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末,年终奖“两极分化”的现象格外严重。
一方面有企业传出绝年终奖的消息,如长荣海运给员工多发52个月的薪资作为年终奖、米哈游2022年年终奖有高达108个月的工资(后被辟谣为假消息);另一方面则是往年豪气的互联网、地产等行业的年终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甚至取消年终奖。
(百度同事圈关于ACE(智能交通事业部)全员无年终的讨论)
中智咨询《2022年企业年终奖发放计划调研报告》显示,74%的企业计划发放年终奖,人均2.19万元,从不同行业年终奖水平来看,金融行业以平均4.6万元领跑各行业,其次是高科技行业平均4.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了2022年“别人家的年终奖”,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每个汽车人是否收到了心满意足的年终奖?
并非都是“香饽饽”
时代财经报道,比亚迪青海工厂员工2021年的年终奖最高达18万-20万元。据悉,比亚迪2021年的年终奖是2022年8月发放的,其2022年的奖金或许更值得期待。
高额的年终奖,与比亚迪的市场表现有关。根据比亚迪相关公告显示,其2021年、2022年终端市场销量分别为74万辆、186.8万辆,接连创下纪录。在脉脉的年终奖爆料话题下,认证为长城汽车员工的网友表示“(长城汽车的)年终奖为3-6个月工资” ;也有认证为小鹏汽车员工的网友则表示其年终奖为3个月工资。
(脉脉网友爆料车企年终奖)
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洗牌也在加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人的薪酬福利迥乎不同。尤其是对造车新势力来说,过去这一年的增长出现阶段性乏力,而这也影响到汽车人的“钱袋子”。
2022年11月,威马汽车发布全员内部信,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脉脉上,理想汽车员工表示今年春节无福利,“年终奖半折”。此外,还有认证为小米员工的网友表示,“因为造车,没有年会,没有奖品,甚至年终奖还不知道有没有。”
整体来说,并非每个汽车人都能分到一杯羹。
行业景气风向标
年终奖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行业景气程度风向标,折射出行业的兴衰变迁和发展趋势。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提前三年完成了20%渗透率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汽车人也从中享受到了红利,以动力电池为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A股27家动力电池概念企业累计员工总数为68.55万人,而2021年初为39.8万人,一年半时间内增长了28.7万人。
据脉脉《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3》,在2022年整体招聘需求和互联网人才需求下行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招聘仍在扩张,职位量增长近2倍。
智联招聘智联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则显示,2022年前5个月,新能源岗位平均招聘薪酬为每月10867元,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每月9865元。
进入2023年,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出,有业内人士指出,受2022年过度透支市场需求,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预计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承受一定的压力,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或将很难保持前两年的增速,行业进入一个整合、洗牌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提前进入淘汰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烈度将加剧。
当新能源汽车进入缓慢增长期,汽车人明年的年终奖又会是怎样的走势呢?无论是皆大欢喜,还是平淡乏味,亦或是惨淡收场,历经2022“寒气”的打工人,对年终奖的心态都在趋向求稳。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创业和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飞曾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企业已经习惯用年终奖作为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雇员的重要手段,但面对当下的宏观环境,企业要用好固定工资和福利,稳定员工队伍和提振组织氛围的“基本盘”,同时加强绩效薪酬公平感的管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