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时报 王好强
2月28日讯,近年来,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大幅提升零售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以有效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而现代银行业的发展经验也表明,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穿越经济周期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零售业务的价值贡献往往更加稳定和突出。在此背景下,与消费升级相伴而生的消费金融自然成为银行业当下零售业务竞相发力的重点。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的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热潮集聚了互联网、保险、旅游、百货等各方资本,而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更是成为发展消费金融的主力军。
不过,随着去年监管机构出手治理“校园贷”问题,行业规范提高的同时,加强风控和合规也成为2017年消费金融机构的重点议题。
中小银行集中发力消费金融
今年1月22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成为银监会最新批复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已有23家,其中2016年获批筹建的数量是2015年的两倍。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也在2016年开始集中加入消费金融的战局。
2016年1月,富银消费金融公司和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相继获得银监会筹建。2016年11月,陕西长银消费金融公司和哈银消费金融公司也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2016年12月,银监会更是集中批准筹建了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尚城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包银消费金融公司和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其中,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已于今年1月末宣告正式开业。公开资料显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长沙银行出资1.53亿元,占比51%;城市网邻(即58同城)出资9900万元,占比33%;上市公司通程控股(8.420, -0.12, -1.41%)出资4800万元,占比16%。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湖北消费金融公司、盛银消费金融公司、哈银消费金融公司、包银消费金融公司、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均为中小银行占绝对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
对此,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钟伟表示,包括长沙银行在内的诸多中小银行之所以青睐消费金融,首先是因为中小银行与五大行相比没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很难对大型企业集团、巨富人群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因而不再走大而全之路。其次,不少中小银行由城市或农信社转型而来,有较多网点提供过很多便民服务,有地方民众认同感。再次,和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一样,中小银行也密切关注到了消费领域是有待深耕的蓝海。
大型商行仍有消费金融相对优势
相较于城商行借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突破业务经营上的地域限制,变相实现异地扩张,大型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力更倾向于提高零售业务在其所有业务中的占比,从而提高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盈利的稳定增长。而且在消费金融领域大型商行相对优势也依旧明显。
工商银行(4.690, -0.01, -0.21%)此前发布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品牌“工银融e借”,其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日利率仅为万分之一,与消费金融市场上日息万分之五的平均水平相比,实行的是明显的“低息”路线,这也意味着大型商行开始发挥自己的低成本资金优势对消费金融业务重点布局。
实际上,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都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行做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优势。从工行的情况来看,工行在支付链条上已沉淀了约1.2亿张信用卡数据,目前网银用户和手机银行用户已分别达到2亿户和1.6亿户。这对于工行发力消费金融布局无疑是巨大的助力。
不过,大型商行也并非完全具备绝对优势。线下较重的运营模式,固定成本较高,不容易服务中低收入的个体人群、没有征信记录的蓝领人群以及推广和营销方面的固化,都成为大型商行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障碍。
风控或成消费金融持续增长的重要瓶颈
对于银行而言,以零售业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消费金融业务是中长期必须着力发展的战略性业务。由于存在更高的利率浮动水平和更为细分的零售业务投融资服务需求,消费金融业务在定价和资本管理体系上都有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国内居民仍有加杠杆的空间并可进行结构性的杠杆优化,而对消费金融服务机构而言,关键则在于风控。
事实上,消费金融作为长周期行业,不会像电商和其他互联网领域的公司一样短期内见效益。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的各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包括风控等问题都暂未形成一套十分成熟的模式,而风控也确实不只是企业经营层的风控,还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此外,消费金融的风控由于基础数据的缺失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数据显示,我国在银行有征信记录的人只占人口比例的20%至30%,而剩余的70%至80%人口都是没有征信记录的“白户”。如何判断这些人的信用情况?如何控制这些风险?这都是消费金融亟须解决的难点。
不仅如此,从监管角度来看,监管机构一直密切关注着行业的发展和问题,对持牌机构“边鼓励边严管”的思路必然促进行业风控水平的提高,同时,对非持牌机构的严厉整肃也有助于防范行业风险的发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