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石闻天
编辑/彭箫恒
题图/IC Photo
在国内电商市场逐渐接近天花板之后,拼多多尝试在海外复制当年的爆发式增长。
面对亚马逊一家独大的局面,卖家们早就在寻找新的平台,希望摆脱依赖。而此次拼多多的尝试,或许大多数跨境人也都乐见其成。但是,值得担忧的是,想要打赢跨境流量争夺战,一直以来都并非易事。
激烈竞争之下,拼多多现在去做海外电商,擅长“砍一刀”模式的拼多多机会还大吗?
01.拼多多为什么要出海?
跨境电商是全世界目前最热的赛道,拼多多选择出海是大势所趋。
9月1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在海外上线,该平台命名为Temu,App Store应用详情页显示意为“Team Up,Price Down”,与国内名拼多多的意思相近,即买得人越多,价格越低,但目前APP中并没有出现“砍一刀”和拼单的营销方式。
据「氢消费」从内部人士了解到,2019年开始,拼多多其实已经开始试水国际业务。去年陈磊接手拼多多后,并没有停止相关的准备工作,现在招商是水到渠成;此外从2021年开始,拼多多在国内的火箭式增长已经逼近天花板,走向海外是趋势所在。
从2021年开始,拼多多出现用户与收入增长放缓的迹象,也同样是在2021年,拼多多开始将战略重点从销售和营销,转向研发,重仓农业。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陈磊回应了营收增速放缓,“拼多多消费用户和月活用户已经达到较高基数,整体用户增长放缓难以避免。”
也正是基于此,在国内市场流量见顶、用户数逼近天花板的情形下,拼多多转向海外市场无疑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选择美国做第一站,「氢消费」认为,拼多多落地美国有一定道理。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很强,同时,其线上消费占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美国的电商市场除亚马逊占比约41%之外,其他相对分散,可以说该市场仍有机会。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拼多多找准市场锚点,发力美国市场,这也正是国内出海企业必争之地。“内卷”之下,海外跨境会更热闹。
02.跨境业务是长期投入
出海商家在海外选择平台,所面临的困难相比国内市场更多。
不过流量和运营从来不是拼多多的难题,但是做跨境业务是一项长期投入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物流、供应链、合规,这三点才是拼多多跨境业务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进军美国电商市场,事实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
数据显示,亚马逊占据41%的份额,第二名是Shopify占10.3%,第三名沃尔玛为6.6%,第四名eBay 为4.2%。这些巨头市场根基扎实,实力雄厚。
拼多多选择美国,就意味着面临的竞争不仅再是国内的老对手阿里、京东,更要与亚马逊、eBay这些国际巨头“短兵相接”,以及后起之秀Shein。
这场交手中,拼多多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客场作战”。
许多在国内有过优秀战绩的企业出海之后往往会水土不服,因为出海也意味着要面临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偏好差异、不同国家之间法律与文化的差异。如何快速地适应客场作战的节奏也是拼多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还有如何快速搭建起高效的物流配送团队,如何在广告费高昂的情境之下实现快速的用户增长。
USPS、UPS、联邦快递和亚马逊物流这四大承运商揽下了美国98%的包裹。美国发快递每单成本约12美元。倘若同样以廉价商品切入,拼多多也面临如何提高客单价、降低物流成本的问题。
国内的模式,并不容易复制。在国内曾经创造过增长神话的拼多多,毕竟没有当年的便利条件。此外,在美国市场,广告主投放主要有两类:一是Google关键词搜索;二是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美国为例,CPS(每订单用户成本)约20美元,欧洲情况近似,东南亚则为5美元-8美元。要想赢得客户,着实不易。
当然,拼杀市场有一套的拼多多也有自身优势。国内互联网和电商的发达程度不亚于任何发达国家。国内电商市场的沉淀为拼多多积攒了足够多的势能,其中最重要的资产便是海量的国内商家。
目前,拼多多的跨境项目招商指南表明,入驻商家无需缴纳任何费用,零元入驻零佣金。并且无需任何复杂的运营操作,与对应的招商小二确认选品及价格即可。在让包括没有跨境经验的商家快速入局并上手,拼多多应该有一定的能力。
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物流、仓储,高效地链接国内商家与美国消费者,既让商家和平台获取合理的利润,也能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这也是拼多多跨境项目能否破冰的关键之处。
03.挖阿里墙角,能否快速催熟商家入驻?
对于卖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招商门槛、以及如何入驻。对于拼多多,卖家的入驻情况也直接关系征战海外市场的节奏和时间表。
「氢消费」从获得的一份“拼多多《跨境电商招商指南》”获悉,拼多多的入驻门槛并不高。指南中明确,“商家入驻拼多多跨境平台,无需缴纳任何费用,0元入驻,0佣金”。指南中还特别注明,“面向北美市场,商家无需复杂的运营手续,和对应的招商小二确认选品和价格即可”。
品类上则进行全品类招商。招商品类既包含传统的服饰鞋子、箱包配饰、珠宝首饰等,也包括母婴用品、童装玩具、运动户外等近两年增长较快的品类,以及3C数码、小家电、手机和配件、汽配摩托、宠物用品等热门类目。
在入驻要求上,该指南强调三点,具有开发设计、生产拍摄的团队和能力;能够保障产能、产品质量,且生产和库存稳定的源头工厂和贸易商;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特别强调了“具有跨境电商平台经验的优先”(比如亚马逊、沃尔玛、速卖通、希音、eBay、虾皮等),具有独立站经验的商家优先。
此外,「氢消费」通过内部人士了解到,拼多多一直持续在挖阿里国际站员工的“墙角”,目的在于快速搬运做外贸的商家入驻拼多多,这样的优势是,可以极大提高构建供应链的效率,让拼多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聚集商家以及品牌入驻。
不过风险在于,当所有商家都已经入驻进来后,按照此前拼多多在国内电商的做法,再开始淘汰人员,在海外跨境业务“内卷”起来,而对于阿里集团来说,似乎出台竞业协议是有效的“狙击”拼多多海外业务的方式之一。
「氢消费」在和业内人士交流中获悉,做品牌讲品质才是中国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前「氢消费」走访宁波以及嘉兴平湖等产业带,多家跨境电商卖家表示高质量出海已经形成定论。
“走向海外的商品,需要在品质和价格上都有保证,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和‘内卷’了;对于出海的商家们来说,选择平台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商品的真正价值。”一位产业带商家对「氢消费」表示。
04.出海面对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跨境电商出海最大的挑战。除了市场规则下知识产权、内容合规、产品输出等问题,更多的是当地政策、宗教、文化、法律规定等的差异化造成了“出海的不确定性”。
拼多多也不例外。
在开展业务前,拼多多就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准则的调研。如减少违反劳工派遣、税务税收、海关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风险。
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拼多多在国内存在用工问题。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员工加班到凌晨后猝死,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
2021年1月4日,拼多多“临时工”在某社交平台上回应,酿成一波公关灾难,事件陡然升级。
2021年1月7日,又有拼多多员工在某社交平台爆料:拼多多第二位“猛士”倒下了。后官方澄清为肠痉挛紧急送医,所幸人无大碍。一场虚惊刚过,第二天就有拼多多员工从家中跳楼自杀,1月9日拼多多证实了这一消息,舆论再次哗然。
2021年1月10日晚,前拼多多员工“王太虚”发视频爆料,称自己因“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而被拼多多开除。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TikTok因卷入英国团队抱怨中国领导层实施无底线加班工作文化的新闻,曾在国内互联网舆论端引发大量关注,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TikTok在欧美市场扩张受阻的深层次原因。
这些都值得拼多多在探索海外业务进行思考和吸取教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外监管的严格,实际上是帮助商家建立品牌信任的一种引导。
信任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础,违规会加剧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鸿沟。它不仅破坏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伤害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可能产生不良的价值观导向,破坏社会风气,而这一切最终损害的是商家自身的品牌形象。
拼多多如果沿用过去粗犷的模式很可能会碰壁,无论国内还是海外,要真正把事业做长远,“合规”两字永远不能丢。
05.结语
新冠疫情反复、欧美消费低迷,大卖家小卖家总体承压,应该学会多渠道运营,增加收入来源,对冲单一平台的风险,应该从此前亚马逊对中国卖家的不对等待遇中吸取教训。
「氢消费」通过和多位从事海外跨境业务的卖家沟通了解到,拼多多的出现对于中国跨境电商打开新通道总体是好事。
如果拼多多携中国大量制造产能,以性价比产品形态打入海外电商市场感觉还是有机会的。毕竟国外市场巨大,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量还是非常有规模的。
当然,在国外具体怎么做,也要看切入的市场以及在当地的营销和引流策略是否得当。还有就是能否更好地做好当地需求市场和企业制造之间的协调匹配。
此外,除了低价围剿外,经营模式也遭人长期诟病,例如“砍一刀”病毒式扩散、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货不对版等毛病多多。对于拼多多来说,国内打法嫁接到国外一定会危险重重,到时候是否会水土不服,我们还不得而知。
行事低调的黄峥把巴菲特视为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人,正如他在2006年那场午宴上说的那样,“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可能是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但拼多多进军美国市场,注定不是简简单单的。
拼多多这些年在国内市场所形成的流量和用户优势,能否帮它打赢海外之战,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