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消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棵幼苗,是在中国大地上刚刚出现的一棵幼苗,对于我们国家基础研究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说一颗幼苗,就是希望大家要呵护、希望大家要支持,因为这样一个项目走到今天真是非常不容易。
......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由民营企业自主发起,且没有任何回报,用一种慈善基金会的形式、不带功利性地支持基础研究项目,是我们国家需要倡导的。让幼苗在公众的支持声音下长大,你们会非常骄傲的,我相信,5年、10年以后,这个项目会对国家基础研究实力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
10月30日,由腾讯主办的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发布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一结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院士便接受了各家媒体采访,并在采访前留下了一这段开场白。
这个被施一公院士称作「幼苗」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目前国内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该项目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支持最有潜力、最有胆量、最有抱负的科学家“从0到1”,探索人类未达之境。
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每人5年资助2500万元,理论类每人5年资助1500万元。
2023年1月,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期“新基石研究员”,而在刚刚宣布的第二期名单里,共有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在他们当中,有10位“80后”,最年轻的仅有38岁。(文章末附名单表)
施一公在现场表示:“原始创新不可预估、很难计划,基础研究中的‘冷门’和‘热门’也是动态变化的。真正的原始创新肯定是最聪明、最大胆、最有原创性的人做出来的。因此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选人不选项目’。”他补充道,“两期104位研究员的自由探索,一定能在基础研究的最前沿不断突破,为中国科学的长远发展奠定新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发言
“选人不选项目”不拘一格选人才
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计划资助不超过50人,实际入选46名,其中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21位,生物与医学科学25位。46位研究员平均年龄47岁,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其中包括10位“80后”,最年轻的年仅38岁(薛金鑫,清华大学)。还有5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资助。他们来自13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地区)的28家机构,从地域分布来看,天津,济南、武汉,广州等城市首次上榜;从机构来看,研究员的分布也更为广泛,良渚实验室等新型研究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第一次有了“新基石研究员”。新一期研究员,印证着中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徐文东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苏士成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黄秀娟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成为今年入选的“医师科学家”。“医师科学家”,是指独立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临床医生。他们从临床实践中凝练重要科学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从声波和引力波的数学关联到量子增强光学望远镜,从仿生加氢催化到多年生水稻,从一侧大脑管双手到高效清理细胞垃圾……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们的未来研究计划,瞄准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一个个充满壮志雄心的探索之梦。
让科学家们放胆追梦的,正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选人不选项目”。这意味着不对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做项目进度考核。长久、稳定地支持研究员们去做富有挑战性、创新性工作。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来自28家机构
百亿资金十年支持数百位科学家
今年“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终审现场,绝大多数答辩人的PPT里只有一页个人简介和以往荣誉,他们更多地是展示自己对科学问题的设想与思考。也有答辩人略带羞涩地表示:“我参加别的项目答辩,应该不会说这个想法,有点像吹牛。但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十来年。”
评价他们的是近千位具有国际视野、在国内外经历过大型科学项目评审的一流科学家,他们按照‘原创性’、‘重要性’、‘突破性’三个标准,对申报人进行评审。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采取严格的回避制度,同时对任何形式影响评审工作的不当行为“零容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表示:“科学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工作,评审专家认真遵循遴选标准开展学术评价,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监督委员会认为,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评审工作客观公正,符合项目章程的各项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现场发言
作为年轻的科研资助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在持续优化。在评审机制上,今年的初审阶段进行了100%的海外同行评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介绍说:“项目评审分初筛、初审和终审,我们实行了‘断开式评审’,避免同一批专家‘一评到底’。所以在项目的初筛和终审阶段,以国内专家为主进行,初审阶段则由海外专家进行,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体现多样化的科学品味,同时避免人情利益等关系的影响。
同样的优化也体现在项目开放周期的调整。施一公介绍说,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开放“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三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于2025年开放申请。
“经过过去多年努力,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积累了一批自由探索的优秀科学家,因此,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在设立之初的2022和2023年连续开放,回应了科学界期盼。经过两次遴选,104人入选。经过科学委员会认真讨论和总结经验,尊重科学人才成长的规律,坚持入选研究员的高标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在2025年再向科学界开放申请,并形成每两年开放一次的长期制度。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更加符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的初衷和初心。”据介绍,截至2023年10月,腾讯已将100亿元人民币现金全部捐赠至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十年内,将通过“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200到300位杰出科学家。”
科委会代表现场答记者问
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灵活性优势
有人购买了渴望的科学设备,有人招募到优秀的研究助理,有人组织起顶尖国际学术交流……在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员们正在全力开展工作。
社会资金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申报时鼓励科学家提出梦想,也体现在实施时资助强度大、自由支配度高,给予研究员们完全的科研资源支配权和研究路线选择权,一切都从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和基础研究客观规律出发。“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灵活性的优势,探索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有益补充,为研究员 “十年磨一剑”创造安稳的科研环境。
在经费支持之外,“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也为研究员们提供着跨学科、跨地域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全新机会。2023年9月,首届“新基石科学会议”举行,这是以“新基石研究员”为核心的非公开的学术活动,研究员们在会议上分享自己科研想法甚至未发表的工作。参加会议的首期“新基石研究员”胡海岚表示,项目不仅仅是经费支持,更重要地是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和合作的科研环境。
“未来的10-2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离不开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因此,我们通过‘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聚焦原始创新,呼应国家发展需要, 最终助益人类福祉的提升。”
附:第二期(2023年)新基石研究员名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