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手机高端遇阻,要靠自研系统上位?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自研大模型+自研手机系统,正成为当前国产手机角逐的下一个赛场。

继8月份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 OS4系统,并将华为盘古大模型能力搭载到华为Mate60后,10月份,小米官宣自研澎湃OS系统,逐步取代此前的MIUI系统。同时,新发布的小米14 Pro支持终端侧AI大模型图像处理能力。

在日前vivo举办的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蓝心大模型BlueLM、全新操作系统OriginOS 4,以及自主研发的蓝河操作系统BlueOS。

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周围称,vivo未来将构建“1+2+N”的智能系统体验。

其中,“1”指的是vivo自主研发的通用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BlueLM。“2”代表的是系统全局智能辅助应用“蓝心小V”和以公版APP形式推出的自然语言对话机器人“蓝心千询”。而“N”则代表开发者借助vivo业界首家开源的70亿蓝心大模型以及对应的微调框架和开发套件BlueKit打造的高效、低成本的专属大模型。

OPPO也宣布将在11月16日举办Color OS14发布会,同时还基于Andes GPT大模型打造的新版 AI 助手——新小布1.0开启第一轮公测。

图源:vivo开发者大会

虽说在今年6月底举办的上海MWC会议上,荣耀CEO赵明指出,手机端侧的个人大模型是未来探索方向,这也是荣耀的计划。但相较于其他厂商而言,目前市场暂未流出关于荣耀大模型和自研系统的信息。

那么,为何当前手机纷纷推出自研系统以及自研大模型?vivo又能否在自研系统和自研大模型双层buff加持下,持续打开高端市场呢?

一、加强自主可控、提前布局万物互联

当前国产手机纷纷去“安卓化”,实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来自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安卓开发工程师张奇(化名)告诉,MIUI、Color OS、Origin OS等国产手机厂商操作系统虽叫法不同,但本质上均是基于谷歌安卓开源,厂商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堆自身的东西,最终形成自身的操作系统。

二次开源后的系统虽具有博采众长、帮助互联网厂商节约人力成本等优势。厂商仅需打造出一个安卓APK安卓包,基本能整个安卓系统上使用。

但一旦谷歌底层安卓系统出现漏洞和BUG后,厂商只能等待谷歌官方更新,自身无法修改,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但IOS底层和上层架构均是苹果自己的,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如张奇所言,库克时代的苹果被外界诟病最多的就是挤牙膏式的创新,甚至今年新发布的iPhone15全系在多家电商平台上价格已经跳水。但苹果相对封闭的系统,保证了其系统的流畅性、稳定性,其对果粉形成了较高的黏性。这种粘性不但让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上的份额相对稳定,而且也是苹果对互联网厂商收取30%支付分成的底气。

图源:IDC

除张奇所说的风险外,手机厂商二次自研系统本质上就相当于租房东门面,二次装修后做生意,最担心的问题自然是房东不续租。

华为任正非早在2012年就指出,“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安卓系统不给我们用了,Windows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任正非的担忧,后来也成为现实。当年谷歌禁止华为使用谷歌底层架构,压力之下,华为只能突破层层封锁,不断在自研系统上突破。考虑到当前国际关系以及国产手机纷纷出海,没有哪家厂商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华为”?基于此,通过自研系统降低外界的不确定,进而保证供应链的绝对安全,自然是手机厂商努力的方向。

同时,从智能家居,到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再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5G+AI+物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国产手机自研系统的背后,实则是厂商提前布局万物互联时代。并希望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生态系统,不断夯实自身竞争力,进而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但仍需指出的是,手机厂商自研系统也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一是新老机型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去年vivo发布Origin OS 3.0系统后,vivo很多老机型出现软件无法使用、系统卡顿等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老机型和新系统无法适配。

甚至在不少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更是吐槽称,Origin OS 3.0有些大杂烩,1.0的层级 ,2.0的原子套件和3.0的大文件夹,整个系统有些强行组合,而且系统不是基于最新的安卓13。

面对用户大量的吐槽,vivo给出的解决方案为,保证Origin OS大版本与安卓大版本同步;老机型保持系统更新3—4年,覆盖至少3个安卓大版本;以及明年会有洗心革面的大升级。

搭载小米自研澎湃OS系统的小米14也存在上述问题,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称,小米14Pro澎湃OS系统开机后,一直在转圈圈,希望雷总给自己一个解释。换言之,自研系统真正过渡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图源:抖音

二是自研系统对厂商资金和技术要求极高。以华为鸿蒙系统为例,余承东在2021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曾指出,鸿蒙系统研发和推广费用已经超过500亿元。

虽说当前OV、小米等厂商不缺现金流,但在当前智能手机行业仍未真正走出行业寒冬,OPPO选择解散自研芯片团队,vivo合并子品牌iQOO,厂商纷纷追求降本增效下,其后续是否愿意持续给自研系统团队大量资金支持呢?更现实的问题时,相较于华为而言,其他手机厂商技术内驱力本就不足,后续又要如何持续补齐自身技术短板呢?

三是如何保证生态合作伙伴的稳定?仍以华为鸿蒙系统为例,因鸿蒙系统为全新平台,需APP厂商全部重新开发,整个开发过程中,既需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又需不断解决各种BUG,其工作量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面对终端合作伙伴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手机厂商自然需投入技术人员持续跟进。不仅如此,万物互联时代,APP数量自然会呈井喷式爆发增长,这就要求手机厂商需投入大量商务和技术持续跟进。但由此所带来过高的人力成本,不知手机厂商是否愿意接受?

二、到底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

虽说本次vivo发布的蓝心大模型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共5款,全面覆盖核心场景。但vivo若想在自家终端产品上搭载这一大模型,后续也需对大模型瘦身。

对标ChatGPT来看,OpenAI训练GPT-3时,参数数量和数据训练量分别为1750亿和45TB,GPT-4的训练参数量更是高达1.6万亿。但类似于ChatGPT这样百亿、千亿级别的训练参数,对应上万张GPU的硬件需求,想要完整装入终端产品上并不现实。

图源:Open Al

一方面,参考华为Mate60围绕大模型推出的各类功能来看,这些功能必然会产生海量数据,以及牵扯到用户大量敏感信息,这让本就GPU硬件吃紧的手机厂商们带来进一步的网络带宽、存储等各方面硬件上的压力。

高通高级副总裁Alex Katouzian指出,“随着连接设备和数据流量加速增长,叠加数据中心成本攀升,(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发送到云端。”

针对这一问题,手机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为,云端和终端进行分层,且实现协同处理。

小米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指出,模型训练需要巨大的算力,一定都会在云端进行。而手机端的应用,其实是推理。在推理的时候,模型可以只激活一部分的模块、一部分的神经元来计算。

如栾剑所言,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上,对如写作、建议、文生图等简单大模型能力,可在智能手机终端上完成。对于订票、订酒店等需借助大模型推理的功能,借助云端推理完成。

另一方面,虽说当下Soc芯片、处理器正在升级。其中,新发布的骁龙8Gen3支持百亿参数的模型,OV深度合作的联发科,在其即将推出的天玑9300芯片上也集成了新的AI处理器。

但若这些处理器、Soc芯片占有手机大量内存,其必然会导致手机出现严重卡顿,大模型不但无法带动手机销量增长,反而还会对销量构成反噬。

基于此,目前手机厂商们普遍选择十亿级别的大模型落地,如小米的13亿、OPPO的70亿等。换言之,端云协同、硬件升级、大模型瘦身成为小模型是当前手机厂商将大模型搭载到终端产品上,必须走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为何OPPO会提到共建轻量化大模型端侧部署方案、小米大模型技术主力突破方向为轻量化本地部署的原因所在。

更深层来看,自研大模型+自研系统二者合力,不仅能让手机厂商逐渐告别此前卷硬件、卷拍照、卷跑分的时代,而且能让手机厂商产品更智能,更具有差异化。

但需指出的是,手机厂商卷入大模型时代,也面临着更现实的挑战。一方面,搭载大模型的手机,后续是否会出现续航能力下降、手机发烫、寿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消费者购机时普遍关注的因素。并且厂商如今推出的大模型,是否真的已经完全解决大模型答非所问的情况呢?

另一方面,Similarweb数据显示,ChatGPT6月份的全球访问量环比降幅9.7%、独立访客数量环比下滑5.7%,为ChatGPT2022年11月推出以来首次迎来负增长时代。换言之,用户对大模型新鲜热度已经逐渐减退。

传递到手机厂商身上就是,手机厂商后续推出的大模型手机如何避免仅是功能的简单堆砌,为了大模型而“大模型”。如何真正解决消费者在使用手机中的痛点,并以这些痛点基础,逐步完成消费者的教育,这是手机厂商必须思考的方向之一。

而且和自研系统一样,自研大模型对手机厂商资金要求极高。发布会上周围表示,vivo大模型现在每年20亿-30亿的投入成本,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公司对大模型投入定义为高规格投入,目前没有设置上限。

但自研大模型+自研系统需要手机厂商投入更多现金,其现有资金是否扛得住是一大问题。

三、自研芯片+系统,vivo进入高端?

自研芯片+自研大模型,虽说代表了vivo挺进高端市场的决心,但当下vivo的高端也面临着不小压力。vivo的出圈可简单概括为性价比+强势广告宣传+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据企鹅智库给出vivo的用户画像,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女性用户为主;有六成来自三四线城市,且月收入超过3000的只占据四成。显然,vivo的用户画像是一个年轻但购物力不够的群体,这就导致过去几年vivo高端手机销量始终没有达到高层预期,在高端战略上摇摆不定。

以vivo NEX机型为例,当时它是手机历史首款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手机,后续推出的瀑布屏、双屏等技术方案更是处在业内领先。当时NEX上市后,vivo也给出不少资源支持,但好景不长,2022年NEX系列宣布停产,两年后,NEX事业部更是被关停。

图源:天猫

外界猜测NEX走向灭亡的理由不外乎两个,一是销量惨淡,导致整个系列投入产出比太大;二是NEX除了前期有亮点外,后期没能形成持续性的产品特色。因此NEX的命运就此宣告结束。

而且vivo和OPPO一样,省级代理时代,经销商在公司内部有着极高的话语权。这虽能帮助vivo稳定整体销量大盘,但层层代理流通加价下,让vivo的售价也在不断提高,不少消费者也吐槽称vivo低配高价、高配更高价。

而且为帮助经销商完成库存出清,2022年vivo显得更加焦虑,一年时间先后发布43款新机。但这些新机型和老机型相比,亮点不足,消费者也指责这些新机不少都是套娃机。

不仅仅是vivo,小米、荣耀、OPPO等厂商此前也均因借助套娃机被消费者所指责。同时,今年vivo旗下IQOO芯片罗生门事件,又再次对消费者构成背刺。

因此,自研芯片和自研大模型可以帮助vivo锦上添花。但vivo想要真正进入高端,也需逐渐撕掉低端化、性价比、套娃机等标签,整个销售渠道需同时升级。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当前行业寒冬,vivo并没有选择躺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11-03
vivo手机高端遇阻,要靠自研系统上位?
为何要推出自研系统喝大模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