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雇佣市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宝盛华集团前董事长兼CEO 乔杰夫(Jeffery Joerres)
万宝盛华集团,是全球开创性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领导者。在带领万宝盛华的15年间(于2015年卸任),乔杰夫(Jeffery Joerres)在外界风云变幻之际主动求变,不仅拓展了公司的国际业务,还进入了竞争日益激烈的IT、金融和工程领域的人才市场。
现今已56岁的乔杰夫在美国密尔沃基从事私人投资事业,在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主编艾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的谈话中,他谈到了当今工作的转变以及应对方法。
HBR:在你看来,哪些趋势对劳动力影响巨大?
乔杰夫:最明显的,也是在最大程度上撼动整个市场的趋势当属全球化。最近兴起的微观市场分析可以显示出经过地理定位的技能池——公司正根据特定地域,开发特定技能。它们可以在马尼拉设立呼叫中心,事务处理中心则安置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但在利用既有技能和劳动力套利(labor arbitrage,将产业转移至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来提高利润——译者注)之后,这些地区的业务会快速成熟,利润也就随之枯竭。
假设你在布拉迪斯拉发找到一些之前未被发掘、会多种语言的IT专家,并建立起一个处理中心。很快你的竞争者就会追随你的步伐,到那里榨干技能池并抬高用人成本。换句话说,你最开始找到的仅属于自己的处女地成了战场。现在劳动力套利价值越来越少,而且最有竞争力的技能也日益匮乏。你又要再次为人才而战,增加培训投资,重新回到微观市场挖掘这些劳动技能。
HBR:挖掘微观市场和搜寻传统技能间有什么区别吗?
乔杰夫:公司现在做了更多“微观踩点”(micro footprinting),这要求你具备游牧式思维:在有需要时立刻准备好举家搬迁。另一方面,若你的踩点范围很大,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你都要坚守在一个地区。公司越来越需要同时采取两手措施:建立大型代表处;建立较小的临时性业务网点。
人才池的地点也不是固定的。我们发现,抢手的技能会出现在某个国家(或世界)的不同区域。有段时间里,寻找IT开发人员的最佳地点是波兰的克拉科夫,后来因为市场逐渐饱和,就变成了俄罗斯的基辅。这有点像打鼹鼠游戏:技能地点在你眼前快速转换,永远不会固定在某一处,而且转换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当前多数处女地已被开垦,只有少数尚未开发。中非显然就是下一个技能处女地,但你现在必须抱着极大的勇气飞去那里。一旦中非已经足够成熟(从劳动法的层面来看),贿赂和黑市问题得到解决,其市场也会开始饱和,我们就不能像从前那样,在人才市场淘到只属于自己的金子了。
机器人和工作
HBR:机器人真的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吗?
乔杰夫: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和机器人制造对人才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它们还没有受到广泛应用。等到一个机器人的价格从10万美元降到5000美元,AI也有更精准的语音识别,而且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预测并回答问题时,必会引起人才市场的慌乱。
HBR:机器人将如何引发人才市场的慌乱?
乔杰夫:人们普遍认为,生产率提升对人才市场有益——虽然员工会暂时与新工作对接不上,但他们能较快地学会所需技能。但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成立。如今,员工与技能需求间的脱节比以前快得多,所以被淘汰、打击的员工也比以前更多了。
从很多方面来说,美国当前的情况和19世纪初很像——当时出现了首批担心机器会抢走自己工作的勒徳分子(the Luddites)。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那就是当机器人制造和AI具备规模,得到广泛应用,价格合理而且便于理解、使用时,大批员工将失去工作,而且来不及准备从事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职业。这将给我们机构带来多重困难和挑战。
建设和领导未来劳动力
HBR:组织如何在不了解未来需求的情况下,确保自己拥有契合未来趋势的技能?
乔杰夫:多数公司不得不在旧权力世界运营,也就是说它们必须不断完成核心业务中繁琐的工作。然而当前环境瞬息万变,未来趋势难以预测,所以这些公司还要做好竞争准备。我们知道,未来需要的技能既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要能应对多重挑战,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流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但你又很难确切指出这些技能都包括什么。如果为了保持组织拥有尖端领域的业务,而发展这种“敏捷”的能力,那么组织可以按照要求,开发更有针对性,更明确的技能。但没人知道这些技能具体是什么。
然而公司往往无法让人才战略支撑起经营战略。多数公司能很好地预测3年,或者有可能5年后的变化,但它们没有将所作预测与自己未来需要的技能联系起来。它们没考虑自己的战略将如何改变销售队伍、工程骨干和后勤管理者。部分原因是公司的投资者们不要求公司具备人才战略——他们只在乎经营战略。真正优秀的公司,特别是那些曾受过重创的大型公司(比如埃森哲和IBM在全球的各个公司),都很擅长结合人才和经营战略。因为它们已经总结出在多个市场的生存之道,而且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还在不断寻求新方法。它们的客户自己却不太擅长将两种战略相结合。
HBR:对想要完善人才战略的公司,你有什么建议?
乔杰夫:当前多数公司的业务都在多个领域以不同速度开展,所以必须设定多个工作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模式。比如众包就可以作为一种模式,远程制造、技术或事务处理中心是另一种模式,临时工转全职也算一种模式。我的意思是,你不知道3到5年后你会需要什么,但如果你在多个工作模式中都磨练了技能,就能够适当调整不同模式的进度,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自己所需。这就将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所在。
从多方面看,人才市场周期就像产品生命周期,而在当前很多情况下,两者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以移动电话为例:这类产品需求大,利润低,产品生命周期十分短。这就会深刻影响到人才市场。你不会有数年时间发展你需要的人才队伍。等太久的话,你就会失望。
HBR:保持员工及时转换、调整并不容易,特别是对大型传统企业而言。
乔杰夫:这些公司的问题在于它们深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有很多次我都看到大型企业想变得更敏捷,但它们被自身文化和中层管理者牵制。这两大障碍不仅没有给多种工作模式足够支持,还将其视为对自身管理权责的威胁。
但显然你不能全盘否定自身文化。你要找到改善方法,为员工提供可以学习和自我调整的文化。这是可行的,前提是你必须不断消除那些曾经有效,现在已成为障碍的行为,比如已经不能促进敏捷的命令与控制式行为。15年前,管理者掌握知识,但现在系统把控信息。做出这样的转变并不简单。
HBR:我们怎样展开培训,才能管理好你描述的员工队伍?
乔杰夫:放眼未来,将行为榜样化比培训更为重要。公司依然须有领导力培训,只不过这些培训会不断改进。我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堂培训课,前一周都在讲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就是人事管理章程。但现在管理者并不需要学习这些了。
归根结底,你要保持警惕,确保所在组织杜绝所有影响自身灵活性、敏捷性和学习调整能力的行为。作为领导,你应表现得像个家长。你不能简单说一句:“这些是我制定的章程——现在遵守规定吧。”你时刻都要当好一名楷模,表现出你的责任心——永远如此。这种领导力模式非常辛苦。
HBR:但回报是长久的竞争优势,对吗?
乔杰夫:的确如此。回报固然好,但不是二元的。二元意味着,变化不会持续发生,而你突然得到所有好处。但外界变化只会愈加迅猛,你也要不断提速。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虽然这会让你感到沮丧。我们什么时候能不再谈效率这件事?答案是永远不可能。
人们仍在说,我们还处在上次经济衰退的恢复期。从经济学角度看,我能理解,但在公司里使用这种语言并不高明。最好说:“各位同仁,事情就是这样了,将来也不会比现在强多少。所以还是享受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我们一起开心奋斗,一起走向胜利。”这才是成功的秘诀。这样说意味着外界变化将更迅速,所以公司必须用其他方法拆解工作才能跟上变化。拆解工作并不是新鲜事——想一想外包呼叫中心、照片中的人脸识别,或使用承包商。但动态拆解是最新出现的,而且将来会成为强制性的手段。根据技能的适应性和重要性,迅速转变工作地点的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
战略沟通和员工激励的工作将更加艰难,同时也愈发重要。因为员工的情感会受到一定打击:他们很可能感觉自己被捉弄了,而当管理层在沟通中表现得反复无常、遮遮掩掩时,他们会更受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