
某社交平台上有人问,“百度是怎么了,直达号、医疗事业部、O2O、无人车,感觉没有一个能做起来。厂长也管了,员工也很努力,也找了专家,为什么就都做不起来?”
有同样疑惑的不在少数。魏则西事件发生后,李彦宏通过一封题为《勿忘初心 不负梦想》的内部信做出了反思,
“因为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了,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替代了简单可依赖,我们与用户渐行渐远,我们与创业初期坚守的使命和价值观渐行渐远。”
KPI,成了套在百度和百度员工头上的“紧箍咒”。
令陈浩耿耿于怀的是,进入百度医疗后的员工培训内容,关于业务的培训非常少,“但有一种培训却很多,教你怎么写晋升报告,怎么处理人事关系,怎么从对方KPI和自己的KPI中找共同点找重合度。”
李俊明也曾在文章中提到,“百度医生”的KPI始终被作为第一要务,每到季度末KPI一旦未达成,就会把其他所有项目停掉。
“KPI是一个promise,既然是承诺就要兑现。所以可能很多的百度的人员确实很拿这个东西当回事。我觉得KPI大家当回事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当KPI跟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时候你怎么来办?这个才是更关键的问题。”2016年6月,李彦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坦言,价值观和KPI的冲突是百度的关键问题。
价值观和KPI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呢?一个小故事是这么讲的:
美国纽约州曾公开每位医生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死亡率,给患者在选择医生时提供参考,可这个出发点“好”的政策执行了一段时间后,病人死亡率却变高了。对于医生来说,在治病时会尽全力,但心脏搭桥手术风险较高,手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拒绝为严重的病人做手术便成了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办法。
百度的价值观是“简单,可依赖”,可如果要短期晋升,必须要有KPI。激进的激励机制,让价值观和KPI失去了平衡。当KPI成了唯一的上升通道时,越多的人涌入上升通道,价值观就会被更大的挤压。
一位医疗事业部的前员工还向钛媒体透露,在百度医生早期做挂号业务的时候是不能手机取消挂号的,“有人提议要把退号功能做上去,但是产品的人说这个需要开发资源,而且这样影响我的KPI”,医疗事业部内部也有人在提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可是没办法跟KPI相比,因为退号会影响KPI,所以不设置退号功能,用户如果退号需要打电话,但是电话很难打进来,而且处理流程比较长。
陈浩向钛媒体感慨,“医疗事业部不做挂号可以做别的,如果真的有业务决策应该找市场空白点,应该拿钱去填补那些短期内看不到赢利点,长期会产生社会价值的业务,而不是在成熟的市场上进行抢夺。”
正是KPI这个“紧箍咒”让百度的创新陷入了停滞。
“中层可能是大公司创新的最大障碍。”在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百度总裁张亚勤指出,公司高层希望创新,但最大的障碍是中层,企业大了之后怎么把中层说服是最重要的。中层一般喜欢保持现状,所以在公司里面很多时候都要绕过中层找到真正的创新。
虽然大多数公司里,做战略和战术的往往不是同一批人,但从医疗事业部来看,战略和战术显然是脱节的。高层的医疗“新兴”战略决策,落到战术执行层面就变了样,选择了有参考范本的挂号业务以及最容易被量化的业务指标,业务发展的好坏似乎对加薪和晋升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