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口可乐中国出售瓶装业务遇阻)
可口可乐出售中国瓶装业务生出波折。
由于可口可乐中国几家瓶装厂的员工担心企业股东发生变化后,权益受到损失,因此提出了一系列诉求,要求可口可乐帮助解决。
可口可乐中国公关经理金孜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收到员工的诉求书,目前我们在跟员工解释此次交易带来的变化,简单来说,重组带来的是瓶装厂股东层面发生股权变化,瓶装厂法律实体继续存在,包括客户合同、供应商合同、瓶装厂员工的劳动合同都不会有变化。”
上周,可口可乐宣布将其在中国的装瓶业务出售,中粮和太古接盘。
今年2月份,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了与现有的装瓶合作伙伴中粮和太古达成非约束性意向,就在华装瓶业务重组特许经营权进行谈判。重组完成后,在中国内地,中粮将拥有并运营18家装瓶厂,太古将拥有并运营17家装瓶厂。
然而,可口可乐中国瓶装厂的员工坐不住了。目前已经有四川、重庆、吉林三个省市的工厂的员工向可口可乐中国发出了诉求书,提出了一系列补偿协议,甚至包括“买断工龄”。不过,记者通过查阅法律发现,“买断工龄”的诉求并不合法,金孜华也向记者表示,这不是合法的诉求。
记者在员工诉求书上看到,员工要求与可口可乐召开员工大会,邀请重组与并购管理层见面,与可口可乐相关瓶装厂工会及员工作正面沟通,同时提出2N+4(N为员工平均工资)的赔偿标准,以及相关福利待遇在一定期限内不变等要求。金孜华表示:“对于提出赔偿的要求,可口可乐方面并不理解为何有这样的要求,没有法律法规支持这样的诉求,所以我们还在跟员工进一步沟通。”
对于可口可乐目前面临的困境,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向记者表示,背后反映了跨国企业在调整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尤其是重组企业资产过程中,与员工沟通不足,在企业交接中员工如何平稳过渡的问题上,缺乏一揽子解决方案。
此次重组背后是市场环境的不景气。可口可乐方面表示,基于市场环境变化,全球的策略将侧重品牌以及特许经营系统。对此,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口可乐此举背后还是想把业务放在利润较好的轻资产上面。
“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包括百胜、麦当劳等都在尝试重组中国公司,由于全球大环境处于低谷期,加上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主要表现在碳酸产品出现下滑,去碳酸产品战略实施得也并不是非常理想,于是在业绩和利润的双重压力下选择出售中国瓶装业务,一旦把重资产变成轻资产,可口可乐的业务板块就会更优化。”朱丹蓬表示,如果在重组方案出台的同时,也出台相应的员工交接一揽子解决方案,可能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产生。
事实上,除了可口可乐,中粮出售金帝巧克力也遇到了员工诉求难以协调的问题。朱丹蓬表示,随着中国商业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重组并购等现象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员工维护权益意识加强,建议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能够对员工安置方面提前拿出一个过渡方案来,才能更好地让重组顺畅进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