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时报
3月24日讯,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让人们继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之后,对技术改变金融产生了新的希望。如何避免让金融科技的重蹈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覆辙,是每个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金融科技(FinTech):科技,还是金融?”这场分论坛是本届博鳌第一批分论坛。在论坛开始前半小时,申请参会者便在门外排起长队。这么多参会者,自然不光是为了听业界的“探路者”们描绘技术与金融结合的美妙前景。
所以嘉宾们除了畅谈技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大数据对金融科技的意义,自然也谈到了金融科技的负面以及对监管的新挑战。
数据的风险
任何技术都会有其负面影响,对技术和数据的绝对信任会带来不可知的风险。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认为,在金融中对新的技术的应用要一步一步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太相信模型或数据会带来一定风险。
新加坡P2P创业企业Funding Societies联合创始人Kelvin TEO从小型创业企业的角度,表达了对隐私和数据保存的担忧。据他介绍,Funding Societies虽然在东南亚运作了两三年,但规模比中国的很多P2P平台小很多。在短短一年内,受到很多来自俄罗斯等国家的黑客的进攻。“我们这种小的P2P公司都会收到攻击,何况大的P2P公司呢?随着运用数据对于一个人的审核,我觉得隐私以及数据的保存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说道。
中国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同样关注数据的风险,他认为,在新技术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时候,风险也是显然存在的。比如大数据,在数据是否充分,以及数据质量是否到位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非常准确。
监管制度应该因时而变
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两面性。在金融科技场景下,整个金融的资金的流量和流速有显著的提升,但是一旦处理得不好,它所带来的损失也是瞬间的,也就是资金来得快,损失得也会同样快。科技的发展不会阻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所以这方面风险的意识不可忽略。
面对以上种种显性和隐性风险,如何对金融科技这样的新事物进行监管,对监管方来讲也是一大难题。对此马蔚华认为,监管必然是落后于实践的,因为在总结商业银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将监管制度提炼出来,不可能先设计一个制度在那里,约束新生事物的发展。制度应该因时而变,现在金融科技金融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过去分业管一的制度约束和设计。因此修改商业银行法是势在必行的,监管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