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捧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原标题:资本热捧却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发现,生鲜电商忽然火了起来,从时令水果,到各种海鲜,网络电商的销售模式给大家的果盘和厨房带来一种全新的采购模式。不仅如此,一大批互联网人士纷纷做起了生鲜电商的生意,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中国等互联网企业也投身其中。

日前,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宣布完成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还在持续蔓延。然而业内分析指出,硝烟弥漫的生鲜电商战场上,盈利的企业终究是少数。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

面对普遍的亏损,生鲜电商的优胜者必然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能够熬过行业洗牌的企业,所以也有人说,生鲜电商的投资,已经成为“土豪的游戏。”那么,作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生鲜电商该如何走出“赔本赚吆喝”的窘境呢?

刘小姐是北京的一位白领,平时工作忙、加班多,很少有时间专门去超市采购水果。有一次她在网购商品时,看到一个生鲜商品弹窗,点进去发现,这个网站竟有她平时爱吃的水果。尝试买了一次之后发现还不错,于是她开始和周围的朋友一起组团网购水果。

近年来,和刘小姐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以及海鲜、肉类等生鲜产品。然而在日渐火爆的交易背后,也逐渐暴露出这个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消费者说,在网上购买生鲜,几乎沦为了“踩地雷”的游戏,运气好,东西还算如意;运气不好,东西品质不如预期,也只好自认倒霉。

消费者说:“比如草莓,上次试吃还是蛮好的,但大家买的,质量就很不稳定。有可能给你试吃的是优等品,但买到的比较劣质。”

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肥肉”,可见这一领域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专家龚铂洋认为,是资本推动了行业的迅速成熟。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整个生鲜产品的零售总额大概有2.5万亿,线上交易仅占1%,处于起步阶段。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巨头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也有很多高管创业都选生鲜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资本驱动下的市场。

与此同时,生鲜食品是网购食品中的高危产品,因为保质期短,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但这通常不是商家故意或明知的行为,大多是在物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而数据显示,目前电商领域的的生鲜项目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这也折射出生鲜电商目前非常戏剧性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经营状况堪忧。目前,商超的生鲜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发展到电商领域一定会赚钱吗?大家为什么要做呢?其实商超做生鲜的目的不是要从生鲜上赚钱,而是生鲜是生活日用必需品,老百姓肯定经常买,有这个产品配备,就可以提高客户黏度,吸引消费者不停去光顾这个网站。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由于缺乏足够的“最后一公里”冷链支持,生鲜电商不得不选择泡沫箱、冰袋等包装,还得再支付运输费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指出,与国外专业冷藏车、专业配送人员和发达的运营管理系统相比,大部分生鲜电商还缺乏行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根据测算,目前农产品特别是生鲜电商,每单的物流成本大约40块钱。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块钱,基本上是要赔钱的,因此品类的选择特别重要。很多电商卖什么阿拉斯加的鳕鱼、智利车厘子等,都是高端的,就是为了选择高附加值的品类,从而提高客单价。第二是冷链的配套,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因为社会配套还不完善,很多企业自己去做冷链物流,导致投资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低,也拖累了电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2-10
资本热捧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资本热捧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生鲜电商 电商 电商企业 资本热捧 电商领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