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光系掌门赵伟国的芯片梦)
[摘要] 2016年已在武汉开工建设存储基地,这个基地投资240亿美元,而今年还有另外两个半导体制造基地,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南京,这三个基地的总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在监管层的“严苛”规定下,赵伟国不得不面对现实。
行将年满50岁的赵伟国是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集团”)以及紫光国芯(002049.SZ)董事长,被人称为并购狂人、科技土豪……一系列标签的背后,是赵氏急剧膨胀的半导体野心。
紫光国芯是一家由“清华系”掌控的公司,2015年赵伟国曾通过其抛出了一项800亿元的“天价”非公开发行计划,吸引了众人眼球,作为A股规模第二大的定增项目,如今在再融资新规之下,步入了十字路口。
2月20日,紫光国芯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涉及半导体行业的重大对外投资事项,为避免造成股价异常波动,于当日开始起停牌。
事实上,再融资新规发布后,紫光国芯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就激起了一阵“涟漪”,800亿元定增何去何从,擅长资本运作的赵伟国到底该如何应对,成为外界最关心的话题。
2月27日,紫光国芯证券事务代表董玉沾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公司现在已停牌,有可能根据证监会的要求作方案的调整和变更,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下来。
外界担忧此次证监会于再融资领域的“亮剑”,会使得赵伟国主导的800亿元定增计划“戛然而止”,这可能会让紫光国芯在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布局受挫。
紫光国芯曾在定增方案中雄心勃勃地指出,准备募集资金用于存储芯片工厂(拟投600亿元)等。尽管遇到挫折,但这并未影响到赵伟国的雄心,他试图将紫光集团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芯片巨头。自2016年以来,紫光集团在武汉、成都和南京三个基地的总投资额达数百亿美元。
融资额或大幅萎缩
紫光国芯是紫光集团旗下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系紫光集团旗下从“芯”到“云”战略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6年8月,紫光国芯的控股股东为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紫光集团子公司),持股36.39%。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恐不会忘记,15个月前的2015年11月5日,赵伟国通过同方国芯(现紫光国芯)抛出的一项高达800亿元的天量定增计划,一时豪气冲天。
而根据再融资新规,证监会就定价机制、融资规模、时间间隔、公司财务资质等诸多方面提出要求,力求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剑指过度融资、差价套利。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对照证监会的新规,此次主要包括4个方面,具体为非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20%;再融资(包括配股、增发、非公开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上次募集资金到位日的时间间隔不低于18个月;申请再融资时,除了金融机构,不得有较大规模的财务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只能是发行期首日。
对照紫光国芯的定增方案(修订后),此次该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9.59亿股,几乎是当前总股本5倍,远超过新规中“拟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的条件。
另外,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为27.04元/股,以公司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15年11月6日)为定价基准日,也不能满足新规中“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的要求。
事实上,此次再融资新政对融资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与其他公司定增的资金来源于一级市场非公开募集不同,紫光国芯此次800亿元定增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紫光系”内部。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按照此前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共计有9名发行对象,具体为6名“紫光系”成员即西藏紫光国芯(认购200亿元)、西藏紫光东岳通信(认购150亿元)、西藏紫光西岳通信(认购150亿元)、西藏紫光神彩(认购100亿元)、西藏紫光树人教育(认购47亿元)、西藏紫光博翊教育(认购47亿元),以及西藏健坤中芯(认购70亿元)、国研宝业(认购26亿元)和同方国芯2015员工持股计划(认购1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这一次的再融资新政对来自大股东的定向融资也没有例外。连日来,紫光国芯的800亿元融资案,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时代周报记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看到,有股民陆续在平台上留言,询问该项目进展情况,有股民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800亿元定增是死是活,请给投资者一个答复?”
对此,紫光国芯回复称:“再融资新政策对公司非公开发行项目有重大影响,目前公司正在与中介机构一起评估方案的调整或变更,暂未确定。”
而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上,紫光国芯有高管表示,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后,非公开发行方案将发生变化,公司将尽快完成其他募投项目的论证及准备工作,对方案进行必要调整。
有分析指出,如果按照新规不超过总股本20%发行上限计算,假设其他发行条件不变,紫光国芯再融资规模最大将不超过40亿元。也就是说,原先800亿元的定增计划,未来或许将缩水760亿元,这无疑给紫光国芯的转型发展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2月2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就此询问紫光国芯是否属实,截至2月27日上午时代周报记者发稿,该公司并未对此问题予以回复。
募投项目出师不利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以及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4G通信、汽车电子等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芯片需求,推动了芯片行业的巨大发展,从而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早前紫光国芯的定增方案,准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三大项目,分别是存储芯片工厂(拟投600亿元)、收购中国台湾力成25%股权(拟投37.90亿元)和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的收购(拟投162.1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自2015年11月发布定增预案以来,赵伟国通过资本手段在芯片产业链领域的并购和拓展就从未间断。而随着台湾项目的失利,让不少投资者灰心。
在上述80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披露后,紫光国芯又筹划了重大资产重组,准备用此次募集而来的资金,在中国台湾收购两大项目,以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被称为“工业粮食”和“生死攸关的工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
2016年1月和2月,紫光国芯分别与台湾力成(全名“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茂科技”)签订《认股协议书》,按照当时的汇率,拟以共计约61.5亿元人民币分别收购台湾力成、南茂科技25%的股权,并成为前者第一大股东、后者第二大股东。
据紫光国芯此前披露的信息,台湾力成在全球半导体的封装测试(半导体生产的重要环节)服务厂商中居于领导地位,是全球最大内存封测厂,为全球排名第五名的外包封装测试服务厂商,而南茂科技2014年度营业收入居中国台湾封测行业第四名。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官网2016年8月消息,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发布之后,我国加快了产业布局,其中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后段关键环节的封装测试也获得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封测产业正在迅速壮大,已经成为全球封测业的三强之一。
就在外界期待上述两大中国台湾项目有所眉目之际,短短一年时间内,二者却相继“搁浅”。2016年12月,紫光国芯宣布终止与南茂科技签署的《认股协议书》;今年1月14日,入股台湾力成的项目亦无奈泡汤。
紫光国芯称,鉴于子公司西藏创芯目前尚未取得相关核准,台湾力成董事会认为已无法在股东会授权期限内完成,遂决议通过不继续本次私募股份发行事项。
对于为何看中中国台湾项目,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台湾封测产业较大陆起步早,在高端技术上更有优势,另外中国台湾标的较大陆企业市盈率低,从投资角度而言更有竞争力。
这两大中国台湾项目对于紫光国芯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这家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产业布局的优化,试图提高自身的产业链整合能力。然而项目却最终还是失利。
对于未来是否还会进行类似并购,以补缺“遗憾”,董玉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它这属于我们以前定增里面的内容,现在这些公司都还在考虑论证阶段,还没有具体的内容,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到时候关注我们公告吧。”
项目运作新模式
赵伟国的定增计划是大手笔,其近年来的投资也是大项目。
今年1月10日,赵伟国出现在一场公开活动上,他在报告紫光集团的情况时透露,2016年已在武汉开工建设存储基地,这个基地投资240亿美元,而今年还有另外两个半导体制造基地,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南京,这三个基地的总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通过目前的汇率简单折算,这笔700亿美元的投资,合计达人民币4813.41亿元。外界关注赵伟国哪里来的这么多资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紫光集团官网消息指,武汉存储基地项目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总占地面积1968亩。这里是去年刚挂牌的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所在地。
如此大的项目,赵伟国并不是通过紫光集团的独自力量开发,而是聚集多方资源,把这一“蛋糕”做大。按照赵伟国的说法,这一项目的运作,是一种新模式的成功探索,这种新模式就是“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力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三合一。
首先,这一项目为“国字号”工程,名为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项目是中国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 零 的突破,相当于中国科技领域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赵伟国在开工时说道。
此外,该存储器基地项目投资强度大,据紫光国芯官网消息指,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主要生产存储器芯片,是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投资项目,还是中国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这显然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领导前往项目建设工地调研,称要保持超常的力度,在资金、用地、审批等环节给予特殊支持,举全市之力推动项目尽快投产,如期见效,快速发展。作为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现场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
地方的支持除了政策倾斜外,还有实际资金。2016年12月22日,紫光国芯公告称,紫光系及相关公司将共同出资设立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控股”),以实现对长江存储的控制。
据时代周报记者查证工商资料,长江控股注册资本为386亿元,共有4名股东,分别为紫光控股(紫光集团子公司)持股51.04%,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4.09%)、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1.88%)和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99%)。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