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国内中产理财的科技新宠?

文|未央网

3月29日讯,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为国际之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京沪两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突破了5万元。

但另一方面,鸡年的开年第一梗,却在漫天飘零的“假”字中一锤定音:“我可能上了假班”、“我大概领了假工资”,“我们应该发了假年终奖”……

财富增长欣欣向荣,自嘲打趣却愈发聒噪——这看似矛盾的局面背后,折射的是由来已久的中产焦虑。既要应对高涨的房价、攀升的生活成本,又要事无巨细地在子女培养方面为之计深远。面对如此压力,国内的中产阶层,在努力工作之外,通过理财实现财富增值成为了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随着近两年金融科技的崛起,国内中产们的视线渐渐聚焦在了“智能投顾”——一个诞生于美国,已发展十余年的智能理财工具身上。其低成本、便捷、高效等鲜明特色,为忧心资产保值、又疲于悉心操作的中产们,开具了一副恰到好处的良方。

什么是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Robo-Advisor)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财富管理服务,简单来说,它基于客户的理财需求、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通过算法搭建数据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并持续跟踪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方案进行调整。

智能投顾的鲜明特点:直击新中产理财痛点

智能投顾的风靡绝非偶然,在小编看来,恰是以下几个特点,让智能投顾精准击中了新中产的理财痛点——

低准入门槛:传统的资产配置主要由私人银行加主权基金这些大机构使用,而通过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能够将该服务门槛降到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或新富裕人群的可用范围——新中产人群对互联网、对数字化产品的高接纳度和高尝鲜意愿,也因之得到了合理释放;

高性价比:传统人工投顾动辄数个点的手续费率,对精打细算的国民性格构成了一定挑战。而智能投顾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投资理财的服务费用,一方面又显著提升了操作体验和服务效率,这种技术驱动下的性价比提升,自然是广大新中产喜闻乐见的;

高效的个性化:智能投顾能够精确了解投资人的理财需求,又可以快速匹配适合的投资策略,同时还能保持实时的数据披露和高流动性——个性化程度极高的资产配置方案,为客户带来“量体裁衣”的信赖与满足;

多资产:大部分智能投顾在实现资产类别分散的同时,还最大限度追求地域的分散,资产配置范围广,分散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此外还会持续跟踪市场变化,资产偏离目标配置时支持再平衡——该服务追求稳健的理财策略,也恰是沉浸在焦虑情绪中的新中产们,迫切需要的心理保障。

中美智能投顾发展现状简介

前面谈了这么多,小编在此觉得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智能投顾在中美两国的发展现状。

在智投领域,最为耳熟能详的,是全球最大的两家智能理财平台:Wealthfront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0亿美元,拥有2万多名投资者;Betterment的资产管理规模达14亿美元,用户数逾7万。

放眼国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宣称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者正在研发阶段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已超过二十家,包括招行摩羯智投、平安一账通、钱景私人理财、京东金融、蚂蚁聚宝、宜信等,而未来还有一些平台继续跟进。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将高达5.22万亿元,足以改变整个财富市场的格局。

智能投顾的关键词

前文已经揭示了智能投顾的本质——一个典型的数字化资产配置过程。再稍微深入展开来讲,有四大技术关键词不得不提,它们在智能投顾的运作过程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用户风险画像智能识别

结合用户自评、客户标签云及大数据技术可洞察的动态帐户数据,智能投顾得以评估用户的风险等级,该识别结果将有效支持后续的资产配置建议。

量化选基与MPT

了解用户的风险偏好后,智能投顾会基于一个量化金融产品配置系统,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组合,而量化选基和MPT则构成了这个配置引擎的“组合拳”。

量化基金优选模型

智能投顾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数量众多的理财产品中,挑选出适合的对象、加入建议资产组合的“豪华套餐”?量化基金优选模型在此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其跟踪基金经理历史表现并进行连续性归因,甄选优势个基,搭建一个动态的优选基金产品池。

MPT(Modern Portfolio Theory,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马柯·维茨(Markowitz)开创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从数学上证明了所有资产配置组合的可能性中,存在获得最优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

落实到智能投顾本身来说,即对于每位已识别风险偏好的用户,自动化地输出其最优配置点对应的资产配置,以及如何达成这个最优组合。通过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帮助投资者在同样的风险水平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收益模拟

对于用户来说,迈出执行资产配置方案这最后一步,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智能投顾会根据历史成分基金净值以及各组合相应配比,对标沪深300,模拟组合在历史及未来阶段的收益趋势,以直观的结果呈现,为用户服下一颗定心丸。

智能投顾,用户知多少

为了进一步明确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影响力,金融壹账通的用户研究团队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市场调查。这份基于1300多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显示,知道智能投顾的用户占比超过60%,而其中仅14%的用户根据智投推荐购买过产品。

可以认为,智能投顾已经成功吸引了用户注意,那从“感兴趣”到“第一次亲密接触”,智能投顾平台还能做哪些“各投所好”的努力呢?

基于该调研的结果,金融壹账通用户研究团队梳理出四类人群关于智能投顾的心理剖像:

1.使用并购买过智投推荐产品的用户

以26-30岁高学历男性为主;至于购买的理财产品,多具有首推产品起投金额低,且方案整包金额低的特点;

2.使用但未购买过智投推荐产品的用户

他们在年龄、学历方面分布均匀,日常理财多以小打小闹为主,有明确的智能投顾使用意愿,最为关注智投推荐方案的综合性和客观性,并对“智投介绍”的简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3.知道未使用过智投功能的用户

以中年女性为主,日常理财复投最重视产品收益。她们更关注智投分析结果说明,且在决策环节乐意参考其他意见;

4.不知道“智投”的用户

尚处智能投顾认知盲区的用户,在了解其概念后普遍表现出极大兴趣,日常理财老手的使用意愿更为强烈,但他们对产品购买仍保持观望。

由此可见,用户对智能投顾的接受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智能投顾前景展望

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居民的现金及存款的比例在70%水平。时至今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产品已超越了现金及存款,达到了60%。另一方面,随着深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80后、90后步入社会中坚群体,这些思维灵活,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接纳程度高的新生中产阶级,本身就扩充了财富管理行业的丰富遐想。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国内的智能投顾平台虽然大多号称复制Wealthfront、Betterment模式,但实际上尚未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和量化——这种以人工智能为营销噱头,加上理财平台的模式,“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大有遍地开花、挤兑真正的智投平台试图“反客为主”的趋势——只能倡导相关规范和监管的尽快跟进。

随着监管的到位、制度的完善、技术准入门槛的提高,可以预见到的是,具有成本、规模优势,积累了良好用户口碑和企业声誉的的综合性互金平台,更有望笑到最后。而作为当前金融科技新宠的智能投顾,届时可能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用户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29
智能投顾:国内中产理财的科技新宠?
随着近两年金融科技的崛起,国内中产们的视线渐渐聚焦在了“智能投顾”——一个诞生于美国,已发展十余年的智能理财工具身上。其低成本、便捷、高效等鲜明特色,为忧心资产保值、又疲于悉心操作的中产们,开具了一副恰到好处的良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