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网络直播大行其道 狂欢还是泡沫?

(原标题:网络直播大行其道:狂欢还是泡沫?)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春节红包大战中,首次加入厮杀的花椒直播平台发出1亿元红包,为花椒直播赚足了流量,也将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2016年兴起的网络直播平台。

去年被称为我国的“直播元年”,竞相涌入的风投资本一度将网络直播推向“风口”,网络直播平台已悄然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民的狂欢盛宴

沈阳人汤浩然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独自在异乡生活的他在手机里安装了六款直播软件。每天下班回到家,他就会轮番打开不同的直播软件。“吃饭的时候看美食直播,饭后看体育直播,睡前看游戏直播,春节还用花椒直播抢了100多元红包。”网络直播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

像汤浩然一样热衷于网络直播的人并不罕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其中,演唱会直播、真人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等四大直播类型的用户使用率为15.1%-20.7%不等。2016年网络直播市场中,月活跃直播用户高达1亿户,用户总数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增长势头强劲。

屏幕外是用户的沸腾,屏幕里是主播的狂欢。24岁的文静是一名主持人,去年8月,文静正式成为映客直播的注册用户,经过约一周的“潜水”,文静也变身为一名网络主播。

一部手机、一个话筒——直播的成本极低,回报却可以很高。据文静透露,她最多曾在直播的1小时里提现近300元人民币,而经过专业包装的职业主播甚至能年收入近千万元。

谁为网络直播买单?

网民“狂欢”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新型粉丝经济。

2014年,于志超利用网络直播红利,在沈阳打造了一家网红孵化基地。据于志超介绍,他的“造星工厂”专门为YY、花椒、酷狗繁星等直播平台输送主播,目前,其“包装”的主播高达上千人。

“人气主播在直播时有超过5万人在线观看,鲜花、游轮、豪车……只要主播开播,就有大量礼物向主播‘砸’来”,于志超说,这些礼物可以直接转化为现金,成为主播和直播平台的收入来源。

广大受众为何乐此不疲地为网络直播买单?在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副教授陈鹏看来,“买单”是网友进行个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直播拉近了网友和他人的距离,通过送礼,网友获得与此前很难接触到的人的互动,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存在感。所以网络直播备受追捧。”

“网民‘狂欢’折射的是粉丝经济的转型升级。”陈鹏表示,在过去,明星只能通过其演艺作品获得的票房和收入,间接感知粉丝。而在直播平台中,网友的互动和打赏让明星直接感知粉丝,粉丝经济变现路径大大缩短。因此,不止是“网红”,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加入主播行列,粉丝经济反过来又助长了直播行业的发展。

直播市场未来几何?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发展到高端形态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直播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周期,经历快速发展后,直播将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将逐渐丧失新鲜感。”陈鹏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2-06
新华社:网络直播大行其道 狂欢还是泡沫?
新华社:网络直播大行其道 狂欢还是泡沫?,网络直播 直播 直播平台 游戏直播 互联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