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财经
12月2日讯,印度“废除大面值纸币流通”的运动进展得不像预期中的顺利。
据印度《经济时报》的报道称,一夜之间,印度各银行突然降低了大幅增加现钞供应的预期,因此,随着发薪日的到来,排队取钱的人数将会增加。
自从印度总理莫迪11月8日宣布取消目前流通的面额为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以来,在银行门口和自动取款机旁排队(取现金)已成为印度大多数地区的一项“习惯性运动”。银行官员们从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得到的消息显示,近期现金供应依旧不足,因此应该向印度市民推广数字货币交易。一位银行家透露:“因为现金配置不足,我们已经试图与印度储备银行召开一次听证会,但是却被告知现金定量配给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名银行家指出:“印度储备银行要求我们向所有客户推广数字货币交易渠道,确保消费时减少现金的使用。”这一消息也证实了之前的一篇报道:“废除大面值纸币流通”的运动极有可能将迫使全体印度人接纳数字货币。
据报道,银行家们曾多次前往印度储备银行总部孟买打探消息,以确认印度的中央银行是否会增加现钞供应。据他们透露,自从旧版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不再是法定货币以来,自动取款机中的现金一直匮乏。一般来说,印度家庭在月初时都会用现金支付送奶工、帮佣和司机等费用。储备银行的想法是,日后所有这些费用都应该通过电子交易来完成。
然而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印度储备银行的这项战略似乎并没有传达给印度民众。彭博社补充道:“随着发薪日的到来,印度各地银行将迎来更多人潮排队取钱,而且这些人可能会因为现金供应不足而暴怒。”
全印度银行雇员协会秘书长CH Venkatachalam表示:“人们因为领不到现金而感到很愤怒,他们从外面锁住了北方邦、比哈尔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支行,并殴打了银行工作人员。(储备)银行已经向警方寻求保护,要求警方负责这些支行未来10天的治安。”
与许多人一样,Venkatachalam也猛烈抨击了莫迪总理的这个决定,他认为“这是几十年来印度政府实施的最糟糕的决策之一”。由于大部分印度雇主将会在未来的一周里给员工发工资,因此,Venkatachalam估计,届时大约将有2000万印度人在支行门口和自动取款机旁排队取钱。在印度,98%的消费费用都是通过现金支付,而这些现金,大约有一半左右是从银行取出来的。
据悉,印度州议会选举和下一届印度大选分别将于2017年和2019年举行。彭博社指出,在这两次选举前,莫迪的当务之急是留住民众的支持,但是他似乎已经开始失去民众的支持。
金奈Laxmi Vilas银行首席执行官Parthasarathi Mukherjee透露:“我们已经担心坏了,因为马上就是发薪日。如果现金被取完了,我们就必须向中央银行申请更多现金,但这太难了。”
自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取消目前流通的面额为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医疗,已经导致印度国内持续出现现金短缺。据悉,流通中的面值为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在所有现钞中的占比高达86%。银行官员透露,大多数位于孟买金融中心的顶级银行现在一天只有8-12亿卢比的现金,过去他们通常一天有15亿卢比的现金。
一名国有印度银行支行经理表示,这些顶级银行将现金分配给各支行,再由支行定量配给印度民众。现在每个人最多只能取1万卢比现金,而政府规定的最高限额是2.4万卢比。该经理继续说道,印度国家银行设在孟买郊区的一处支行一天只有60万卢比的现金,这些现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被取完。在此之前,该支行通常一天有150万卢比的现金。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雇主现在在忙于适应新的低现金配给制度。印度支付委员会主席、储蓄卡供应商ItzCash总经理Naveen Surya表示:“马上就是发薪日了。很多中小型企业将会选择通过预付卡发放薪资,而不是现金发放。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已经售出超过500万张储蓄卡,预计到12月还将售出4000万张。”
打车服务供应商Ola已与多家燃料公司合作,旗下司机在巴拉特石油公司位于班加罗尔的加油站加油时,可以使用电子代金券支付。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初创公司Paytm表示,在线手机充值人数与以往相比翻了一倍。这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为朋友和家人的手机号码充值。此外,《印度快报》的报道显示,自从莫迪总理宣布废除面额为500和1000卢比的纸币以来,Paytm 平台的用户每日暴涨500%。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也在敦促公众使用电子支付。
对此,Paytm 平台的财务总监J. Ramaswamy表示:“虽然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大型公司中99%的费用都是通过电子支付来完成,但还是需要与小型分包商一起制定一套体系。”
正如笔者之前提醒的,印度是一个以现金支付为主的国家,国内98%的消费费用都是使用现金支付。因此,从现金支付过渡到电子支付所需要的时间将远远超出莫迪预设的时间。现金短缺不仅威胁到印度的经济产量,也会使政府陷入岌岌可危的困境,因此印度经济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有一件事似乎很明朗,那就是国外投资者纷纷决定,不会等着看印度这场“闹剧”如何收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