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
编辑|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之间的“战火”,正迅速蔓延至海外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7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9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6.5%,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1-7月,国内汽车累计出口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2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是重要增长点。2022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5.4万辆,同比增长37.6%,环比增长89.9%,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另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中,西欧市场占比34%,比利时是上半年从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ID:ilovedonews)表示,在去碳化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欧洲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排放法规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呈几何式增长,欧洲也因此迅速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布局海外市场的战略制高点。
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中国汽车出海的局面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锚定欧洲市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出海浪潮正在席卷而来。蔚来、爱驰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等早已进军欧洲市场,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事实上,不只是造车新势力,上汽、一汽、吉利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能源产品线也纷纷进军欧洲市场。
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最大的经销商之一Hedin Mobility进行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并将于今年10月交付;8月9日,长城汽车与埃米尔福莱(Emil Frey)集团就魏牌和欧拉在欧洲市场的进口和分销达成战略合作。据悉,在此战略合作的推动下,长城汽车拓展欧洲市场的进程加快,作为率先进入德国市场的魏牌摩卡PHEV和欧拉好猫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交付。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汽车消费也在恢复;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取得的优势;欧美等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等这些因素,成为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动能。”
欧洲市场之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各国的碳排政策正不断趋严。
2022年6月,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通过了一份报告,报告主张从2035年起停止在欧盟销售新的燃油车,该禁售令也包含了混合动力汽车。
据悉,此报告还囊括了诸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要求,包括2030年,欧盟境内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要减少100%,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同时,到2025年欧洲将建设超过100万个充电站,到2030年将建设350万个充电站。此外,高速公路每60公里,必须安装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必须配置一座加氢站。
同样是在6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取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购买者的1500英镑补贴,英国政府还表示,此后补贴的重点将转向新型充电式电动出租车、摩托车、小货车、卡车和轮椅无障碍车辆等。
根据欧盟和英国的种种举措,可以窥得欧洲各国全面转向电动化的意愿非常坚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各国中,挪威对待碳排放法规的态度最为严苛,甚至直接叫停了燃油车的销售,并要求2025年之前国内所销售的新车必须为新能源汽车。挪威公路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该国新车销量为176276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已超过65%。
为了继续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挪威还推行了一些列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比如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减免关税和增值税,较同级别燃油车能节省8-10万元人民币。此外,新能源汽车还能节省至少50%的通行费,以及享受路权优惠等等。
申万宏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部分国家和车企公开禁售油车时间表的背景下,全欧洲停售燃油车是水到渠成的。同时,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的维度,欧盟减碳的力度只会只增不减,这将使得欧洲电动车的推广有了长期的托底和保障。按照预测,未来14年欧洲电动车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5%。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锚定欧洲市场的另外一个因素在于,受到疫情、缺芯的影响,欧洲汽车厂商的供应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而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备、生产能力稳定,因此最能填补欧洲汽车市场供给不足的缺口。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382.94万辆。从地区来看,欧洲仍是全球因缺芯导致汽车累计减产量最大的地区。
上述行业人士告诉,在燃油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较欧洲汽车品牌有着不小的距离,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欧洲市场立足并扎根,“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欧洲市场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新的增量市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仍存隐忧
欧洲市场有望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新的增长极,但同时也有一些挑战不同忽视。
销售渠道等本土化运营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和租车公司合作,把车交给租车公司运营;二是与当地大型经销商合作;三是建立自营销售网络、补能网络以及售后服务体系。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海外的销售大多采取前两种授权式布局,这种销售模式虽然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却缺乏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后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爱驰汽车、威马汽车和比亚迪。
相比之下,通过第三种方式进入欧洲市场的有蔚来和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小鹏在瑞典、荷兰、丹麦和挪威开出四家直营店,并宣布近两年将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资。
蔚来董事长、CEO李斌曾表示,蔚来在每个市场的商业模式是一样的,即采取基础设施先行、直营直销、服务用户的模式。“我们不光卖车,我们更希望打造一个以车为起点的社区。”不过,自营的道路似乎并不容易走通。进入挪威市场时,蔚来在当地开展换电服务,曾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建设20座第二代换电站,但目前仅有一座换电站运营,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在7月初表示,2021年低估了实际难度,没有完成计划,欧洲还处在先导试点阶段。
此外,欧洲市场还设置了严苛的技术壁垒,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出海的另一挑战。
WVTA认证标准依照欧盟整车认证框架完成,是全球标准最为严苛的汽车认证体系之一,只有通过认证的汽车产品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公开资料显示,欧盟WVTA共涉及机动车噪声、续航里程、碰撞安全、行人保护等43项整车测试项目,指标均高于国内法规要求。另外,要实现大批量准入,还需要进行年度工厂审查,完成所有测试项目。
“欧洲市场技术门槛高,仅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几千万,如果没有销量支持,根本无法收回投资。”上汽大通爱尔兰和英国经销商Harris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曾如是表示。
最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不仅面临着一众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而且还面临着巨额亏损。
2021年,在欧洲市场上排名前二的车型分别是Model 3和大众ID.3,紧随其后的是法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和德系车。相比之下,除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三位数之外,其余均为两位数,换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尚不具备与特斯拉、大众等一较高下的能力。
根据各家财报数据,理想汽车在2022年二季度而定总营收为87.3亿元,经营亏损达到9.785亿元;小鹏汽车二季度的总营收为74.36亿元,净亏损为27.09亿元,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9.11亿元,净亏损达到17.83亿元,同比扩大295.56%。
2022年上半年,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销量好转不少,并且纷纷突破三位数,但目前仍然难以摆脱陪跑的局面。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普遍面临巨额亏损的情况,其能否持续将资金投入到海外市场的运营、开发以及究竟会持续多久,目前仍是一件犹未可知的事情。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而言,万里长征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