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时尚跑马圈地后疲态显现)
快时尚在跑马圈地的迅速扩张之后开始显现疲态。伴随领跑快时尚品牌的ZARA在中国开设第一家位于成都的全新店铺形象打造门店正式关闭,快时尚的“速度后遗症”开始暴露,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包括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巨头在内,近年来接连出现频繁关店、门店拓展速度放缓、业绩增速持续走低的疲态症状。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曾经任性跑马圈地的必然后果,伴随国内消费者更加消费趋于理性,疲态或许成为未来快时尚的主旋律。
疲态显现
事实上,对于国际快时尚品牌来说,这已经不是首次呈现颓势。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拓店排名当中,中国快时尚品牌KM门店拓展速度位列第一达300家,远超优衣库、ZARA等国际快时尚老牌。
公开数据显示,ZARA2016年在中国新增门店15家,按拓店区域划分ZARA将门店重点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西安等城市。2016年中国门店总数约为170家。截至2016年上半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在全球的91个市场拥有7096家门店,其中2/3的门店都是在2012-2015年开设的。根据往年门店新增情况,在中国开店增长速度停滞在6%-8%之间,低于前几年10%的指标。2012-2015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以惊人扩张速度在华共开设超过110家门店,其中仅在2014年就开设了44家新店,然而2015年一季度只新开了8家店,速度放缓。
快时尚疯狂开店的同时,盈利能力却没有随之大幅增加。以H&M为例,该品牌在中国门店数量迅速增多的同时,销售额从2008年高达80%的增速降至当下的6%。1月16日,H&M母公司、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海恩莫里斯集团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6年12月该集团销售增速仅为6%,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同比2015年10月的10%和11月的9%进一步放缓。截至2016年11月底的2016财年,海恩莫里斯集团全年销售按当地汇率计算仅上涨7%,与2014财年上涨14%和2015财年上涨10%相比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扩张后遗症
近日,ZARA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位于成都的全新店铺形象打造门店正式关闭。据了解,被关闭的门店,共占3层楼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该店铺于2011年12月7日开业至今已有6个年头之多。对于ZARA的关店一时间众说纷纭。
早期快时尚的快速扩张和商业地产的发展有着很大联系。一位熟悉商业地产的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新型购物中心不断落成后,入驻品牌成为互相竞争的关键。为此,很多商业地产甚至不惜以免店租的方式来吸引一些流量高的品牌入驻。在此背景下与早期需要快速开店的快时尚不谋而合。近年来,受电商冲击以及购物中心发展影响,之前ZARA之类的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低租金、装修补贴之类的待遇不再有”。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服装品牌的抗风险和可持续能力并不强,在租金成本较低时可能运转较好。但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商场不断吸收更好的品牌进入。房租等成本也会随之增长,服装企业却不足以覆盖如此高的成本。另一方面,服装品牌本就是以电商+实体的形态发展,部分品牌将线下实体店作为展示,这对购物中心是极具杀伤力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购物中心也会制约服装品牌的发展。这对快时尚品牌的影响不言而喻。
开打副线策略
此外,快时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尝试与高端品牌合作、打造副线系列,如H&M和优衣库都曾联手高端品牌推出合作款。优衣库去年在北京三里屯、西单大悦城的品牌店中推出了“优衣库U系列”。与一般门店的产品不同,U系列并没有将全系列产品推广至所有门店,完整系列产品仅在全国26家重点店铺和官网推出,其他门店仅有部分商品。
除了优衣库外,另一快时尚品牌H&M也与KENZO推出了系列服装。从价位上讲,因为较好的材料选择,同时更具设计感,快时尚品牌旗下的这些小众系列产品通常会比大众线上的基础款略贵。举例而言,H&M官网上的男士夹克售价在399元左右,而合作款男士夹克可以卖到千元左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