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始终学不会“入乡随俗”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一款堪称职场社交鼻祖的App突然宣布离场。

北京时间5月9日,领英中国本土化求职平台宣布关停。官方公开信表示,“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务。届时,包括移动端App、桌面端网站和微信小程序等所有领英职场的产品和服务将停止。在过渡期间,用户仍将可以使用下载资料等服务。

至于为何选择关停,领英给出的解释是:

「尽管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领英职场始终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使我们最终做出了停止服务的决定。」

图源:公开信截图

除了停服之外,领英还宣布了针对中国区的裁员计划。

领英表示,公司高级副总裁Mohak Shroff和领英中国总裁陆坚将召开中国全员会议,与中国同事沟通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包括停止在中国设立产品和工程团队,以及缩减职能、业务和营销部门的岗位。

目前,领英在中国的业务几近全部裁撤,但这并不代表领英完全撤离中国。

对于接下来的安排,领英表示,未来会把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点放在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人才招聘、品牌营销和技能培训上,以及帮助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国际化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也就是说,接下来领英在中国的业务更偏向于To B,为企业服务。

资料显示,LinkedIn(领英)创建于2003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是一家以商业客户为导向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

2012年5月,领英以1.19亿美元收购SlideShare在线文档共享服务商。2013年4月,领英又收购了知名移动新闻阅读应用Pulse。

2016年6月,全球科技巨头微软“相中”了领英,宣布将以262亿美元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领英从此背靠上了微软这棵大树。

图源:IC photo

尽管领英在全球混的风生水起,但它在中国市场走得却并不顺利。

2014年2月,Linkedin公布了中文名称“领英”,并发布了简体中文测试版,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彼时,领英已积累400万中国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亿的注册用户,同时还入驻了200个海外市场。可以说,领英进军中国在当时看来是势在必赢。

为了了解本地市场,领英选择了红杉中国和宽带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不仅拥有人脉资源的优势,也更容易按照中国方式运作。

初到中国发展,领英凭借着商业定位和职业定位,吸引了一大批商业用户和职场精英。与此同时,其弊端也在逐步凸显——领英得到了职场精英用户的青睐,却无法吸引大众用户。

时任领英中国区总裁的沈博阳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领英中国不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团队,在产品上,不能做机械的复制粘贴,而是更多地做本土化的东西。」

为了解决下沉市场问题,2015年6月,沈博阳带领团队推出了职场社交App“赤兔”。由于“赤兔”集成了微信、网易邮箱等中国常用软件的相关功能,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因此在上线后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留存和活跃度也都远优于全球化的领英App。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迟迟无法推进“匿名社交”以及本土化业务团队与总部难以捏合等因素,在苦苦支撑1438天之后,2019年7月31日,赤兔正式宣告下线。

图源网络

沈博阳曾在个人公众号上讲述了创立赤兔和运行三年来的跌宕起伏。在他看来,赤兔最终无法持续吸引用户的原因包括无法切中中国市场职场社交需求、工作中领英内部阻力过大、产品迭代节奏慢大等。

起初,领英走的是社交招聘的发展路线,更多是一种“名片式求职”——用户可以在微信的个人档案中同时展示领英的个人档案,点开之后,可以保存和分享名片。

可问题在于,中国用户偏好“匿名社区+实名认证”的形式,而领英的产品社交功能只限于实名认证。

这样虽说提高了用户个人档案的价值和真实性,却也给用户增加了不少顾虑,人们不敢在平台中公开吐槽、坦露真言,因此平台难触及到用户的根本需求。

另外,沈博阳曾坦言:「在公司内部,尤其是总部某些同事眼中,赤兔代表了中国团队对于创业和独立发展的执念,也因此从第一天开始,就不被这些人所祝福。」

沈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总部对于业务独立并剥离有所忌惮。关于这一点,他曾经公开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2014年,领英中国刚创立的时候,沈南鹏(现任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问沈博阳领英App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沈博阳回答说,是支持手机号注册。

沈博阳说这话的缘由,是由于领英当时仅支持电子邮箱号注册,而非中国市场用户熟悉的手机号注册习惯。

在一般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手机号注册这个功能从测试到上线,前后只需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可是领英前后耗费了两年时间才正式上线。

不仅如此,在沈博阳看来,领英之于赤兔,好比QQ之于微信。他想通过领英App为赤兔开路,结果发现领英总部安全部门的一些同事,对赤兔严防死守。这导致赤兔最后只能调用公开API接口来和领英对接,几乎没用上任何内部接口。

「一些同事,总是在试图用全球的标准来要求中国,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决定。」

可以看出,领英在进入中国后始终没有真正了解本地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变得“水土不服”。

图源:IC photo

2017年6月,沈博阳辞职离开领英。次年,陆坚(曾在苹果任职,后担任沪江教育合伙人、盛大集团副总裁)接任中国区总裁,继续致力于帮助领英实现本地化。

与沈博阳主打人才金字塔底层的向式不同,在陆坚看来,领英应该聚焦在比较高端的人才上。他提出其他与招聘平台错开竞争,确立了“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的产品策略,主打为中高端职场人士提供社交链接以及职业指南、职场必修课和薪资洞察等价值。

​在陆坚的规划里,职场人无论处于哪一发展阶段,领英都能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诉求。但两年过去,这一战略效果甚微。 

而在这期间,领英也并未对外披露中高端职场招聘和职场发展业务的具体进展,陆坚多数时候对外谈论领英在出海业务上的市场潜力,并且强调“本质上领英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沈陆二人的战略方向相悖,发展策略摇摆的同时,领英也因内容监管力度不足,使用户受到虚假信息、隐私泄露乃至杀猪盘的侵害。

2021年3月,领英暂停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于10月份推出了“领英职场(InCareer)”,宣布不再提供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仅专注于发布招聘信息。

对此官方的解释是,「基于竞争优势及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考量」。

图源:IC photo

在领英作为社交软件使用时,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建立自己的职业形象,扩大职场社交圈子,而且还可以获取行业资讯,发表自己的观点。随着领英“阉割”掉了自己最能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功能,其产品体验也大受影响。

作为对比,领英的对手却在不断加速对本土招聘市场的占领:BOSS直聘宣布进入蓝领招聘市场,还推出了直播招聘形式;猎聘、前程无忧则拓展了更多企业服务;脉脉也开始发力互联网招聘,推出“公司点评”“脉脉高聘”等新功能......

无论是理念还是产品,这些竞争对手都比领英领先一个时代。多重压力之下,领英的产品月活逐渐下降。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3年3月,领英App月活为95.96万,远不及前程无忧的1845.98万、BOSS直聘的1728.45万和智联招聘的1082.29万。

作为全球职业社交的鼻祖,领英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还是以失败告终。如今,领英在中国市场的角色也退回到“只为中国出海公司在海外提供相关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领英职场发布关停的消息后,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发文为自家站台,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欢迎领英中国用户、企业来到脉脉,共创新格局、新时代」。

图源:脉脉

领英离场,但国内招聘平台的竞争仍在继续,至于谁会接收领英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5-12
领英,始终学不会“入乡随俗”
失意,似乎是一种必然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