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共享财经柒月
2月15日讯,金融科技正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服务,并为英国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造益金融消费者。英国是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2015年,英国的金融科技产业收入已超过66亿英镑,吸引着全球超过6.1万名专业从业者。从网络借贷、支付服务,到互联网银行和区块链,金融科技正在颠覆着既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流程,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并强化英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作为公认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英国不仅积极培养活跃的金融科技行业,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为了保持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英国积极参与到全球各个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中(包括中国),对分享有效的金融科技政策和探索互利互惠的金融科技机遇十分重要。
近年来,中国也在逐渐发展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中国在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崛起有目共睹,其中世界100强的金融科技巨头 中的前5位里有四位来自于中国。
鉴于全球领先的中英金融科技行业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度和强大的能力,两国金融科技领域间存在众多的跨境扩张或投资机遇。
2月14日,安永在上海正式发布《中英金融科技行动指南》中文版。该报告是安永受英国政府委托撰写的中英第八次财金对话的专题报告。
共探两国金融科技政策促进行业跨境合作与投资
继习近平主席2015年10月成功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中英重申构建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财金对话。安永和英国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报告旨在帮助两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投资者、监管和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者更深刻地理解彼此市场中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管框架和商业机遇。
“一个国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的建立通常与其金融科技行业所处的生态圈、生态圈的属性以及所包含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生态圈的四个核心属性分别是:人才、资本、政策和需求。该报告围绕这四个核心属性,详尽剖析了中英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各自的优势,合作的机会以及面临的挑战。”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首席合伙人陈凯说。
中国:新兴的世界级金融科技生态圈
虽然中国在人才、政策和需求方面都具备优势,但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仍体现在资本方面。在2016年,中国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直接投资就达到了65亿英镑,位列全球第1位。同时,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较易获得投资,其中包括750多家政府主导的巨额国有投资基金和活跃的IPO市场的支持。
中英金融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纵观全球近几年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国无疑是全球高速成长的金融科技市场之一,并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消费者群体,为日益活跃的金融科技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吴侨文(John Edwards)表示:“中国毫无疑问是英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和人才。我期待更多的中国投资者进入英国金融科技市场,也鼓励更多的英国金融科技企业成功地把握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在英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生态圈优势主要得益于其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环境。同时,它强有力的监管创新(例如:Open Banking、沙盒计划),减税刺激和一系列用于推进竞争和创新的政府项目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安永中国金融行业风险管理转型与创新执行总监吴大维指出:“我们认为中国金融科技在英国市场有3个独特的机会有待挖掘:为在英国的中国游客和留学生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利用英国积极鼓励发展金融科技行业的支持性监管环境,以及参与英国的开放银行计划。”
比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被少数的国内科技巨头主导的情况,英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更植根于其长期以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更专注于各自的细分领域。比如英国的另类投资和支付这些细分领域吸引了英国90%的金融科技投资,英国在前沿的数据分析和数字化银行领域中处于领跑位置。中英各自领域的世界级能力和新兴关注领域,为寻求进入对方市场的中英两国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潜在的跨境发展机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