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谷歌股价暴跌。此前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其中谷歌三季度云收入增速放缓至22%且逊于预期,与微软的同类业务相形见绌,微软和Alphabet都在竞相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盈利。投资者担心谷歌母公司可能会把云计算市场的份额拱手让给微软。
美股周三,谷歌收跌9.51%,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一夜蒸发16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10亿元)。而微软股价则上涨了3.07%。
由于不少企业准备推出人工智能功能,纷纷加大云计算方面的支出,推动微软Azure云服务在2024财年第一财季增速反弹。相比之下,谷歌云计算部门的客户体量普遍较小,无力承担投入带来的巨大风险,从而影响到公司云业务的增速。
微软目前市盈率为28.5倍,而谷歌的市盈率为24.93倍。
两家公司都在竞相挖掘云业务的增长动力。微软专注于已经使用自家许多软件服务的核心业务客户,而谷歌则转向初创企业。
晨星公司分析师阿里·莫加拉比(Ali Mogharabi)表示,“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推动了微软云业务的增长。谷歌大客户的需求与此类似,但该公司在维护的高增长企业和初创公司客户更多,这些客户在成本控制方面更为积极。”
股价下跌表明,投资者担心Alphabet对初创企业的关注和推出人工智能服务的速度放缓,会推迟这项新技术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
谷歌Cloud通过Vertex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功能。在竞争激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竞赛中,谷歌依托DeepMind团队试图将重点从研究转向产品发布。微软则表示,与OpenAI的合作让自己能够更快行动。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在周二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谷歌计划明年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模型,包括备受期待的Gemini。
相比之下,OpenAI的GPT-4模型已经上线有数月时间。谷歌的这一计划让分析人士怀疑,微软是否会在人工智能云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除了公司内部在开发大语言模型解决方案,谷歌还投资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并与Meta的Llama模型合作,为云业务的用户提供各种选择。
谷歌表示,超过一半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都在使用谷歌Cloud云服务,但公司能否依托强大的研究和技术能力从微软和亚马逊的手中赢得更多大企业客户仍有待观察。
帕纳萨斯投资公司(Parnassus Investments)是Alphabet和微软股票的投资者。公司投资组合经理克里希纳·钦塔拉帕利(Krishna Chintalapalli)说,“微软正在利用现有软件的客户关系,而谷歌在这一领域有点像挑战者。”
他说,结果显示,云计算支出主要来自大企业客户,而小企业正在减少支出。
今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应用推动微软云业务同比增长了3个百分点。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约有40%的财富500强公司正在使用OpenAI技术支持的“Copilot”人工智能服务测试版。公司将于下月推出每月订阅费用30美元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插件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将一天的电子邮件内容汇总为快速更新。
分析师表示,这将进一步推动企业采用微软的人工智能服务。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在旗舰级Pixel手机等产品中部署了人工智能,最近还测试在搜索引擎中添加生成式人工智能。
经纪公司D.A.戴维森表示:“与许多其他公司大力宣传自家的人工智能不同,微软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意义的人工智能产品。”
至少有22家券商上调了微软的目标股价,将预期中值上调至400美元,周三微软股价收于每股340.67美元。
许多分析师对Alphabet核心搜索业务的实力仍持乐观态度。但他们警告称,公司云业务的疲软状况将持续下去。
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表示,“目前尚不清楚Alphabet优化云业务的努力有多大,也不知道这一过程中关于客户关系的进展如何,但预计这些不利因素至少还会持续几个季度。”
在大语言模型集合Gemini有望推出之后,人工智能预计将在2023年成为Alphabet的业绩增长动力。
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表示:“Gemini的初步结果非常有前途。”(辰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