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即将迎来国内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然而,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双十一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美国本土零售看来,感恩节之后的购物季应该更受关注,以至于他们无暇顾及大洋彼岸的“热闹场景”。
11月7日讯 世界上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将于本周拉开帷幕,而很多美国人甚至还不知道它的存在。阿里巴巴创造的光棍节在国内声势浩大,但在美国本土却败给了当地的传统购物节——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对美国零售商来说,从本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的购物季已经让他们无暇顾及来自海外的双十一了。
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通过在24小时内提供大量折扣,将光棍节变成了世界上最疯狂的购物狂欢节。从这项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数以百计的品牌参与到了这场网络消费大战,纷纷降价促销,而折扣商品的种类从服装到汽车应有尽有。
然而,与国内的消费盛况相比,参与到光棍节的美国人却寥寥无几。虽然去年的光棍节震惊了美国媒体,但对双十一的报道主要还是停留在美国电视的财经节目和报纸的财经新闻中。大部分美国民众甚至都不清楚它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没有更多的美国人参与到光棍节呢?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美国零售商。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来说,除了“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以外,实在不想再加入什么购物狂欢节了。
“光棍节”被被外媒称作是中国版的“网购星期一”,“网购星期一”指的是“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也是美国一年当中最火爆的购物日之一。在这天,许多商家会在网上商店里提供相当大的折扣幅度吸引顾客。大约从2000年开始,美国亚马逊、eBay等电商企业会在这一天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成为“黑色星期五”的电商版本。
“所有的零售商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传统的购物节——黑色星期五到圣诞节的这段时期,”电子商务分析公司Clavis Insight的主管丹尼·西尔弗曼(Danny Silverman)说道。“参与光棍节会分散精力,从而影响关键时期的销售。”
“参与光棍节将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尤其对那些上市公司来说,黑色星期五到圣诞节这段时期的销售额通常会被作为判断零售商和市场健康状况的指标,”他说道。
除此之外,FreeShipping.com的总裁Tom Caporaso表示,光棍节与美国的退伍军人节撞在了一起——二者都在每年的11月11日举行。退伍军人节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节日,在这一天,全美国人都会放假以向历次战争的退伍军人表示敬意。而在该节日到来之前,一些零售商早计划好了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促销活动,自然也就顾不上大洋彼岸的双十一了。
不过,参加光棍节的美国公司并不是没有。
虽然光棍节在美国本土的知名度不高, 但有几家美国公司确实会在当天参加光棍节活动,包括沃尔玛、梅西百货、服装品牌Gap以及零售品牌Costco等。然而,对这些企业来说,主要的销售群体还是在阿里巴巴购物平台——天猫和淘宝——上购物的中国消费者。在美国国内的促销活动则少的可怜。
事实上,Costco是去年光棍节当天销售量最好的卖家之一。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该公司在1小时内销售量达到了将近314万美元。去年光棍节最受欢迎的品牌还包括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和新百伦。
这对国美零售商来说,光棍节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总体上来看,去年阿里巴巴在光棍节当天创造了143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之下,同时期美国人在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创造的消费总额还不到阿里的一半——58亿美元,虽然创造了美国的当天消费记录,但与光棍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据调查公司Fung Global Retail and Technology的数据,阿里巴巴购物平台在今年双十一的销额预计会在一天内达到200亿美元。
不过,在Caporaso看来,对美国零售商来说,利用光棍节在国内开展促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去年,QVC(美国最大的电视购物公司)、Michael Kors(奢侈品品牌)、Bloomingdale(美国大型百货公司)都分别推出了特殊的促销活动,我们期望,随着今年光棍节的临近,国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的活动,并且能够有更多的品牌加入,”Caporaso说道。因此,美国的消费者应该对光棍节有所关注,因为那天可能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文/zora)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