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AI大模型,飞书打得过钉钉?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图虫创意

随着大模型在协同办公领域的加速落地,一场AI技术军备竞赛正在悄然展开。

11月22日,字节跳动旗下在线办公品牌飞书举行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飞书智能伙伴”等系列AI产品。

据悉,飞书智能伙伴是一个有知识、有记忆,有主动性的AI服务框架,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适合的底层大模型,支持内容总结、内容创作、数据分析、系统搭建等业务场景。目前,飞书智能伙伴已在安克创新、元气森林等企业开展试用,在销售、市场营销等多个工作场景实现了AI提效。此外,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适合的底层大模型。目前,飞书智能伙伴已经支持百川智能、MiniMax、智谱AI等国内大模型。

图源:飞书发布会

尽管飞书有意借助大模型变成一个更开放的协同办公平台,并且还俘获了蔚来、小鹏汽车、元气森林、小米等大客户的芳心,但在协作办公市场上,飞书并不占优势。

从规模来看,钉钉是当前活跃度最高的协同办公产品。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4月协同办公APP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中,钉钉的MAU为1.99亿,排名第一,企业微信以1.02亿位居第二,相比之下,飞书的MAU约为0.12亿,仅钉钉的6%左右,飞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飞”的程度。

一、协同办公竞速大模型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新型AI聊天机器人工具ChatGPT在一夜之间火爆全球互联网,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截至2023年4月,ChatGPT的全球访问量再创新高,达到17.6亿次,仅次于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ChatGPT的火爆让飞书意识到了大模型将全方位改变业态,于是便迅速跟进。2023年4月,飞书宣布推出AI助手“My AI”,具备自动汇总会议纪要、创建报告、优化和续写文字内容等能力,也可以通过对话形式,帮助用户自动创建日程、搜索公司内部知识库等。

时隔七个月,飞书智能伙伴正式亮相,作为My AI的延续和升级,飞书智能伙伴在企业应用层面的落地更进一步。

但飞书还是慢了钉钉一步。

在2023年4月举办的2023春季钉峰会上,钉钉正式宣布全面接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钉钉总裁叶军现场展示了正在测试中的功能。在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用户输入“/”可唤起钉钉的10余项AI能力,包括对话或拍照生成应用、创建可自动学习文档的答疑机器人、自动创作文档文案、智能提取视频会议和群聊消息摘要等功能。

紧接着,在2023年8月举办的2023年钉钉生态大会上,叶军公布了钉钉全面智能化的最新进展:已有17条产品线、55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同时钉钉面向生态伙伴和客户开放智能化底座AI PaaS,并表示“将用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新做一遍”。

事实上,飞书不只是晚于钉钉,在飞书加入AI大战之前,微软的Microsoft早已宣布接入GPT-4,Bing搜索引擎、Edge浏览器均引入了AI工具。在国内,百度的如流接入了自研大模型文心一言,金山办公旗下具备大语言模型能力的人工智能办公应用WPS AI也已开启公测等等。

不过,谢欣认为,整个行业对于大模型的探索都属于非常早期的行为,作为飞书推出的第一版智能伙伴,不一定能在所有方面能都能够让用户满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的地方。

事实的确如此,大模型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无所不能,押注大模型并不能为飞书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大模型还处于快速进化的阶段,综合来看,借助大模型还很难打破飞书的天花板:一方面,在推进大模型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存在多重难题,比如算力面临掣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与行业难以高度融合等等;另一方面,大模型产品还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情况,飞书仍需持续挖掘特色与价值。

在推进大模型落地的过程中,飞书还需要深度解决几个问题,比如如何实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将AI与业务做到真正的结合,以及如何在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业务环节带来实质生产力的提升等等。

可见,飞书在协同办公领域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二、商业化仍是软肋

飞书接入AI技术并推出系列AI产品,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大模型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商业化一直是飞书绕不开的难题。2023年2月,在飞书内部全员会上,谢欣表示,2022年,飞书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也被称为SaaS云上订阅收入)超过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7倍。

根据美国企业软件投资人标准,1亿美元被称作是“半人马”企业。成为“半人马”企业,则意味着这家公司拥有不断滚雪球的机会,并逐渐成为一家足够大、足够厚的平台软件公司。

与此同时,飞书还推出了新的收费标准,商业标准版、专业版、旗舰版分别为单月50-120元/人不等,加速商业化进程。

表面上看起来,飞书的商业化正在加快脚步,但需要指出的是,商业化能力仍是飞书不容忽视的挑战。

首先,在协同办公领域,先发优势极为重要,与钉钉和企业微信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对外开放不同,飞书直到2020年2月才正式开放。这导致飞书在用户规模上距离前两者有着较大差距。飞书用户规模基数少,意味着客户还没有形成付费习惯。钉钉总裁叶军曾表示“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相比于钉钉,飞书的情况或并不会好多少。

其次,飞书主要聚焦大中型企业客户,由于大企业客户往往都有针对性的业务需求,需要私有化部署,因此飞书不得不提高CSM(客户成功团队)队伍规模。2023年年初,谢欣承认“飞书有好几千人”,对比来看,同期钉钉有1400人左右,而企业微信只有数百人。2023年3月,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坦言,“公司对飞书和火山引擎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和Tik Tok,目前来看,投入产出比不是很划算”。

另外,聚焦大中型企业客户也使得飞书持续获客较为困难,大企业客户对协同办公系统和产品的依赖性普遍较高,如果要更换系统或产品,很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业务迁移和学习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企业客户一旦部署相关产品或系统通常不会轻易更换的原因。

最后,飞书目前仍比较适合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使用,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是互联网企业,其思维偏向传统,对于OKR的认知程度也不深,而这些传统企业的工作模式、协同需求等和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飞书几乎是从零开始理解其各种需求,定制开发功能,导致飞书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目前,除了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三国杀”仍在持续外,泛微、致远等国内老牌厂商,以及微软、谷歌等海外巨头的实力也都不容小觑。整体而言,飞书的商业化并非坦途。

三、出海能自救成功吗?

飞书在字节跳动内部被验证后,首先于2019 年4月在海外上市,对标谷歌旗下G suite套件。随后,飞书看到了疫情给协同办公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转头又杀入了国内市场。

但相较于钉钉和企业微信,飞书在国内市场吃到的“蛋糕”并不多,前两者甩开了飞书一大截。随着协同办公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于飞书而言,出海成为了必然选择。

2023年1月,由于国内业务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飞书将业务重心将转移至海外市场,重点在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发展。

事实上,飞书在海外市场的目标相当激进,早在2021年12月,飞书就被曝出计划在五年内实现60亿元的营收,目前看来,60亿营收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

客观而言,飞书出海是有优势的。一方面,钉钉和企业微信尚未大力布局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海外协同办公市场相对成熟,同时国外的企业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低,愿意为产品体验和价值付费。

飞书在海外的确更容易寻找到新的增长机会。根据Statista统计预测,2022年全球协作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40.6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将达到184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CAGR为5.50%。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微软、谷歌、IBM、Zoom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飞书将面临着更加难缠的竞争对手。同时,本地化运营也是一个难题,由于海外企业客户在地域、文化、习惯等存在不同,飞书难免会在推广和获客方面遭遇困难。

国内业务盈利遥遥无期,出海固然可能带来新的机遇,但出海究竟能否为飞书带来转机还是未知数。对于飞书而言,眼下如何将AI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并落地,仍是其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11-28
竞速AI大模型,飞书打得过钉钉?
飞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飞”的程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