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与滴滴合并到丑闻爆发,看这背后,Uber投资人与创始人的博弈故事)
虎嗅注:Uber最近负面不断:职场性骚扰、畸形的企业文化、自动驾驶翻车……在卡兰尼克的掌舵下,Uber迅猛发展但也充满暴戾,犹如一匹野马。但野马还没有脱缰,在《纽约时报》看来,没有失控的一个原因是背后投资人的牵制。
以下文章由虎嗅结合纽约时报的大部分内容以及McCombs Today的部分内容,综合编译而成。
优步最不缺的一是钱,二是风波。去年十月,毁誉掺半的卡兰尼克出现在《名利场》新成就峰会的访谈现场,当时主持人格雷顿·卡特尔就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优步怎么老是摔大跤?你作为 CEO,到底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卡特尔没注意到,隐坐观众席一角的硅谷知名投资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此刻一下绷紧了一张脸。
没错,格利是优步的大金主。六年前,在优步还是个小马驹儿时,格利就率领风投公司 Benchmark 投资优步并获取了后者20% 的股权。如今这些股权的价值已逾百亿美元。
比尔·格利其人
生于迪金森,长于休斯敦,其父是 NASA 工程师,现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比尔·格利,其履历平坦得犹如信步登山。从弗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康柏电脑(Compaq)。不过不久后,这位原本有望扎根 PC 领域的聪明人就中途变卦,决定转投金融行业。1993年,他如愿以偿地进入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成了一名证券分析师。
当时,华尔街乃至整个硅谷都不知道,又一个非科班出身、不按常理出牌、同时又天生爱操心的风投,就要历练成型了。
1997年,格利刚加入 Deutsche Bank 不久,他就决定:当时风头正劲的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恐怕估值过高,应该降级。决定传出后,该公司的股票应声下跌18%;一年后,它即被美国在线(AOL)收购。可以说,格利这个角色一出场就不怎么讨喜,虽然其成绩无人能驳——亚马逊 IPO 时,他是首席分析师;后转战多家风投,并先后参与了对流媒体公司 Vudu(后被沃尔玛收购)、JAMDAT Mobile(后被艺电收购)、以及知名在线房地产数据库 Zillow(已上市)的投资。当然,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当年他对优步的重金押注—— 按照优步如今的估值(约700亿美金)来算,当初格利和 Benchmark 的投资已经获得了差不多1100倍的回报。
众人之上
早在 20 年前,这位身高 2.06 米的瘦高个儿就开博并将其命名为“众人之上”(Above The Crowd)。这个略显孤傲的名字一方面暗合了他的身高,一方面也揭示了他观察创投界、金融界的角度,那就是俯瞰。他把他的观察、思考、警戒和预言都付诸“众人之上”,同时,又因为他亲身经历过2000 年的科技泡沫和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曾经的重创和低潮记忆犹新,所以他的博客从里到外透着焦虑和谨慎。这让他在硅谷一众风投间显得,有那么几分不合群。
算来格利已经在金融与创投界摸爬滚打了 24 年——这些年数足够一个人从娘胎长到大学毕业了。可以说,他经历了前后两个硅谷。而如今的硅谷在他看来,隐患着实不少,譬如:
硅谷充满了“要权力不要责任”的恶臭。“我们要吞噬世界,我们要颠覆一切,但是,我们没想过要盈利。我们不想遵守你的规则;我们不想负责任;还有,我们不想 IPO。” 这是许多巨婴式硅谷创客的真实想法。很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拖延着不想 IPO 的公司。在格利看来,他们一拖再拖无非是为了在运营和财务上保持“自由”,不受严格监管。这令格利非常忧心。
融资太容易,恶果难承担。首先,这会让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企业家活得更艰难。这等人其实更容易在“钱难搞”的大环境中逐步成势、渐占上风,最终基业长青。而一个“来钱如流水”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的确可怕。就算他们有企业家的胚子,就算他们有杰克·韦尔奇、沃伦·巴菲特或者杰夫·贝索斯的天才,他们也难成大业。因为,周遭那帮才不如己的对手太经得起折腾了。他们今年亏个两三亿,不怕,明年再亏个两三亿,还不怕,反正金库里不差钱。其次,资金如洪水般涌入,导致企业无论好坏都饿不死,都能跟着“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下,它们就有了制造乱象、参与乱象的底气。譬如,创企们往往会因为有金主撑腰而放胆与对手搞价格战,而谁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挽留用户的长久之策。
硅谷风投们彼此的竞争激烈得不像话。这最终导致:风投们因为害怕留下坏名声,而在被投对象的董事会中表现得越来越软弱。很多人都知道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为了能在被投对象的董事会中保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他当年可是不惜以铁拳开路的。据《福布斯》报道,瓦伦丁偏爱精打细算型的 CEO。如果他在参加董事会时,发现手头文件上附了活页封面,他甚至会把这层封面撕下来直接搡给 CEO,然后用全会议室都能听清的嗓门儿告诉对方:“这些活页封面太费钱。请把钱花在刀刃儿上。”如今,没有哪个风投那么强硬了——他们甚至不会用合同或法令来左右 CEO,而只能婉言劝说。所以,他们的工作愈发难做了。
“如今硅谷的融资氛围可不太对……” 图片来自 McCombs Today
当然,这位俯瞰者也有出错的时候。2015 年,他曾放出悲观预言,称今年会有几十家独角兽死于泡沫中,结果,那一年平安无事;后来,电商类创企 Jet.com 在还没卖出一件货时就被估值为 6 亿美金,于是格利便发推称:“看到发生这种事儿,我恐怕结局不远了。”结果,去年 Jet.com 被沃尔玛以 33 亿美金收购,让所有投资者都满载而归。事后格利发推称自己当真看走眼了,而这种坦承在 Jet.com 背后金主、恩颐投资合伙人 Jon Sakoda 眼中,被看作是“值得尊重的”。
势弱与夺取主动权
事实上,格利和 Benchmark 对优步的投资更像是对过去失误的一种补救。这种失误常常令其悔不当初:
“2002 年时,我们错失了对谷歌的投资。记得当时的理由很充分,并且全都是金科玉律式的‘经验之谈’,什么‘搜索引擎已经是个成熟项目了’,什么‘雅虎的股价已经从 82 美元跌到 10 美元了’,以及‘Excite 最后都破产了’之类的。后来我才意识到:如果你奉行经验主义,那可就麻烦了。后来我们确立了新原则:规无定规、法无定法……”
——比尔·格利采访录
于是在 2011 年,他们抓住了优步。当时优步才两岁,估值不过 6000 万美元,其服务也只能算刚刚起步,但格利却投了 1200 万美元的本钱,并成了优步董事会的一员。
格利是不是说过如今的风投已经在董事会上日渐软弱?那恐怕说的就是他自己。Benchmark在硅谷一向以“友善”闻名,例证之一就是:当年进驻优步董事会时,它竟同意让卡兰尼克及其两位同事拥有重要的投票控制权。
如此一来,格利就被大大掣肘了。似乎是为了弥补这一点,他成了董事会成员中最操劳的一个。据有关人士介绍,格利一直是卡兰尼克最亲密的顾问,他每周都会和卡兰尼克进行数次交流;而优步之所以能旋风般地在 6 年内扩张到 72 个国家,其中就有格利的功劳。
但是卡兰尼克从来就没让格利省心过。事实上,很多曾被格利公开谴责的硅谷病都被卡兰尼克“发扬光大”过。譬如,优步没有首席财务官,并且尽管格利曾多次恳劝,它也一直不打算IPO;再譬如,优步的烧钱速度一直快得令人咋舌——2013 年打入中国后,因为与滴滴打补贴战它 3 年就烧了 20 个亿。这是卡兰尼克亲口承认的,还记忆犹新吧?后来投资人们聚在一起一商议,说这不行,再不刹车的话优步这辈子都别想 IPO 了。
这时格利再也绷不住了,终于罕有地做了一回主。据说去年年中,他出面与滴滴的柳青洽谈,并随即向卡兰尼克力陈合并的利害。不久后,后者终于宣布:以占取合并后之企业的部分股份为条件之一,将优步中国出售给滴滴。至此,优步的投资人们终于扳回一局,而卡兰尼克似乎也因此学乖了些。
再度出山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