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消息,官宣下场造车的第1003天,小米在2023年的尾巴带来了小米汽车首场技术发布会,虽然“这次只发技术,不发产品”,但依旧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并不惜力,很多人明显感受到小米技术硬件、软件、AI齐头并进、深度融合,而这背后是公司众多技术研发团队的强有力支撑。
1月4日,第五届小米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颁奖仪式在小米科技园举办。“一体化大压铸技术”和“小米澎湃OS”凭借在创新性、领先性、影响力三个维度的突出表现,双双获得2023年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
据悉,此次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共有超过120个项目参评,为历届最多,其中共有55个项目进入集团复评,涵盖小米各个业务领域,从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产品设计到工艺优化,每一个项目都凝聚了小米工程师们对于先进科技的持续追求。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人车家全生态」正式闭环的元年,也是小米全面跨越式成长的关键年。今年的最高奖项的得主“一体化大压铸技术”和“小米澎湃OS”,敢于跨越技术高峰,为小米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性跨越和重要突破,为完善新战略的完整图景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部分行业媒体一起,与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小米集团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小米集团手机部软件部副总经理张国全以及获奖代表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今年的获奖项目有何亮点?背后搭载了何种深层技术?五年来,百万美金大奖又对小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01、小米澎湃OS,「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核心驱动2023年10月,小米宣布集团战略升级,从“手机×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了历时七年打造的“小米澎湃OS”。随着2023年12月底小米汽车的亮相,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完整闭环。
「人车家全生态」 ,是一个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实现硬件设备实时协同,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作为其核心驱动,小米澎湃OS居功至伟。
首先,「人车家全生态」实现了人、设备、智能服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化。生态为人提供智能服务,人又把智能带给生态,让生态变得更聪明。
小米澎湃OS 凭借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高效连接全球超6亿设备,覆盖了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同时,在AI的全面赋能下,人的操作习惯又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变得更聪明。Xiaomi HyperMind作为小米澎湃 OS 的智能思考中枢,可以充分调动身边设备的多模态感知能力,主动感知和学习人的日常习惯,主动提供自动化建议,让设备更懂人。
其次,「人车家全生态」推动了产品、技术、产业之间实现相互赋能,持续开放。小米坚持“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在过去的13年里布局了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为原则,形成“融合技术栈”,不断赋能产品研发和制造。与此同时,小米还协同产业伙伴,从行业开发者、供应链到智能制造,全链路布局“产业生态”,致力于汇聚全产业势能,让小米澎湃OS成为更开放的操作系统,也让「人车家全生态」成为包容更多可能性的开放生态。
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新战略布局的核心驱动,小米澎湃OS的研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操作系统领域的一大突破,实现了底层重构、跨端智联、主动智能、全域安全、坚持开放生态等五大设计目标,为万物互联时代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了公有底座。
屈恒提到,小米设立百万美金技术大奖的初衷就是去激励小米的工程师文化,以及小米技术立业的文化。
从雷军到小米众多高管,都是工程师出身,因此小米的工程师文化其实是非常浓厚的,但工程师们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就是通常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去展现自己所做的工作,所以小米决定用更加“显性”的方式来鼓励和奖励工程师们。
02、一体化大压铸技术,小米自研制造硬核科技的关键跨越一体化大压铸是推动汽车生产效率提升的一次制造革命,也是小米汽车自研制造硬核科技的一次关键跨越。该技术通过巨型大吨位压铸机,将车身单独、分散的零部件多合一的集成化生产工艺。它的主要特性是生产效率高、零件坚固可靠,是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明珠。
小米超级大压铸全栈自研,不仅自研了材料,还自研了设备集群系统,几乎完成了大压铸产业链里所有环节的自研,充分体现了小米深耕底层技术的巨大决心。
在设计方面,该项目首创一体化大压铸的正向闭环设计方法,发明了超长流程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研究方法、创新提出了大压铸性能设计闭环验证技术,实现了车身轻量化和扭转刚度的全面领先。
在材料方面,小米汽车大压铸团队与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一起合作,自研了多元材料性能AI仿真系统, 进行了1016万次模拟仿真实验,遴选出兼顾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最优合金配方小米泰坦合金。
在制造方面,小米超级压铸技术核心是一台拥有9100吨锁模力、重达718吨的大压铸机,相当于4台波音747的重量,围绕它的是超过60个设备,占地840平方米的大压铸设备集群。除此之外,小米还自建了大压铸工厂,并且完成了大压铸产业链里几乎所有环节的自主开发。
这些成果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高度认可,他们的评价是“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超长流长 结构-材料-工艺-性能 研究方法和材料性能预测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体化大压铸技术”的突破,让小米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量产自研压铸材料和自研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的汽车厂商。小米展现了雄厚的自研制造硬核科技实力,并具备了领先的完整汽车大工业智能制造实力。
03、多年技术沉淀,小米硬核创新进入井喷期2023年8月,小米确立了新十年的战略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表示:2023年小米实现了科技战略升级,着眼长期价值、坚持长期投入。“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小米坚持“技术为本”铁律、坚定投资未来的核心方向。软件硬件深度融合,是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根本保证,而AI则是未来的生产力,也是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之一。在今年百万美金技术大奖评选、项目评估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小米技术硬件、软件、AI的齐头并进和深度融合。
例如,除了上述获奖项目,在硬件创新方向,小米龙晶玻璃、小米龙鳞纤维一次次突破机身材料限制的革命性创新;在机器人方向,CyberDog2 仿生四足机器人等项目充分彰显小米科技硬实力,有力助推国家机器人产业进步。经过13年技术沉淀,小米硬核创新百花齐放,开始进入井喷期。
“技术为本”是小米永不更改的铁律,工程师文化是小米基因里的底色。小米所有技术成绩的背后,是小米工程师文化的薪火相传,是小米16000多名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也是小米13年如一日坚决投入研发的结果。
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约160亿,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总投入的0.53%,预计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小米未来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自2017至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
截至目前,小米技术研发进入 12 个技术领域,包括 5G 移动通信技术、大 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 99 项。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3.5万件专利。202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显示,小米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占比4.1%,首次进入前十。
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表示,“小米希望成为硬核科技的引领者,我们内部简单总结了一下,叫‘两个长期主义’,第一是这个技术对人类要有长期的价值。第二是小米一定会坚持长期投入,因为我们觉得很多硬核科技,包括更新的一些科技探索,一定是长期才能够取得回报的。”
结语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每一次资本的注入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票。如今看来,小米或许是一家真正被低估的技术研发平台,雷军所提的“死磕硬核技术”,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小米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这家公司未来的投入,或许会直接影响整个科技产业的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