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曝拖欠货款 易到资金链遭质疑)
身处“欠款门”风波中的乐视资金链遭遇质疑的尴尬,同样的情形正在易到身上上演。
作为乐视控股的专车平台,易到日前被其客服供应商河北中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河北中锐”)爆料拖欠费用达200多万元,并称此外还共有三四家类似的供应商被拖欠费用。
“我这边为了给员工支付工资,个人住房都已经抵押了。”易到的客服供应商河北中锐方面负责人陈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对此,易到方面给予的回应是,有个别不再继续合作的公司存在剩余尾款未结清情况,这是商业经营中的正常状况,与公司资金链并无关系。
但陈昶向第一财经方面表示已经打算起诉易到,要求易到限期支付欠款,否则将连同滞纳金一并追讨。
被欠款供应商:抵押个人住房付工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次曝光易到拖欠供应商费用的河北中锐今年3月成为易到的客服供应商,提供部分呼叫中心服务。
按照河北中锐和易到方面此前签订的合同,双方合同的有效期是今年3月份到8月份,并且易到应该按月结款。
“刚开始合作时结款会延迟一个月左右,但是从6月开始到现在产生欠款240万元,目前仅结算了40万元,还有克扣20余万元,仍拖欠200万元。”陈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并被欠款的客服供应商还有三四家,其他几家为易到提供的服务规模更大。
“其他几家客服供应商也有联系过我们,大家都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追讨到欠款。”据陈昶透露,有些供应商还在给易到提供服务,担心站出来之后更拿不到钱。
今年8月合同到期之后,河北中锐已经停止了和易到的合作,作为负责人,陈昶一直忙于向易到追讨欠款,由于易到方面的费用迟迟不能到账,河北中锐甚至无法支付工人工资。
“我们做的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这些钱都是血汗钱。我这边为了给员工支付工资,个人住房都已经抵押了。”陈昶补充道。
易到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否认了拖欠供应商费用一事,强调易到与客服供应商关系一向良好,货款一直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正常支付。
对于河北中锐方面至今仍没有结算的200多万元费用,易到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是由于近期易到致力于提升客服体验,部分供应商出现变更,现正处理变更前后事宜。“有个别不再继续合作的公司存在剩余尾款未结清情况,这是商业经营中正常状况,与公司资金链并无关系。”
易到急需“补血”
成立于2010年5月的易到是中国第一家提供网约车的平台。在融资轨迹上,易到的天使轮获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资;2011年8月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2013年4月B轮投资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宽带资本2000万美元投资,而携程随后又领投6000万美元B轮;2014年9月,获得了GIC领投、携程跟投的过亿美元C轮融资。
竞争对手滴滴、快的在2014年下半年从出租车叫车市场转战专车市场之后,裹挟大量资本以补贴迅速积累海量用户和司机。特别是在专车鼻祖Uber正式挺进中国市场之后,由滴滴快的合并后的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补贴战,双方凭借资本迅速抢占市场,一度让易到在资金上感觉“吃紧”。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易到一直是专车市场上“被合并”的热门标的。
滴滴快的正式在一起之前,当时滴滴的“绯闻对象”正是易到用车。当百度宣布投资了Uber,滴滴牵手快的之后,易到用车寻找合作伙伴又被业内解读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易到与Uber即将合并的消息被否认之后,又传出携程全盘收购的新闻。
最后出手的是乐视。2015年10月,乐视控股宣布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并寄望其能成为乐视生态链上的一环。今年初,易到计划年内超越Uber,成为行业第二。但这一计划因为滴滴Uber两家合并,而在今年8月份任务被提前完成。
8月底,有消息传出易到已与某知名券商签订协议,准备明年挂牌新三板,拟融资40亿元,估值170亿元,未来择机通过IPO或借壳方式登陆A股市场。但易到方面对此并没有给予回应。
挂牌新三板没有看到更新动作的同时,易到新一轮融资也被业内质疑遇阻。
11月初,外媒称易到融资遇到困难,易到高管张凡称数月来,易到一直在努力完成融资计划,但没有能如愿以偿。受监管规则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影响,易到没有能够完成这轮融资。
随后,易到方面指出上述报道存在多处失实,表示张凡到岗易到不足1个月,从未触及战略及融资等公司相关业务。张凡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融资相关状况纯属个人臆断,不足采信。
对于融资的新进展,易到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相关消息】被曝拖欠供应商费用5000万 易到苦等融资救急
如火如荼的网约车,在走出疯狂补贴后,却被曝拖欠费用。1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易到用车已拖欠客服供应商河北中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中锐”)费用达200多万元,共有五六家类似的供应商被拖欠费用,截至今年9月,拖欠的费用总额达5000万元。
欠款高达5000万
今年3月,为企业提供呼叫中心运营的河北中锐成为易到用车的合作伙伴,这对于中锐来讲,如同傍上了金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河北中锐不仅没有收到预计的利润,易到用车方面一直拖欠费用,甚至无法支付工人工资。
按照河北中锐与易到在合作之初签订的合同,根据提供的客服服务,易到用车应该按月结款。但签订合同后,河北中锐先后共结款400万元左右,仍拖欠200万元。
仅提供客服服务的供应商中,遭到易到用车拖欠货款的并非河北中锐一家。易到用车发展最好的时候,最多有1500人在线提供客服服务,涉及的供应商达有五六家。“截至今年9月,易到用车欠我们这些供应商的费用总额达5000万元,其中,有的企业被拖欠的费用近千万。”河北中锐负责人陈昶抱怨着。
“确实存在未支付客服承包商的现象,之所以拖欠是因为易到用车的融资还没到账。”面对拖欠货款一事,易到用车相关负责人杨昭并没有向北京商报记者否认,但对于具体欠款数额,杨昭表示无法准确告知。“本月底可能会有资金到账,将欠款归还给这些客服承包企业。”
对于杨昭的承诺,陈昶并不买账。“他们从6月就说会还清欠款,但一直拖到现在还没有还。”陈昶直言,刚开始合作时结款会延迟一个月左右,但是从6月开始到现在产生欠款240万元,目前仅结算了40万元,还有克扣的20余万元。
不过,易到用车11月20日给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易到已于今年8月终止与河北中锐合作,因尚有事宜未处理完结,因此部分剩余尾款未结清。
补贴减少显困境
易到用车与供应商的纠纷只是易到运营中的一个侧面。一位从事网约车服务的李师傅表示,目前,他收到易到用车的订单相对滴滴来说还是少了些,稍微偏一点的地方易到就很难接到单。而另一位王师傅则表示,他的朋友原来是使用易到接单的,但现在都不跑网约车了。在乘客的体验方面,也有用易到的消费者表示很难约到车。
不难发现,易到已经陷入了一个循环,由于易到乘客找不到易到的车,选择其他品牌或者其他方式出行,乘客减少导致易到用车的司机改用其他网约车平台,乘客就更难打到易到的车。
其实,易到用车经营困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易到用车2010年5月成立,是中国第一家提供网约车平台,但易到用车并没有成为行业的老大。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在国内网约车服务中,滴滴专车活跃用户覆盖率为80.9%名列第一,易到用车居次,活跃用户覆盖率为17.5%,Uber位列第三。而到了2015年二季度,易到用车活跃用户覆盖率仅为2.7%。降到了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专车以下。
由于经营遇到问题,易到用车一直在寻求出售。曾有传闻称百度将投资易到用车,但最后并没有谈妥。2015年端午节后,易到用车更是被曝出“大幅裁员”。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易到用车遇见了乐视。2015年10月,乐视控股宣布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
依赖资本解药
除了经营难,易到用车一直受到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困扰。2011年8月易到获得来自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千万级美元的A轮融资;2013年4月获得了来自宽带资本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随后,易到用车获得了携程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9月,获得了GIC领投、携程跟投的过亿美元C轮融资。
目前滴滴估值将达250亿美元,而Uber估值更是超过500亿美元。根据日前报道,易到准备新三板上市,估值只有170亿元人民币。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表示,目前只能寄希望有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有了资金注入,就可以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获得用户和司机。“但客户的忠诚度是很低的,只要有更低的价格出现,客户还会去其他企业。”于斌认为。
易到技术副总裁张凡日前表示,过去几个月,易到用车试图完成融资目标,但未能成功。不过,此言论随即被易到官方否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