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田小梦)从“IDC咨询”获悉,IDC总结并给出了对202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的十大洞察,具体内容如下:
洞察一:
智能终端市场硬件、软件和服务走向一体化
“As a Service(即服务)”要素将进一步整合进生态布局和渠道发展当中。厂商在硬件的基础上,将更加着重通过优化软件系统和完善服务模式,从而扩展生态布局和提升用户体验。IDC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出货量增长超过6%,将有24%的IT渠道商在硬件销售基础上,也同时提供软件和服务。
洞察二:
国内消费终端平台各自为阵的状态将持续
各大生态平台将以商业化为优先考虑而横向拓展品类寻求发展。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头部厂商自建生态的发展模式,将延续到消费物联网时期。头部厂商的生态相对分散,难以彼此协调和达成共识,而少数生态平台的联合难以覆盖绝大多数用户,这使得短期而言,国内消费终端平台将各自寻求跨场景多品类横向发展模式,充分扩展自有平台用户和建立生态护城河,以在激烈的消费终端市场竞争中胜出。
洞察三:
从“手机+X”到“人+X”
构建“人+X”分布式入口将成为终端设备的发展方向。过去五年,终端分布式入口一直以“手机+X”模式为主布局,即手机依然起到核心作用,其他入口型终端设备作为主要空间或应用场景的重要交互节点而布局。随着跨端操作系统、人机交互、软件多端适配以及环境智能等多方面的技术提升和应用发展,分布式入口构建模式即将进入2.0阶段“人+X”,即更加强调用户在场景流转和设备转换间的主体作用,信息随人走,而连接重点也从过去的强调速度发展到强调无缝连接。
洞察四:
传感技术将成为交互中的重中之重
具有3D空间性和运动性感知能力的传感技术将逐渐扩展终端应用。各类雷达,摄像头,陀螺仪,重力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及手势体态识别,肌电信号等生物传感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游戏娱乐、运动健康、家居控制及智慧出行等场景及其设备上。IDC预计,2023年中国搭载3D空间性和运动性传感技术的终端设备将超过40%。
洞察五:
长期消费升级与短期的消费K型化并存
短期内各产品主流价格段竞争加剧导致下移,高端市场受到影响有限。IDC预计,2023年消费终端市场¥3000以上产品占比将达到30%,出货量同比增长13%;而¥1000以下产品占比将达到36%,出货量同比增长10%。
洞察六:
消费人群分布逐渐向理性自主型偏移
科技先锋族、时尚潮人族、健康养生族等拥有明确选购取向的消费群体将增长。智能终端用户的消费决策更加趋向理性、谨慎。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意图明确,对于某些产品性能或特征将更加看重。IDC预计,2023年科技先锋族占比将超过12%;健康养生族占比将超过8%。银发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消费力量,占比将超过6%。
洞察七:
汽车市场在各方角力中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将迎来商业模式变革
汽车市场呈现产品迭代加快,供应链消费化和渠道透明化等特征。IDC预计,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到6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0%。随着汽车电动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车门槛,汽车产品迭代有所加快,汽车市场商业模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另外,汽车智能化也在推动其消费电子产品的属性增强,具体表现为软件更新加速产品迭代的同时,带动软件供应商直面消费者,渠道构成也因逐渐融入更多消费电子元素而更加透明。
洞察八:
云终端技术进一步应用与落地
云终端技术在云游戏终端,虚拟化终端,商业办公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IDC预计,2023年云终端市场出货量增长22%。其中,教育、政府和医疗行业对于云终端需求不断提升,而电信和制造业成为推动云终端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洞察九:混合办公将加速渗透
混合办公对数据云端化和协同工具的需求不断提高。IDC预计,2023年未来工作市场规模增长22%。数据应用随时随地获取和协同工具是提升混合办公效率的重要方面。
洞察十:不确定性加剧
2023年在汇率波动,疫情,供应链等方面依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将有可能导致接下来的一年出现个别突发状况,从而对整体终端市场产生间歇性影响。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