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树
编辑:杨博丞
即便是在大模型爆火的今天,商业化的困惑,依然横在AI企业面前。
第四范式终于要敲钟了。
第四范式发布消息称,将于9月18日开始招股至9月21日招股,并计划于9月28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悉,第四范式共将发售1839.6万股股份,每股定价范围为55.6港元至61.16港元。其中90%国际发售,10%公开发售。
根据IPO定价,第四范式对应市值区间为258亿港元至283.8亿港元(约合32.9亿至36.2亿美元)。
对第四范式来说,能够成功上市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毕竟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范式第四次向港股发起上市冲击。
不过,上市能解的,只是第四范式的燃眉之急。着急上市背后,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巨额的亏损,看不见何时盈利。第四范式三次在招股书失效后火速提交招股书的动作来看,这一次上市,也少不了背后资本退出的压力以及继续融钱的紧迫感。
这不只是第四范式存在的问题,曾经红极一时的AI独角兽们都难解商业化的难题。即便是在大模型爆火的今天,商业化的困惑,依然横在旷视、商汤和第四范式的面前。
至于上市之后的表现如何,可以参考前辈商汤。趁着大模型的热度,一路跌到底的商汤股价有了短暂的回升,而后又是一路下跌。
商汤股价K线(图片来源:腾讯自选股截图)
不过,能上市融到钱,至少可以给第四范式续续航,至于能否再次扬帆起航,那还得看企业未来的走向。
招股书中的新变化:增速放缓、大客户不稳定之前就曾经详细的谈到过第四范式三试港股的路程。(第四范式三试港股)。这一次,我们在港交所找到了第四范式聆讯后提交的最新版招股书,其中财务数据已经更新到了2023年3月31日。
数据更新后,我们也能更直观的看到第四范式的近况。
营收的确在不断增长,但速度却有所放缓。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一季度期间,第四范式营收为9.42亿元、20.18亿元、30.83亿元和6.44亿元。在这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114.2%,不过2022年同比增长52.7%。
亏损还在继续,有小幅度收窄。数据显示,第四范式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50亿元、18.02亿元、16.53亿元和3.0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90亿元、5.59亿元、5.04亿元和0.65亿元。
具体业务来看,第四范式愈发依赖第三方定制业务,这也一定程度给回款带来压力。
第四范式收入明细图(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从2020年到2023年一季度,第四范式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收入占比在逐渐超过先知平台及产品。
第四范式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主要的业务是与第三方定制的AI硬件 (服务器) 、定制开发服务。这种定制性服务,更多的是项目制,更简单的可以被理解成外包制。
这里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客户不稳定。
在招股书中前五大客户的介绍部分,几乎每一年换一个,长期留存的大客户仅一家客户H。
更重要的是,第四范式在应用定制及开发服务这项业务中,由第四范式直签的客户仅占三层,剩下近七层的客户以及收入都是来自于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客户。
此前,采访过的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曾对此表示,直签客户占比较低会影响公司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除此之外,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第四范式的议价权和应收账款。
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截至2020年、2021年、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3月31日,第四范式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2.63亿元、7.78亿元、14.93亿元及14.94亿元。
第四范式能借上大模型的东风么?招股书中呈现的问题,归根究底还是AI商业化的难题。
从2019年开始,包括AI四小龙、格灵深瞳以及第四范式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困境。AI商业化受阻,看不清盈利的未来,这也导致市场对AI信心骤减,难拿融资,不得不寻求上市以获得资金上喘息的机会。
行业大难题,在大模型到来的时候,看似有了新的注解。
和商汤一样,第四范式也想抓住大模型的风口。4月底,第四范式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大模型产品“式说3.0”,场景瞄向B端。
这里有一个矛盾点。“式说3.0”展露的是生成式AI的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然后生成新的、创新的内容。目前,生成式AI主要落地的场景在于艺术创作、新闻写作等。
但回到第四范式本身来看,第四范式一直做的是决策类AI,其实需要的是判断“是与非”的能力。决策AI工作方式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和提取模式,然后用这些模式来做出决策,落地场景主要在金融投资、医疗诊断上。
生成式AI和决策类AI这两者可以说是AI能力的两大类别。而一直身处决策类AI赛道的第四范式,在生成式AI爆火之下,也跑过来推生成式AI相关产品。的确,这也可以被理解为,正常的业务拓展。
但业务拓展背后,必然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人才。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657亿、12.495亿、16.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42.88%,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均超过50%。
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亏损的主因之一。而现阶段下,在原有业务商业化受阻的同时,开展生成式AI的相关业务,或许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更大的研发投入。
另外,第四范式展示出来的“式说3.0”的能力还是在的图片理解、多轮对话、写小说、迅速画图等。目前市面上,百度、腾讯、阿里以及同类型企业商汤都也正在做同样的事情,瞄准的客户群体除了C端之外,同样锁定在B端上。
且不说生成式大模型未来的商业化是否顺利,仅竞争对手来说,给到第四范式的压力并不小。
不过,在“式说3.0”发布的之初,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对其未来的构想在于,「AIGS」(AI-Generated Software),即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
戴文渊表示,目前这些B端软件极为复杂的交互体验,以及复杂性带来的极低开发效率,恰恰为生成式AI留下足够大的重构和改造空间。
第四范式对AIGS战略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就是指基于式说大模型背后的Copilot+COT能力,把企业软件改造成新型的交互范式,并在新型交互上不断地学习软件的使用过程,形成领域软件的「思维链」。
在产品发布会时,戴文渊甚至坦言,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积极将进入的是一个10万亿量级的市场。
不过,AIGS战略表现暂时还未在招股书中呈现出来。至于未来的表现如何,还是交给时间和市场来印证。
结语回头来看,第四范式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所折射的是整个AI产业商业化的困境与挑战。尽管面临巨额的亏损和竞争压力,第四范式依然展望未来,试图在生成式AI的大风口中寻找新的商业机遇。
不过,上市也不是终点,到目前为止,AI企业中只有格灵深瞳在2022年打破了难盈利的魔咒。
还是此前的那句话,对于AI企业来说,要么成为Open AI那种,就单纯的追求极致的技术,要么就像格灵深瞳那样,做好几个应用层能赚到钱,给资本市场一个交代。
最后,无论是商业化的难题,还是新业务的探索,都需要时间和市场的真实反馈来验证。对第四范式而言,上市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持续创新,为自己在这片广袤的AI市场中找到一个稳固的立足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