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手机市场格局暂定厂商调转目标加速攻占海外市场)
分析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除华为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占比各半外,其他厂商海外市场占比都要小得多,增长空间很大
经过一年激烈争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战局已定。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2017年小的手机厂商可能会继续面临出局的命运,而大厂商的市场局面短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
IHS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也认为,“国内市场今年大局已定,就看有没有能异军突起的厂商了。”
在中国市场享受到新兴市场红利的手机厂商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新兴市场。东南亚、印度、非洲、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的竞争,会是未来两年国产手机厂商们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市场见顶
今年加速攻占印度市场
赛诺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同比增速达17%,预计2017年增速是1%,而且未来三年都是1%-2%的增长,中国手机市场规模见顶。
在中国市场享受到新兴市场红利的手机厂商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新兴市场。
王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华为目前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销售基本各占50%,其他家海外市场占比都要小很多,增长空间都很大。
目前来看,OPPO、vivo在东南亚,传音在非洲,华为在欧洲和拉美,中兴在俄罗斯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可以看到,中国手机厂商进入的多是东南亚、印度、非洲、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这些区域的竞争,会是未来两年国产手机厂商们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欧美发达市场,则是品牌和利润的关键。
其实,从2014年以来,受国内市场饱和、新老品牌竞争激烈影响,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逐渐开始布局海外,但真正能打入欧美市场的主要是华为、中兴等拥有海外渠道和知识产权储备的老牌通信公司。
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对其他地区品牌效应和利润会更好,但也是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难度最大的地区,而当下最关键的则是印度市场。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正处于智能手机普及阶段,好比五年前的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MR数据称,预计2016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6亿部。而中国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2亿部。这其中的增长空间足以让任何一个尝了中国市场甜头的厂商眼红。
其实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都在争抢这一市场。就在2016年5月份,苹果CEO库克造访印度,希望说服当局允许开设官方直营的苹果商店,但似乎并不顺利。
比起苹果的壮志未酬,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则颇为活跃,小米宣布在印度占据市场份额第三,并计划未来3年-5年达到第一。华为去年10月份启动了“印度制造”,并宣称2017年要在印度夺取10%的市场份额。
OPPO、Vivo以及金立都已经或者即将在印度建厂,将线下模式复制到印度。在2017年海外市场的重点问题上,三家厂商都曾表示印度会是未来集中火力突破的重点。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5年的14%提升到2016年的46%,占据印度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具体的品牌来看,而2016年第四季度,vivo、小米、联想、OPPO均进入了TOP5。
众所周知,印度市场对价格敏感程度要远超中国,此前印度市场频繁传出出现最便宜手机,售价仅合24元人民币。有手机公司的高管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对于品牌忠诚度,印度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
这种市场现状主要是受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在印度手机市场,低于100美元的机型占据统治地位,而大约有70个品牌产品的价格都不足100美元。而与苹果和三星等企业相比,在保证一定成本情况下做出极致的智能手机,正是中国企业的拿手活。
凭借产业链优势
中国手机厂商占领非洲市场
事实上,除了上述中国手机厂商,如果统计中国手机品牌的海外市场份额排名,有一家公司不容忽视。这家名为传音控股的公司,被称为隐形“出口冠军”。其生产的手机品牌不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但却在非洲重点国家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
《证券日报》记者在传音控股官网看到公司介绍称,其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七。自2006年成立以来,传音在全球销售了接近2.8亿台双卡手机。
而在一份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中国手机海外市场销量的排名中,传音位居第二,仅次于华为。
据悉,目前传音旗下有三个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传音对此的阐释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音控股根据目标市场的情况,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各个阶段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品牌,全面启动多品牌策略。此外,传音还拥有售后服务品牌、配件品牌、照明品牌和家电品牌。
有行业专家告诉记者,传音打开非洲市场的利器之一便是在国内市场并不稀奇的双SIM卡手机。
业内人士还指出,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成熟供应链,大大小小数千家供应链厂商组成一个完备的智能手机硬件服务系统。任何一个公司都能在此之上凭借一个创意、一个爆点迅速推出一个手机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