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园
2月9日讯,我们都承认,金融科技企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不过也不能忽略还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因为企业家不能很好掌控公司最终导致步入衰落,特别是Lending Club这样的借贷平台。
对“是”的过度迷信
一些技术出身的在线借贷平台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定位,几乎对任何借贷都持肯定态度。举例来说,如果有人需要借款,那么平台更应该关心该人或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风险,而不是关心客户体验以及借款人查询资产所需的时间。
LendingClub的官网上宣称他们吸引的个人贷款已经高达$ 40,000美元,并且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在线申请”以及“在短短几天内获得贷款”。另一个著名的金融科技企业Funding Circle则声称,小型企业可以在10天内获得25,000美元到50万美元之间的贷款。
这些在线借贷平台是为了填补此前信贷市场中不对等而提供创新服务,使那些被银行拒绝的人们能够获得贷款,从而扩大商业版图或能以较低利率偿还债务。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运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在银行业的发展经验中多多学习,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学会说“不”。
那些忘记历史的人...
信贷周期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东西。当经济发展良好时,信贷得以高速扩张。但是,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信贷周期就很难持续下去,比如在美国内战时期,有近17,000家银行倒闭。
反过来说,当经济上升时,借贷平台易于出现过度自信。他们不断说服自己及周围的人,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了; 不过最终他们似乎并没有不一样,也没有保护他们的机构免遭违约风险。
沃伦·巴菲特把这称为制度性强制力,他将其定义为“当多数企业采取相同做法时,无论它有愚蠢,经营者会不自觉地依样画葫芦”。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许多人认为信用风险已经过去了,但是随后仍然出现信贷周期崩溃。
像这样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20世纪80年代,投资经理认为所谓的投资组合已消除所有股票的风险。但是当人们意识到投资组合保险实际上加速出现了1987年10月19日的市场崩溃 - 也即是所谓的黑色星期一- 之后事情才变得清楚。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也是如此。借贷企业确信,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和资产互换可以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低迷。于是,他们向所有人放贷,无论他们的收入、资产和信用记录如何。果不其然,随后的事情我们也就都很了解了。
这就是为什么最好的银行家,比如摩根大通Jamie Dimon,痴迷于风险但对信贷周期保持谦卑。“所有人必须假设商业周期将随时出现转向,”戴姆蒙说,“每五年左右,你就必须假设会发生某些坏事。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听到某些金融科技公司暗示他们已经永久中和信用风险时应保持警惕。就拿在线网贷平台ZestFinance来说,他们应用“谷歌式算法”来做信用决策:
这项新技术消耗大量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借款人 - 从而为贷款人提供更高的还款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低成本的信贷。
在ZestFinance,没有任何人参与承销。而是依靠几个并行运行的数学模型来做出承保决定。虽然许多债权人可能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来做出信贷决定,但我们能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准确地做出决定。
这种过于自信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ZestFinance可能真的在贷款中首次真正地控制信用风险,但是在贷款的历史长河中,可不缺少这样的案例。
与现实接轨
信贷应该快速自由流动,但必须与现实相调和。银行主营货币零售业务,所有人都想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价格进行交易。但是
当谈到信用的时候,就不是以上这种情况了,说“不”比说“是”更加可贵和负责任。
摩根大通Duff McDonald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运营企业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能够说‘不’,从而将有限的资源节省下来等待最好的机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公司逐渐失去了这条黄金定律。
低效率不一定是坏事
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就需要接受低效率,即使存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于是,金融科技公司(如LendingClub,ZestFinance等)在批准贷款之前就需要充分考虑信贷周期波动。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摩根大通的代名词John Pierpont Morgan当被问到“商业信用是否基于资金或财产”时,他回答道,“不是,第一件事是性格。” 审判者继续问道:“在资金或财产之前?”Morgan回答说:“排在资金或财产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之前,并且无法用金钱买到...因为那些我不信任的人是不能从我这里得到贷款的。”
但是放到现在,金融科技企业家却拒绝这个过时的建议。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同时,我们还有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
“由于现代信用制度是创立于1950年代,但是现在世界已经发生重大改变,”ZestFinance声称。“技术已经发生改变,所以信贷也应该发生改变。”
但事实是,信贷并没有改变,或至少不像现在某些声明一样发生改变。技术可以协助完成承保过程,但它不是万灵药,不能抹除信用风险。更具体地说,不应将技术视为他们认为效率低下的评估的替代品,尽管金融科技企业必须在信贷周期的不利变化中艰难生存。
避免想当然
之所以选择ZestFinance为例,是因为它最开放并且最具代表性,评估一个人的资产情况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为技术评估。事实上,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家都抱有这种态度,他们技术一流,但是对信贷风险却知之不多,理所当然的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家甚至不了解金融危机是什么。在十八世纪开始的近二百五十年间,美国经历了大小14次金融危机。相当于每十年半就有一次危机。
另一个解释是,金融科技企业家有一个教条,就是他们的个人资本往往与公司的信用决策相隔绝,从而他们对信贷风险考虑过少。就像那些肥猫银行家,或者在线贷款平台如LendingClub和Lending Tree等,他们只是将债权人与债务人相匹配。这种模式的固有脆弱性在过去已经被反复证明。比如,1984年,伊利诺伊大陆银行是第一个破产的“太大而不能倒闭”银行。还有像CountrywideFinancial 这样的贷款经纪人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
Nassim Taleb在其书籍“Antifragile”中特别指出,“罗马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建造桥梁的工程师必须在他们建造的桥梁下面住一段时间以保证建筑质量- 这同样也应该适用在今天这些技术工程师身上。”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公司以过时为借口拒绝从数百年的银行经验中反思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在信用周期变得更糟之前可能不能明显的看出一些后果,这可能需要很多年,但是如果情况一旦恶化,那些能够学习此前经验教训的公司必将会在一片混乱中生存下来,成为强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