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东盈利为何引发质疑?)
近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6年Q4及全年财报,京东实现盈利,并持续高增长。根据数据显示,净收入同比增长44%,达到2602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京东营收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涨47%,而早先华尔街平均预期的增长率为40%左右。显然,京东2016财报营收和利润表现都大幅超出投资人预期。
唱空不绝为什么?
如此强劲的业绩表现,使人们对京东未来进一步的战略布局充满想象。但就在财报发布不久后,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对京东利润及经营模式质疑的匿名分析文章。先不评论文章是否隐藏恶性攻击的目的,这些文章背后反映出的对零售行业的无知,足以让业界感到遗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6.2%,而根据最新财报数字,京东年度交易额同比增长47%,近两倍于行业增速;全年净收入增幅44%,也高于主要友商,京东一年增加的净收入就达到近800亿元人民币。
因此,毫无疑问地说,质疑声中“增速疲态”的说法并不成立。而财报中真正关键的数据是,2016年京东首次实现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经营利润。财报显示,第四季度NonGAAP下主营业务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0.8%,已经连续7个季度为正;第四季度Non-GAAP下净利润5.5亿元,环比增长103%,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
事实上,长期关注京东的朋友都知道,Non- GAAP的净利润在2013和2014年就已经连续2年都是正的了。后面为了长远布局,开始对金融、O2O等新业务进行投入,导致了2015年回到负数,很快在2016年又正回来了。
而在保持超越行业的增速的同时,京东还能扭亏为盈,背后的原因是越来越突出的规模效应与优秀的运营效率。
京东的运营策略在2016年已悄然完成转变,从过去单方面强调高速增长调整为高质量增长,即追求“可盈利性健康收入”。运营策略调整的背后,体现的是京东对下一步可持续成长的思考。目前京东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规模高速扩张,而是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将规模优势也转变为健康持续的盈利能力。
零售是规模经济,京东对增加市场份额的需求,强于对短期利润的追求。而京东扭亏为盈的背后,高质量增长本质体现的是京东商城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
根据业绩显示,集团2016年毛利率达到15.2%,而2015年为13.4%。可以说,京东商城早已渡过盈亏平衡点,且经受住了季节性考验,盈利能力稳步攀升。
唱空者的矛盾逻辑
关注电商的人士都知道,在战略性亏损方面,美国亚马逊就是典型的案例。在大多数看来,当亚马逊在电商领域建立起寡头地位,亚马逊将最终盈利。不过,亚马逊在向资本市场证明了一下“我可以盈利的”之后,又继续顶着亏损的压力埋头苦干,不断投入。因为,在亚马逊看来,其拥有一个可盈利的业务模式,导致其多年亏损的原因是大规模投资所致,只要亚马逊想赚钱,停止投资即可立马实现。
也正因为如此,资本市场并未看衰亚马逊,其股价并没有出现下滑。相反,投资者反倒将这家公司股价推至新高。
事实上,京东在发布财报前两个月已经有累计超过20%的涨幅,相比于去年历史最低点,涨幅超过50%。整体趋势非常明显,投资人对京东财务业绩是看好的。前三大股东中的腾讯和沃尔玛,都在纷纷增持京东股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